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醫如何辨證治療糖尿病?

中醫如何辨證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的中醫辨證和中醫康復治療應強調辨證論治,因為辨證論治體現了中醫個體化治療的特點。具體的辨證方法,包括方劑辨證、三消辨證、分類辨證、分期辨證、臟腑氣血陰陽辨證、虛實辨證、三陰三陽辨證法,都各有千秋。基於臟腑氣血陰陽辨證、虛實辨證的思路,提出了糖尿病的中醫分類及辨證方法,基本能涵蓋糖尿病臨床常見證候。

(1)陰虛和津液不足

【辨證要點】口渴引飲,咽幹舌燥,五心煩熱,小便黃燥,或盜汗,舌質紅或薄,苔少或淡紅,脈細。

【治療】滋陰生津。

[處方]六味地黃湯、增液湯切碎:生地25g、山茱萸15g、山藥15g、枸杞子1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參25g、知母15g、黃精15g、地骨皮25g。

這個方子,名為滋陰生津消食,主要是滋補腎陰,但實際上同時補肝、脾、心、腎、肺、胃。常適用於腎陰虧虛、陽明胃熱陰虛、厥陰虧虛、肝陽上亢者,或有糖尿病、陰傷等疾病者。腎虛、肺腎兩虛者,以麥味地黃丸為主;心腎陰虛者,應以天王補丸為主;厥陰虧虛、肝陽上亢、肝腎陰虛體質者,以芪菊黃帝丸、歸芍黃帝丸為主。如果體質陰虛腎虛,陰虛熱盛於肺,咽幹咳嗽,痰粘,胸熱,汗出不暢,舌質紅,苔薄黃,脈滑,肺熱要清,那麽薤白散、代葛散、藥用桑白皮、枸杞、知母、枇杷葉等。可用於清肺熱。若體質陰虛,腎虛,陰虛伴有炎癥或心火下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澀澀,舌尖紅,苔薄黃,脈細,則清心血紅時方可用刀赤散,藥物可選用生地、通草、竹葉、燈心草、梔子、黃連、黃芩、蓮子心等。陰虛腎陰,兼火旺,腰膝酸軟,咽幹耳聾,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夢遺,或婦女月經不調,性交多夢,舌紅少苔,或舌苔薄黃,脈細,只能用白質地黃丸,大補陰丸,黃連阿膠湯,知母,黃連,黃柏,藥用知母。厥陰虧虛、肝陽上亢者,可用鎮肝熄風湯、健苓湯、藥磁、黃芩、夏枯草、牛膝、鉤藤。少陰腎陰不足,外感邪氣,感風熱或溫熱,癥見發熱惡寒,咽痛口幹,頭痛,咽喉腫痛,汗出不暢,或咳嗽,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或滑數,宜疏風清熱,宜用銀翹散、桑菊飲、金銀花、連翹、桑葉等藥材。

(2)氣陰兩虛

【辨證要點】神疲乏力,口幹口渴,氣短懶言,口幹咽燥,五官心煩,腰膝酸軟,大便偏溏,小便頻數,舌質淡紅,或嫩紅,苔少,脈弱。

【治療】益氣養陰。

[處方]參芪地黃湯、麥冬引子、生脈散:黃芪15g、人參3g(另煎)、太子參15g、沙參15g、玄參25g、黃精15g、生地25g、枸杞子15g。

此方名為益氣養陰小智方,以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為主,重在益氣養陰。常適用於陰虛腎虛、太陰脾虛或其他氣陰兩傷的糖尿病患者。對於陰虛腎虧者,辨證以陰虛為主,可用增液湯、六味地黃湯益氣。太陰脾虛體質,辨證重在氣虛,可用沈淩白術散、七味白術散加滋陰藥物。對於胃腸熱,或陽明胃熱體質,氣陰兩傷者,治宜清熱,方劑以增液承氣湯、三黃丸加減,生大黃、黃連、黃芩、梔子等。肝經郁熱或肝陽上亢者,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藥用柴胡、黃芩、黃連、牡丹皮、梔子、夏枯草等。太陰脾虛、濕困脾虛者,宜用魏萍散、藿香正氣散,白術、白術、茯苓、佩蘭、紫蘇梗、澤瀉。濕熱蘊結者,宜清熱除濕。使用三仁湯、陳印魏萍散、四妙散,蒼術、黃連、薏苡仁、陳皮、香附、茵陳等。太陰脾虛、痰濕壅盛者,加二陳湯、知秘茯苓丸、陳皮、夏青、茯苓、白術、茵陳、澤瀉等。久病血瘀,胸痛,脅痛,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灰指甲,婦女月經不調,經血暗,面部有瘀斑,或腹部壓痛,舌質紫暗,脈細,或有困難,宜用桃紅四物湯,桃核承氣湯,藥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

(3)陰陽兩虛

【辨證要點】口幹多飲,夜尿頻,心煩發熱,畏寒乏力,腰膝酸冷,四肢無力,多汗,性欲淡漠,男子陽痿,大便不規則,舌質胖,舌苔少,或苔白,脈沈細,或數重而弱。

【治療】滋陰助陽。

[處方]金匱腎氣丸、貴由丸切制如下:黃芪30g,人參3g(另煎),生熟處12g,山茱萸12g,山藥12g,茯苓10g,黃精15g,鹿角6g,肉桂3g。

此方名為滋陰助陽小智方,以滋陰助陽、益氣補腎為主,在滋陰益氣的基礎上強調溫陽,常用於陰虛腎虧、久病傷腎、陰陽兩虛者。對於陰虛腎虧的體質,如果辨證以陰虛為主,可以減少退熱藥的用量,或者加用玄參、知母、黃柏、黃連等滋陰清熱的藥物;陽虛突出,男性怕冷,男性陽痿,女性白帶松散。補腎壯陽可選用五子衍宗丸、玄土丸,菟絲子、沙苑子、枸杞子、仙茅、淫羊藿、海馬、鹿茸片、雄蠶蛾、露蜂房、蜈蚣等。可用作補腎通絡的藥物。若證伴胃腸熱、大便幹結,治宜清熱,可加生大黃、黃連、黃芩。脾虛濕阻,脘腹脹滿者,可健脾化濕,白術、白術、紫蘇葉、藿香、佩蘭等。可作為藥物添加;對於脾腎陽虛、寒濕侵襲、脘腹脹痛、溫壓泄瀉甚至消化不良的患者,可用附子理中丸、申思丸溫脾腎,還可加入炮制後的附子、人參、白術、白術、茯苓、幹姜、白芍、補骨脂、五味子、烏梅入藥。脾腎陽虛,水瀦留,嘔吐,痰涎,清水,背寒,或頭暈,或脘腹脹滿,或腸鳴,只能用桂苓豬肝湯治療,藥物可以是豬苓,茯苓,澤瀉,桂枝,白術。對於痰濕壅盛的肥胖人群,可選用二陳湯、枳蜜茯苓丸作為方劑,加入夏青、白芥子、茯苓、僵蠶、蒼術、澤瀉、桑白皮作為藥物。久病則絡脈不通,瘀血阻滯,出現各種並發癥,如胸痛、脅痛、肢體偏癱、手足麻木疼痛、皮膚指甲斷裂、舌質紫暗、脈細澀等。處方為桃紅四物湯、止痙散、藥用桃仁、紅花、當歸、川白芍、水蛭、土鱉蟲、地龍、全蠍等。

(4)胃腸積熱

【辨證要點】口渴多,食欲好,大便幹燥數日,舌質幹,胸悶,舌紅有黃幹苔,脈滑數。

【治療】清熱解郁。

[處方]增液承氣湯、三黃丸由生大黃9g、黃連12g、黃芩9g、生地黃2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參25g、石膏25g、知母15g、生山藥15g組成。

此方名為清瀉小智方,主要用於清除腸胃中的熱量,並增加液體和促進液體的產生。常適用於胃熱陰虛的陽明患者或其他胃腸熱證患者。若有熱毒、癤腫、癰腫、紅腫熱痛,或皮疹、瘙癢、灼熱、小便幹赤、舌紅、苔黃、脈數或滑等,可用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四妙永安湯治療。陽明胃熱體質表現為外感風熱或溫熱邪毒,癥見發熱惡寒,頭痛,胸悶悶,胸中煩躁,或嘔吐,便秘,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脈強滑。治療要用升降散、膈肌散,還有藥用金銀花、連翹、蟬蛻。若肝經熱郁,口苦咽幹,患者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則需清肝和胃郁,方可用大柴胡湯。藥物可以是柴胡、黃芩、黃連、大黃、白芍、枳殼、夏枯草等。陰腎兩虛,腎陰虛合並胃腸熱,應註意補腎,可加六味地黃丸,並可加女貞子、墨旱蓮、地骨皮、枸杞為藥。厥陰虧虛、肝陽上亢、胃腸熱、頭暈頭痛、煩躁易怒、舌紅脈細的體質,只能用天麻鉤藤湯、大黃黃連瀉心湯,藥物可以是天麻、鉤藤、珍珠母、磁石、生龍骨、生牡蠣、黃芩、黃連、大黃、槐花、夏枯草、牛膝等。

(5)濕熱困脾

【辨證要點】頭暈重,食不香,腹脹悶悶,口幹粘滯,大便不爽,小便黃赤,或尿頻澀痛,小便混濁,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或弦滑。

【治療】清熱利濕。

[處方]三仁湯、黃連魏萍散、四妙散切制如下:白術15g、白術15g、紫蘇葉6g、佩蘭6g、茯苓12g、黃連12g、黃芩9g、薏苡仁25g、陳皮9g、蒲川9g、茵陳65433。

此方為芳華小智方,由祛濕清熱苦寒的芳香藥物組成。用於治療濕熱,常用於太陰脾虛體質、陽明胃熱體質或其他糖尿病濕熱證人群。濕熱在中焦,以黃連魏萍散為主;濕熱下註,主要是四妙散;濕熱影響三焦,可用三仁湯為主法。太陰脾虛,濕重於熱,濕困於脾,腹脹納差,口渴,大便不爽,小便澀澀,惡心,四肢沈重,頭暈,頭重,舌苔白膩,脈緩,可用魏萍散、藿香正氣散治療,藥物可選用白術、白術、茯苓。脾太陰不足,氣虛癥狀突出者,沈淩白術散、七味白術散可加白術、黃連、茵陳。陽明胃熱體質,濕熱有陽轉燥的機制,口渴多飲,解渴,大便幹燥,舌紅,苔厚膩,脈滑,宜用三黃丸,茵陳蒿湯等治療。還可加入生大黃、黃連、黃芩、梔子入藥;肝經熱郁,或肝陽上亢,胸脅濕熱瘀阻,呼吸頻繁,口苦咽幹,煩躁不安,大便不規則,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者,方藥為柴平鍵,丹梔逍遙散,藥用柴胡,白芍,當歸,川芎。

(6)肝經郁熱

【辨證要點】胸悶氣短,口苦咽幹,頭暈易怒,失眠多夢,口渴,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療】解郁清熱。

[處方]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梔子清肝湯修改如下:柴胡12g、黃芩9g、梔子6g、夏枯草15g、牡丹皮9g、枳殼9g、赤芍25g、白芍25g、天花粉25g、茵陳12g、決明子65438+。對於陽虛肝郁、肝經郁熱久則血瘀者,治療宜結合活血化瘀。可加入葛根、丹參、姜黃、大葉黃楊、酒大黃作為藥物。陽明胃熱體質,肝經郁結,胃腸積熱,應以清胃熱為主,藥物可加黃連、石膏、知母、大黃等。對於陰虛腎陰、肝經郁熱的患者,應註意滋陰補腎,可配伍杞菊黃帝丸,或加枸杞、菊花、生地、玄參、知母、女貞子、墨旱蓮。

(七)肝陽上亢【辨證要點】頭痛頭暈,面色潮紅,口苦咽幹,耳鳴耳聾,煩躁不安,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小便黃赤,舌邊紅,苔黃,脈細。

【治療】平肝潛陽。

[處方]健苓湯、天麻鉤藤飲制備如下:生地25g、玄參25g、白芍25g、牛膝15g、珍珠母25g(先炒)、磁石25g(先炒)、龍骨25g(先炒)、牡蠣25g(先炒)、鉤藤65438+。

此方,千珍消渴方,由滋陰生津、平肝、柔肝、涼肝組成。常適用於厥陰虧虛、肝陽上亢或其他糖尿病見肝陽上亢者。對於少陰不足或厥陰不足的腎陰虛者,應註意滋陰補腎,可用杞菊地黃丸調味,可入藥加入枸杞子、菊花、桑葉、女貞子、旱蓮草。陰陽兩虛,陽虛浮上,頭暈目眩,面部潮熱,顴骨紅似妝,咽幹,心煩,腰膝酸軟,多汗,四季末畏寒,舌質淡暗,舌質胖,脈沈細,或浮上不按,宜以滋陰助陽,抑浮陽為主,可用潛陽湯、地黃湯治療。

(8)氣滯

【辨證要點】胸脅脹痛,腹脹,少腹不適,情緒抑郁,呼吸頻繁,或婦女月經不調,舌苔膩,脈細。

【治療】疏肝理氣。

[處方]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遙散:柴胡9g、赤芍25g、白芍25g、當歸12g、川芎12g、荔枝核15g、枳殼9g、白術12g、茯苓12g、郁金65。

此方名為“行氣止渴方”,由疏肝理氣、柔肝養血、健脾益氣的藥物組成,擅長行氣。常適用於少陽肝郁體質或其他糖尿病見肝郁氣滯證者。對於陽虛肝郁、氣滯日久、血瘀者,應結合活血化瘀治療。葛根、丹參、大葉黃楊、香附、益母草等。可以作為藥物添加。肝郁、熱郁於肝經者,僅用柴胡去半夏加花粉湯,可加黃芩、牡丹皮、梔子、知母、黃連入藥。對於陰虛腎虧,肝郁氣滯者,宜滋陰補腎,或用六味地黃丸,或用滋水清肝湯,並配以生地黃、玄參、知母、女貞子、旱蓮草等。

(9)痰濕阻滯

【辨證要點】肥胖,四肢沈重,嗜睡,腹脹,口粘,舌苔白膩,脈滑或緩。

【治療】化痰祛濕。

[處方]二陳湯、白金丸、止敏茯苓丸切制如下:陳皮9g、半夏9g、茯苓12g、白術12g、茵陳12g、澤瀉12g、桑白皮15g、僵蠶12g。

此方以二陳湯為基礎,命名為化痰小智方。化痰祛濕藥與行氣解郁藥同用,常適用於太陰脾虛痰濕阻滯證、少陽肝郁證或其他糖尿病肥胖患者。對於太陰脾虛,氣虛突出或兼陰虛者,在使用六君子湯前應註意健脾益氣,藥物可為蒼術、太子參、沙參、蓮子。少陽、肝氣郁結者,註意疏肝解郁,可加郁金、枳殼、瓜蔞、荔枝核等藥物。若痰轉火、胸悶、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四肢沈重、口幹黏膩、舌紅苔膩黃、脈滑或弦滑,治宜化痰清火,可用溫膽湯、碣石化痰丸、導痰湯,藥用黃連、黃芩、梔子、瓜蔞、清熱。

(10)血瘀

【辨證要點】口渴,但有清水沖洗的欲望,尤其是夜間皮膚不對,女性月經不調,月經血暗,面部有瘀斑,或腹部壓痛,舌質紫暗,脈細,或困難。

【治療】活血化瘀。

[處方]桃紅四物湯、桃核承氣湯、下瘀血湯修改如下:桃仁12g、紅花9g、當歸12g、川芎12g、赤芍25g、山楂12g、葛根25g、丹參15g、酒大黃9g、水蛭65g。

此方名為活血小智方,以桃紅四物湯為基礎,參考朱晨宇教授的降糖活血方之意,常適用於糖尿病血瘀證患者。單純血瘀證少見,應根據患者體質、基本病機和具體臨床證候,將活血化瘀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氣虛突出者,只能用補陽還五湯,重用生黃芪30 ~ 60g。對於陰虛患者,要註意滋陰活血,可以用六味地黃丸。藥物可以是生地、玄參、沙參、黃精等。對於少陽肝郁者,或氣滯血瘀者,行氣活血方可用血府逐瘀湯,可加柴胡、枳殼、郁金入藥。痰濕壅阻者,應註意化痰活血,可加僵蠶、半夏、瓜蔞、膽南星為藥。痰火壅阻者,除痰清火活血方用溫膽湯,可加黃連、瓜蔞、法半夏、膽南星、蛤殼、僵蠶入藥。對於久病入絡,或見麻木、疼痛、半身不遂、痿軟者,要註意尋風通絡、舒筋活絡。可選用地龍、全蠍、穿山甲、白花蛇等蟲藥,絡石藤、雞血藤、忍冬藤、鉤藤等藤藥。糖尿病繼發於腎病,病在絡脈,產生“迷妳膿腫”。治療上要註意祛瘀散結。藥物可用於軟堅散結,如海藻、海帶、夏枯草、莪術、薏苡仁等。

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辨證特點是本虛標實。以上所列的本虛三證、實虛七證在臨床上並不多見,往往壹個本虛壹個實或幾個證同時存在。因此,治療的關鍵是處理好本虛與實實、根治與姑息的關系。病情穩定時,以治本為主,兼治標,或標本兼治;在病情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往往是以治標治本為主,還是先治標再治本,總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的來說,治本很重要,治標方法也不可小覷,因為標準實證的解決會有利於治本,而標準實證不解決,最終也很難取得成效。

  • 上一篇:復方壹枝黃花噴霧劑怎麽用?
  • 下一篇:對學生來說,校園裏急需滑稽短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