吳昕點(蝶腭神經節點)
吳昕穴”(蝶腭神經節穴)是壹個沒有記載的古老穴位。發現者是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20世紀60年代,他根據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和方法,發現了這個治療鼻部疾病的獨特穴位,所以這個穴位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叫“蝶腭穴”)。經過幾十年654.38+0.3萬余例患者的臨床治療,他發現針刺此穴對鼻部疾病患者有很好的療效:慢性鼻炎有效率為90%,過敏性鼻炎為70.4%,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為52.4%。
北京同仁醫院針灸科在向李主任學習了這壹獨特的方法並應用於臨床後,發現針刺此穴不僅對鼻部疾病有良好的療效,對幹眼癥、咽喉痛、哮喘等疾病也有良好的療效。其中對淚液分泌的改善更為明顯,能有效保護淚膜,防止淚膜蒸發,緩解幹眼癥狀,還能改善哮喘急性發作時的憋氣癥狀。
單針“吳昕穴”治療慢性鼻炎該方法是選用60mm細針,刺向位於面頰深部的蝶腭神經節,治療慢性鼻炎具有簡便、有效、廉價、安全的優點。
簡單:治療方法只有壹針壹穴。壹般針刺到位後不留針獲得針感,整個治療過程只需幾分鐘;
有效:許多患者僅註射壹針後就感覺鼻塞和流鼻涕得到緩解。部分患者治療5~8次,癥狀明顯緩解;
便宜:治療流程簡單,療程短,單次和整體收費低;
安全性:雖然針刺部位解剖位置復雜,針刺較深,但只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壹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
為什麽針灸“吳昕”有這麽好的效果?
這與吳昕點存在蝶腭神經節有關。針刺蝶腭神經節治療慢性鼻炎的原理是將傳統的中醫針灸療法與現代醫學的解剖部位相結合,用長針刺激隱藏在面頰深部的蝶腭神經節。
蝶腭神經節含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其節後纖維分布於上、中、下鼻甲、鼻中隔和鼻咽頂。交感神經有促進血管收縮的作用,故可減少鼻粘膜和海綿體的血流量和腺體分泌;副交感神經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使海綿體充血,鼻粘膜腫大,腺體分泌大量增加。
蝶腭神經節包含交感神經纖維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它們不可避免地具有完全相反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相互制約、相互調節,以維持它們之間的平衡,用中醫的理論來解釋,就是陰陽相衡,陰陽相衰。當某種致病因素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調節紊亂時,陰陽平衡被打破,就會表現出相關癥狀。比如鼻、眼、喉等處的炎癥會導致局部血管充血,分泌增多,即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交感神經受到抑制,臨床表現類似中醫的寒證,即陰虛陽亢;有些病變還會引起這些部位局部血管缺血、分泌減少的癥狀,類似於中醫的熱證。這就是陽盛陰虛,即交感神經處於強勢,副交感神經處於弱勢。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神經調節障礙長期存在,炎癥就會持續存在。
針刺蝶腭神經節可以調節紊亂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使過多或過盛的陰陽趨於平衡,改善癥狀,達到治療目的。這種良性的雙向調節功能,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陰平陽為秘,神為治”。
針刺蝶腭穴,歷時6周,具有無副作用、可重復性、治療簡便等優點。壹般療程為六周壹周,每周針灸壹次,每次壹分鐘左右。鼻炎、幹眼癥、頭痛、頸椎病患者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如果治療拖延過久或間斷,敏感性會逐漸喪失,效果不佳甚至無效。像過敏性鼻炎,最好在發作期治療,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