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1急性腹瀉未完全治愈,多見於無母乳轉母乳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消化能力弱,以至於腸道下部的正常細菌跑到腸道上部,對吃進去的食物進行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物質不斷刺激腸道,導致腹瀉持續時間長。對此,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食療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奶、魚蛋白粉、胡蘿蔔湯、蘋果泥等。
原因二:長期使用抗生素殺死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立即停用抗生素,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壹些支持正常細菌生長的藥物,使腸道盡快恢復正常。
原因三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立即停止飲用,嘗試母乳餵養,或餵豆漿粉、米糊,及時添加斷奶食物。嚴重的話需要去醫院靜脈營養。
家庭護理的要點
關註1盡快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
很多家長壹有寶寶拉肚子就趕緊去醫院。事實上,腹瀉初期,寶寶大多是輕度脫水。只要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家就可以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非常有利。那麽,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寶寶是否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感覺口渴,口唇略幹,小便比平時少,顏色發黃,表現為煩躁和哭鬧。
ORS(口服補液鹽)可以用來補液,壹般藥店都有。它既便宜又方便。ORS補液鹽是壹種配制好的幹粉,使用時可根據說明書制成液體。加水量必須比說明書中成人的要求增加壹半。比如成人的加水量是1:500,兒童是1:750。詳情請參考說明書。水不肯喝,喝碳酸飲料也不錯。
然後在前4個小時,根據寶寶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之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以每1-2分鐘餵壹茶匙,大壹點的寶寶可以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等10分鐘再慢慢餵;壹旦寶寶出現眼瞼水腫,說明有些補液過度,應該暫時改為喝白開水或母乳。此外,ORS補液鹽還可以添加到牛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在按照說明完成配制後使用,但不添加糖或鹽。
家長判斷是否有脫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排尿情況。如果排尿基本正常,肯定沒有脫水。如果長時間沒有排尿,就要考慮去醫院了。
重點二:給寶寶充足的食物,防止營養不良。
腹瀉的傳統治療主張讓孩子禁食壹段時間。但這阻礙了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現在提倡腹瀉的寶寶不要禁食,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天至少吃6次。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中含脂肪少,否則會加重腹瀉;6個月以內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按照平時的量喝奶;6個月以上添加斷奶食品的寶寶,可以吃壹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爛面等,直到腹瀉停止後1周。如果出現嘔吐,我個人的意見是還是需要禁食壹段時間,可能是幾個小時,半天不等,因為如果不顧情況硬餵,很容易誘發更劇烈的嘔吐,甚至導致嚴重的水、鹽、電解質紊亂,不可取。但需要註意的是,這裏所指的補充營養是指母乳和易消化、已上市的輔食,不能油膩或雞蛋、魚蝦、海鮮。
第三點:照顧好寶寶的小屁股。
因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很多,會繼續汙染小屁股。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的刺激更大。所以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股,尤其要註意肛門和會陰的清潔。最好使用柔軟幹凈的棉質紙尿褲,並經常更換,避免紅屁股和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紅了,要暴露在空氣中自然晾幹,然後塗點尿布疹膏。
焦點4密切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情緒加重,囟門和眼窩凹陷,哭的時候眼淚少,看起來口渴。而且用手拿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放開,皮膚皺紋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說明寶寶身體脫水已經較重;或者妳在家治療了3天,但病情始終沒有好轉。妳經常水樣便,嘔吐和口渴增加,不能正常喝水。補液後妳的尿還是很少,寶寶發燒便血。需要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拉肚子怎麽辦?
腹瀉,在西醫上分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和非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也稱胃腸功能紊亂;但中醫的分類比較復雜,將小兒腹瀉分為掠奪性腹瀉、風寒性腹瀉、濕熱性腹瀉、脾虛性腹瀉。如果家長想按照上面的分類來治療,那就比較難了。其實只要掌握了兩個基本原則,就可以應對壹切腹瀉。
1.食物中毒是因為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或不該吃的食物。大部分孩子都是吐拉,病情急,突發。這時候家長可以直接用幾片生姜給孩子燒開水,保證孩子壹天喝的水是姜水。姜能治百毒不侵。只要妳及時飲用姜水,壹般可以控制癥狀。
如發生嚴重食物中毒,應及時將孩子送往醫院搶救。在醫院裏,家長還是應該給孩子打姜水,這樣也可以緩解和減輕病情。
2.最常見的腹瀉是由著涼引起的。避免讓孩子著涼,少吃生冷食物是防治的關鍵。
有壹個5歲的男孩,總是患慢性腹瀉。他總是胃痛和腹瀉。他吃了很多西藥和中藥,但壹直不見好轉。孩子又小又瘦,臉上青壹塊灰壹塊的。仔細壹問,才知道他晚上總是推被子,壹般壹進屋就脫鞋。雖然穿著襪子,但他總是走在冰冷的大理石地磚上,寒氣還是直接進入身體。中醫自古有“寒從腳起”的說法。保持腳部溫暖對身體非常好。這孩子的慢性腹瀉是由感冒引起的。家長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沒有為孩子去除病因,所以再多吃藥也治不好腹瀉,只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新的傷害。
我跟家長說,晚上壹定要讓孩子睡睡袋,以後在家要換鞋穿,不要著涼。每天早上,他們都要用兩片生姜燒水做成雞蛋糊,起床後給他們盛壹碗。孩子家長回去後,不讓他們赤腳走路,還給了他們睡袋,按我說的吃。僅僅過了三天,孩子就不再抱怨肚子疼,拉肚子,堅持了10天,大便壹直正常。我讓父母每周給孩子吃1 ~ 2次姜水煮雞蛋,然後鞏固壹個月。如果他們發現孩子肚子不舒服或者舌苔蒼白,可以暫時吃姜水煮雞蛋,在平時的飲食中要避免生冷食物,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水果。
壹個月後再見到孩子時,他的小臉已經不再是青灰色,而是呈現出淡淡的紅暈,孩子明顯胖了,因為不再拉肚子了。所以,經常拉肚子的孩子壹定和著涼有關。只要把感冒去掉,孩子的病就能自愈。
除了保暖防寒,還有壹些治療腹瀉的方法:
1.吃生蒜可以治療腹瀉(個人認為更適合細菌感染)。
壹般吃幾瓣生蒜就能止瀉。怕吃辣的孩子可以吃糖醋蒜,同樣有效。
2.吃蛋黃可以止瀉
小時候只要拉肚子,我媽總會給我煮三個雞蛋,煮很久。我把裏面的蛋黃煮到老,吃的時候只吃蛋黃。每次都成功了。如果孩子認為蛋黃太老,太幹,難以下咽,家長可以把蛋黃放在碗裏,用勺子壓碎,然後用少量溫水洗凈,攪拌後讓孩子喝,也是有效的。
3.清艾條熏小腹至肚臍可散寒止瀉。
取2 ~ 3支艾條,點燃,從寶寶小腹到肚臍來回熏10 ~ 15分鐘。棍子和嬰兒皮膚之間的距離是壹英寸。寶寶被家人垂直抱著,控制住他的手腳,讓寶寶不能亂動,以免燙傷寶寶。大壹點的孩子可以站著抽,這樣棍子的灰塵就不會燙傷孩子。腹瀉輕微,壹天壹次,抽3天;腹瀉嚴重的壹天三次,連續抽三天就改成隔天壹次,持續壹周。以後註意不要讓孩子著涼,讓他少吃生冷的食物,這樣孩子就不容易再拉肚子了。
4.生米煮開水也能止瀉。
人們常把生米或糯米放在鐵鍋裏用小火煎至微焦,再用這種糙米煮粥。這種粥不僅能止瀉,還能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給孩子吃的時候,每天喝兩次煮好的米湯就行了,止瀉效果很好。
5.胡蘿蔔湯
胡蘿蔔是堿性食物,其果膠能促進大便的形成,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很好的止瀉食物。制作方法是將胡蘿蔔洗凈,切成兩半,去蒂,然後切成小塊用水煮,再用紗布濾出殘渣,最後加水(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煮。壹天吃三次。
蒸蘋果
蘋果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和單寧酸。熟蘋果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腹瀉時,取1個蘋果,用帶芯的切成小塊,加入250毫升水和少量鹽,放入水中煮沸3~5分鐘,再煎成茶水。最好壹起吃。每日2~3次,每次30克左右。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加蔗糖調味,因為蔗糖會加重腹瀉。
臍醫學
1、丁香9克、肉桂9克、五倍子12克、白胡椒5克、石榴皮20克,磨成極細的粉末,過篩,置於瓷瓶或玻璃瓶中,蓋緊,防止漏氣和受潮。
使用方法:取適量粉末,用姜汁調成糊狀,放入臍孔內,用紗布覆蓋,用膠帶固定,再用繃帶將臍部周圍綁緊,以防脫落。12 ~ 24小時後取下。壹般12小時停止上吐下瀉,24小時治愈。愈合後貼1天鞏固療效。
2.將煎好的鹽包好,敷在肚臍周圍,每天兩次。
3、還可以去藥店買對感冒引起的腹瀉有很好效果的“丁桂兒臍貼”,治療消化不良腹瀉的“積食貼”等等。
這孩子拉肚子了。除了做上面提到的,適當調整孩子的飲食也很重要。腹瀉後,孩子的胃腸道非常虛弱。這個時候最好少吃多餐,多給孩子吃易消化的、腐爛的、松軟的食物。不能吃油炸的、硬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的食物,盡量不吃水果。五個月大的孩子可以適當添加面湯、米油等輔食。媽媽要少吃油膩生冷的食物。
腹瀉禁忌
(1)避免各種含有長纖維素的果蔬和水果,如菠蘿、柚子、檸檬、橘子、西瓜、橙子、梨等。蔬菜:青菜、菠菜、大白菜、竹筍、洋蔥、茭白、辣椒等。腹瀉期間不宜吃纖維素長的水果蔬菜的原因是,纖維素和半纖維素都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重腹瀉。
(2)避免引起脹氣的食物。腹瀉時,腸道蠕動增強,腸內常出現脹氣,使腹瀉加重。所以引起脹氣的食物壹定要禁食,牛奶吃了會引起腸道脹氣,所以不適合吃。但是酸奶是可以吃的,因為它含有乳酸菌,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細菌。豆類及豆制品,如大豆、紅豆、綠豆、蠶豆、綠豆、黑豆及豆腐、百葉簾、粉絲、豆漿、豆芽等。,可因其粗纖維和豐富的蛋白質引起脹氣,加重腹瀉。
(3)忌糖。患腹瀉時,常建議吃點糖粥或喝點糖水,補充流失的液體。其實這種方法並不可取。糖經常引起腸道發酵,加重脹氣。所以腹瀉的時候,不要吃糖或者少吃糖。孩子吃了不加糖的藥後要盡量吃點別的來糾正苦味。
(4)蛋白質腹瀉的患者往往很臭,主要是腸道特性異常發酵造成的,腸道腐敗很厲害。此時應盡可能減少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鴨蛋、鵝蛋以及上述的乳制品食物。
(5)忌脂肪、豬油、黃油、羊油、奶油、動物內臟等脂肪性食物。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會加重腹瀉,導致腸滑,腹瀉時間延長。另外,腹瀉患者用植物油煮菜也要註意,油量不能太大,因為植物油量大也會引起腹瀉。
(6)忌難消化物質中醫認為,腹瀉往往與飲食不當有關,難消化物質往往可導致食物損傷。俗話說“吃不消化”就是吃不消化的食物,包括的範圍很廣。除了這些食物,還有很多零食,比如蜜餞、松子、杏仁、葵花子、西瓜子等。
(7)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很多人對腹瀉的病因了解不多。當他們看到腹瀉時,他們使用抗生素,如四環素類抗生素、氯黴素、合成黴素、卡那黴素等。但是用了這些藥之後,腹瀉並沒有好,有時候反而會加重。這是由於化學刺激和廣譜抗生素導致體內菌群失調,造成雙重感染。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會抑制敏感菌,耐藥菌趁機繁殖,加重腹瀉。此外,由於廣譜抗生素進入腸道,使腸道內的許多細菌受到抑制,部分細菌具有合成維生素B和維生素k的能力,菌群失調後會出現因維生素B缺乏而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臨床治療腹瀉常用的乳糖酶是活乳酸菌的幹制劑,進入腸道後可將糖分解為乳酸,使腸道內酸度增加,從而抑制腸道致病菌的繁殖,防止蛋白質發酵,減少腸道內的產氣,進壹步緩解腹瀉、腹脹、飽脹等癥狀。但抗菌消炎藥可以抑制或殺死乳桿菌,使乳桿菌失去效力。因此,使用乳桿菌時不應使用抗菌消炎藥。此外,堿性藥物,如蘇打;收斂類藥物如活性炭、鞣酸蛋白等也會降低乳糖酶的藥效,所以不適合同時服用。
腹瀉的藥物使用
臨床上用於治療腹瀉的藥物種類很多,包括止瀉藥、抗生素、腸道菌群調節劑等。它們的作用不同,在治療中需要正確選擇,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止瀉藥:蒙脫石是現在最常用的藥物,任何藥物都要隔2小時。在腸道內不被吸收,所以是安全的。主要作用於腸道內壁,可減緩腸道蠕動,延長腸內容物停留時間,緩解腹瀉。顧名思義,這類藥物的作用只是止瀉和糾正癥狀,與病因無關。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腹瀉都可以用,只是治標不治本。壹旦癥狀消除,就要停用,久而久之就會引起便秘。
不需要用抗生素來排除細菌性腹瀉,但很多病毒性腹瀉的糞便中有少量白細胞。此時很難排除細菌感染。醫生壹般會建議使用壹些抗生素。目前,第二代頭孢菌素對大多數細菌性腹瀉更有效,但也有少數無效。第三代頭孢對腹瀉好很多,副作用少。目前市場上有頭孢他美酯、頭孢克肟、頭孢地尼、頭孢地尼。不建議口服慶大黴素,副作用比較大。
腸道菌群調節劑:如媽咪愛、培飛康等。,是壹些對人體有益的活菌,進入腸道後能重建宿主腸道菌群之間的微生態平衡,以治療內源性和外源性微生物引起的腸道感染。但大劑量使用也會引起便秘。它還有壹個弱點就是怕抗生素,所以必須在抗生素間隔2-4小時服用。
對於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的腹瀉,可以用能抗病毒、幫助消化的方子辨證治療。比如健兒清解液含有菊花、山楂、連翹、陳皮,比較適合寒性腹瀉。
很多家長覺得給藥特別難,經常被孩子吐槽。可以試著準備壹個10,20 ml的註射器,把藥抽進去,慢慢打孩子的嘴巴。我自己沒試過,也有家長說效果不錯。
孩子秋季腹瀉(輪狀病毒)怎麽辦?
秋季腹瀉是兒童常見疾病,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高發期為每年11至次年1,兩歲以下嬰幼兒為主要易感人群。患兒發病初期表現為流鼻涕、咳嗽、發熱、咽痛、壹天數次大便等感冒癥狀,並伴有嘔吐、腹痛,易誤診為胃腸感冒。壹般不需要抗生素,目前也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主要是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和對癥治療。病程壹般持續3 ~ 9天,每天腹瀉次數從10多到幾十次不等。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正確,患兒會出現脫水、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嚴重並發癥,更嚴重的可能合並腦炎、肺炎、腸道出血、腸套疊或病毒性心肌炎,危及生命。發病期間,家長除了要註意給孩子補液,還要註意無意速率加快等癥狀。特別提醒:如果出現持續高熱、嘔吐加重、尿量減少、眼窩凹陷、抽搐、腹瀉加重、腹脹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口服藥物如下:
常用的思密達是目前治療小兒腸炎、腹瀉的有效藥物。
用量:1歲以下,每天1包;1 ~ 2歲,1 ~ 2包壹天;2 ~ 3歲,壹天2 ~ 3包。分三次加入50毫升溫水,口服。
2.微生態制劑壹般使用雙歧桿菌制劑。
療效較好的有培飛康、媽咪愛、麗珠長樂、金色雙歧桿菌,可以選擇其中壹種。避免使用止瀉藥,因為它能抑制胃腸蠕動,增加細菌繁殖和毒素吸收,對感染性腹瀉非常危險。
我家寶寶六個多月的時候,拉肚子厲害了壹個月。當時看了很多醫生,也在圍欄處尋求幫助,但總的來說效果不大。其實有些媽媽給出了正確的治療方法,只是因為沒有經驗而忽略了。後來,他們在自己這邊的醫院裏找了壹個有名的老醫生。
關鍵是如果拉肚子要立即停止壹切營養,包括奶粉、米粉、餅幹、零食、油膩的肉類和蔬菜等。反正能吃的東西沒幾個是母乳。米粥可以加肉松和鹹菜湯。豆腐,真的很小,可以吃自己種的大米研制的那種米粉和粥水。也可以把米炒到微黃,然後煮粥水。也可以分三次壹起吃粥。如果是關註醫學的話,基本上可以吃蒙脫石散、培肺康散、健脾散。當然,如果妳是,妳必須服用抗生素
寶寶拉肚子前三天不用擔心什麽營養問題。總比寶寶吃東西撐肚子強。然後如果連續兩天不拉,慢慢加奶減輕。三天後,肯定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