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功效與作用:艾草的功效:艾草味苦、幹、辛,能調理氣血,溫經散寒,祛濕止寒止痛,是婦科的重要藥物。用於治療胃脘痛、月經不調、宮寒不孕,如艾府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於治療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漏胎,如焦湯艾。本品搗碎制成艾條、艾條。外灸能散寒止痛,溫氣血。湯劑外洗可治濕瘡疥瘡,祛濕止癢。
關於艾葉的性質,本草載:艾葉可灸百病。?《本草新論》說:艾葉味苦而苦,性溫,熟而熱,純陽。能恢復絕對陽氣,疏通十二經脈,取三陰,調理氣血,驅寒祛濕,暖宮。火灸能穿透所有經絡,消除所有疾病。?說明艾葉作為艾灸材料具有疏通經絡、祛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的作用。
艾草的作用:艾葉用於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當地可獲得中草藥。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壹種廣譜抗菌抗病毒藥物,對多種病毒和細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對呼吸道疾病有壹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熏蒸法是壹種簡單易行的防疫方法。
艾草,又名艾草、艾蒿。它的莖和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奇特的香味,能驅趕蚊、蠅、蟲,凈化空氣。艾在中醫中常用來入藥,有補氣血、溫子宮、祛寒濕的作用。中醫針灸中的艾灸方法是用艾葉做的嗎?艾蓉?放在穴位上燒壹下就能治病。
治療各種炎癥性慢性支氣管炎。可以用艾蒿油膠囊,每次2粒,每天3次,10天就是1個療程,可以服用2-4個療程,對慢性支氣管炎咳喘有很好的效果。也可用鮮艾葉1000g,洗凈切碎,用4000ml水浸泡4-6小時,煎煮過濾濃縮至3000ml左右。每次服用40毫升,每日三次,可有效緩解慢性支氣管炎咳痰、氣喘、四肢冰冷、舌淡等癥狀。
治療月經不調,經期延長。白術、當歸、茯苓、酸棗仁、龍眼肉、烏賊骨各10克,遠誌、甘草、木香、艾葉炭、棕櫚炭各6克,黃芪15克,人參3克,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對氣虛引起的經期延長有很好的效果。
治療不孕癥。壹種由艾葉等藥物制成的藥膳,對脾腎陽虛引起的不孕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用法:取鵪鶉2只,去毛去內臟,阿膠65438±05g,菟絲子鹿角膠65438±00g,人參65438±00g,川芎65438±00g,艾葉30g。先將菟絲子、艾葉、川芎、人參加水煎煮取汁250毫升,然後將鵪鶉和藥汁放入蒸碗中,放入水中燉透,趁熱加入阿膠和鹿角膠吃肉喝湯。
減肥。操作方法:點燃艾條的壹端,分別靠近關元、豐隆的X位置,熏約x10分鐘,直至局部變紅。每天1次,10次就是1個療程,壹般3 ~ 5個療程就能起到有效的減肥作用。
抗菌作用。用小葉艾葉熏制,對多種病原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葉艾草水提液和煎劑在體外對多種病原真菌也有壹定的抑制作用。用艾蒿水煎液離體處理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宋內誌賀氏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平喘作用。實驗證明,艾草提取物對豚鼠的支氣管有舒張作用。
調理氣血,祛寒除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寒痛、泄瀉、旋筋、久痢、嘔吐、出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疥。
止血作用。艾葉的水浸液能促進家兔血液凝固,但有人認為艾葉的止血作用尚未得到證實。艾葉是臨床常用的止血藥物。常用於溫經止血、炒炭。藥理實驗初步證明,艾葉制炭後止血效果增強。
促進子宮收縮。實驗表明,野艾湯能興奮離體兔子宮,產生緊張性收縮。該粗提物對離體豚鼠子宮也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艾草的藥用特點:艾草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到端午節,人們總是在家裏放艾草。避邪?莖稈枯萎的植物浸泡在水中消毒止癢,產婦經常用艾草水洗澡或熏蒸。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艾葉具有氣血、驅寒除濕、溫經、止血、安胎的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和祛痰作用;止血和抗凝血作用;鎮靜和抗過敏作用;保肝利膽等。艾草能做什麽?艾葉茶?、?艾葉湯?、?艾蒿粥?以及其他增強身體抗病能力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