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中國三大保護文物!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壹的海源閣和長江以北的聊城獨樹壹幟。尤其是老城區,湖水環繞,聊城現在發展的很好。可以去東昌湖轉轉。東昌湖約4.5平方公裏,比大明湖大5倍,東昌湖與古運河相連。形成江湖聯系,可以去水城明珠劇場。在東昌湖的西南側。此外,還有東亞的曹植陵、陽谷的景陽岡、獅子樓等。臨清古運河沿線好像有個國家級的,具體名字忘了。特產:大棗
1.陽谷、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產,又名熏棗、焦棗。它是由熟鮮棗經水煮、窯熏、冷卻精制而成。只有窯熏的1流程才會重復三次,持續六天,而且是“窯三次水六次”之後才能做。棗子做出來後,顏色深紫亮,花紋細密,有壹種特殊的甜味。《舊縣誌》記載:“黟縣是棗產區。用鮮棗和火熏,操作很精細,出口南方各省,每年上萬袋,利潤很大。”產品不僅供應本地,還暢銷港澳臺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雕刻葫蘆
雕葫蘆:又名葫蘆。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在清末民初蓬勃發展。當時聊城養虎杖的風氣很盛,虎杖葫蘆銷量很大。種植、生產和銷售葫蘆的村莊大多集中在聊城城關、閆寺鎮和涼水鎮。雕刻的葫蘆設計精美,刀工流暢。雖然貴,但是供不應求。1978以來,藝術家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葫蘆切割組合成各種形狀,變平雕為通雕,使圖案立體化,創造出許多各具特色的新產品,成為饋贈佳品。
聊城毛筆
聊城毛筆:聊城毛筆制造業歷史悠久,明朝中期就有1000多名制筆人。清代第壹秀才傅以漸,進京趕考,即選聊城壹等毛筆。康熙帝曾用聊城毛筆寫詩,並為廣嶽樓題寫“申光鐘”的匾額,可見聊城毛筆在當時的名氣。聊城產的刷子有200多種,大小不壹。按規格,有最大長度的“搶筆”,可以寫3尺字;還有小頭筆可以寫豆形小字。根據原料的不同,又可分為“羊毛”、“狼毛”、“加倍雙雙刷”、“七紫三羊”等。聊城毛筆,除了少數純羊毛筆,基本都是用三國時期的“魏生法”制作,72道工序後完成。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剛柔結合,吸墨性強,經久耐用。具有工筆“尖、齊、圓、健”的獨特美德,是書畫佳品。1955年被評為全省同類第壹。不僅暢銷國內,還通過青島、上海、廣州等港口5次銷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書法家舒潼、楊選庭用聊城毛筆寫下了許多佳作。5.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名豆腐腦。制作精細,配料獨特,風味獨特。其特點是:豆腐白亮,嫩而不松,鹵水清而不淡,油而不膩;食物的香氣撲鼻,肉而不腥,辣而不嗆。老豆腐是用精選的優質大豆制成的。將黃豆去皮碾碎,浸泡在陽光暴曬的儲存水中(凈化過的黃河水最好),待其飽滿後用石磨磨成漿狀。發泡後包裝(濾渣),入鍋煮沸制成豆汁,冷卻後放入桶或大桶中,加入石膏,密封20分鐘制成豆腐,加入鹵、油等配料即可食用。喜歡吃辣的可以加炒紅辣椒。還有老王寨的驢肉、武大郎燒餅、支豆腐、八批果、聊城瓜塔(尤其是沙鎮瓜塔)、東阿阿膠、冠縣鴨梨、臨清獅子貓、高唐瓜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