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酒起源於唐代,宋元以後逐漸流行。明代藥理學家李時珍這樣描述燒酒的制作方法:“方法是將烈性酒和酒糟蒸入甑內,使氣體上升,用容器取酒滴。所有腐臭的酒都可以蒸熟後燒掉...像水壹樣清澈,味道非常濃郁。”少數民族地區燒酒是什麽時候開始的?沒有確切的記錄。最遲在明朝中後期,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已經掌握了蒸餾酒的技術。到了明末清初,少數民族的燒酒釀造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和中原媲美。滇中元謀盆地有言:“謂谷者皆稻。谷物仍然經常生產,但高粱是最重要的。高粱分兩種,黏的是酒露,能與酒精抗衡,名曰閩南。”同期昆明南天酒,武定華通酒。大理的鶴慶酒,“其味比汾酒更醇。”自清代以來,燒酒的釀造技術在少數民族中迅速普及。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民族不能掌握燒酒的釀造技術。
雲南哀牢山彜族聚居區的人們擅長釀造燒酒。因為蒸是生產過程的中心環節,所以釀造燒酒的過程叫烤酒,又因為蒸是在壹個家庭小作坊裏用壹個小爐子和壹個小鍋做的,所以它的成品酒也叫小九。小罐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大米、稗草、小米、土豆。小罐酒的釀造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壹是蓋酒蓋米。將準備好的原糧浸泡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曲攪拌均勻,然後放入瓦罐或專用小酒窖中,加蓋發酵。二是烤酒。該酒烘烤器配有大鐵鍋和小鐵鍋、木質酒甑、漏酒口、導酒管和盛酒容器。以上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燒開水,這樣濃濃的蒸汽就會上升,酒飯裏的酒就蒸發上升到大鍋底部,迅速凝結成酒液,滴入酒漏,再順著導酒竹筒流入盛酒容器。彜家小罐酒,醇厚爽口,清心爽口。傳統上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