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魚肚簡介

魚肚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人體部位名稱魚腹5經絡別名魚腹5.1魚骨5.2成山穴5.2.1成山穴別名5.2.2起源5.2.3穴名解法5.2.4 5.2.5成山穴的位置5.2.6成山穴的選取5.2.7成山穴的穴位解剖5.2 . 7.1 5.2.7.2神經的層次解剖 血管5.2.8承山穴的功效與作用5.2.9承山穴的適應癥5.2.10針灸方法5.2.10針灸方法5.2.10.2艾灸方法5.2+065438.5000555565 438+02文獻綜述5.2.13承

2英文參考yújīLu 10【中國針灸大辭典】

《中國針灸詞典》

3.魚肚概述:1。人體部位名稱;2.穴位別名。[1]

4身體部位名稱魚肚魚肚是身體部位名稱。指大腿內側形似魚腹的部分。相當於現代解剖學上所說的股內收肌。足太陰經經過。古時候說白門渡在魚肚子上的兩根筋之間。[1]

5穴位別名魚肚是穴位的別名【1】。

5.1大魚際腹指大魚際。見新醫事法匯編。[1]

魚際命名為經穴(yújīLu 10)。出了《黃帝內經·靈樞·本博》。屬於手太陰肺經。興點,五行屬火。魚:魚;國際:邊緣。手掌的拇屈肌像魚壹樣凸出,點在其邊緣,故名。在手外側,第壹掌骨橈側中點紅白相間。掌側取穴法。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短展肌→拇掌側→拇短屈肌。具有清肺利喉的功效。主要用於外感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如傷寒、頭痛發熱、咽炎、扁桃體炎、咳嗽、咯血、肺炎、支氣管炎、腕腱鞘疾病、肘和手指疼痛、腹痛、乳房膿腫、小兒疳積等。此穴配尺治涎血;風府合谷治療喉炎:用舒菲治療兒童咳嗽。壹般刺0.5 ~ 0.8寸;艾灸可以接受。[1]

5.2成山魚的腹部是經絡穴位的別名,即成山[1]。針灸經典。《循經腧穴考證》是魚香腸。即成山。

穴位成山漢語拼音成山羅馬拼音成山美式英語翻譯人名配套山各

國家

壹代

沒有中國BL57日本57法律

莫蘭特的V57野夫的德國B57英國B57美國BI57成山是經絡穴位名稱(Chéngshān BL57)[2]。《黃帝內經·靈樞·齊威》出版。別名魚肚、肉柱、傷山[3]。屬於足太陽膀胱經[2]。承是承,山是山,腓腸肌的肚子漲得像山。此穴在其下,有承之勢,故名成山[2]。承山穴主要用於治療腰腿疾病,如腰痛、膝下腫痛、足痛、霍亂筋抽搐、急性足跟痛、腳無力、下肢無力、腹痛、腹脹、排便困難、腹瀉、脫肛、痔瘡、便血、癲癇、癰、驚風、腰痛等。

5.2.1成山的別名有魚肚、肉柱(針灸A-B經)、長山(銅仁穴位針灸圖解)、上善(救急方)、魚肚(針灸處方六套、神照)、玉柱(太平盛輝方)

5.2.2來源:脛中之氣止於齊街、成山踝。

5.2.3穴名若放,則承,山即山。腓腸肌腹高如山,此穴有承氣之勢,故名承山[2]。

有擔當,有正氣。《說文》:“山,葉璇,玄氣三,生萬物,有石,高象形,山皆屬山。”在這座山上,它意味著身體的高度。承重筋的突起,比喻山頂。這個點還是在山腳下的山谷裏,承載著山的氣勢,直立起來的時候肉更明顯。總之,這壹點也是肌腱遺傳的。因此,它也治療肌腱疾病。《申英經》:“腿腹尖下,肉陷。”它像壹個山谷,它以它的山脈而聞名。[4]

腿[5]

5.2.5承山穴定位標準:承山穴在小腿後側正中,衛中穴和昆侖穴之間,小腿伸直或提腳跟時腓腸肌下有壹個角狀凹陷[6]。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部,腓腸肌與肌腱的交匯處。俯臥取穴[2]。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方,腓腸肌與腹部交界處的下端,踝關節伸直時呈“人”字形凹陷;或者從中央向下8英寸取壹個點[3]。

[2]

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肌肉)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骨骼、神經和血管)

5.2.6承山穴的取穴方法為俯臥位,雙下肢伸直,腳尖伸直向上,腓腸肌出現人字形壓痕,故取穴在其尖下。或直立,雙手按墻,腳尖觸地,腓腸肌下部出現人字形壓痕。人字尖取之,點取之。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部,腓腸肌與肌腱的交匯處。俯臥取穴[2]。

俯臥位,腳尖著地用力推,取穴選在腓腸肌兩塊腹肌之間的凹陷頂部[7]。

5.2.7承山穴的穴位解剖承山穴下是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長屈肌、脛後肌。血管和神經的分布與肌腱相同(有小隱靜脈,深的為脛後動靜脈)。腓腸內側皮神經分布,脛神經深。)。皮膚由腓腸神經和股後皮神經組成。前神經來源於脛神經的腓腸內側皮神經在腓腸肌的內側頭和外側頭之間的溝內走行,穿過小腿中部的深筋膜,接受來源於腓總神經的腓腸外側皮神經的交通支,形成腓腸神經。腓腸神經伴有隱靜脈,隱靜脈從外側踝和跟骨之間穿過,在足背外側緣上走行。腓腸肌的內側頭和外側頭匯合向下形成腱膜。在腱膜處的皮膚表面形成凹陷,作為取穴的體表標誌。

5.2.7.1級解剖學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2][8]。

5.2.7.2穴區淺層神經血管中有腓腸內側皮神經的分支。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的分支,腓腸內側神經、隱靜脈、脛神經幹和脛後動脈的主幹穿過[8]。

腓腸內側皮神經分布,脛神經深;小隱靜脈和脛後深動靜脈通過[3]。

5.2.8承山穴的功能與作用承山穴具有理氣止痛、舒筋活絡、消除痔瘡的作用。

承山穴有舒筋活絡、順氣的作用[2]。

《黃帝內經·經絡》說:“陽氣盛時,不入痰。當它下降五英寸時,不要進入肛門。屬膀胱經,散腎,循痰,慎之。”因此,承山穴是治療肛腸疾病的主要穴位[9]。

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其經絡從腰中部、脊柱下部、臀部、腘窩部運行,且此穴位於腓腸肌下,故可治療腿腹部筋脈轉移等經絡疾病[9]。

承山穴常用於治療痔瘡和直腸脫垂[9]。

承山穴有舒筋壯結的作用,比如腸道肌肉的肌腱轉移,越捏越好。《金針梅花詩話》擔山:“兩肩可擔山。”《同仁穴針灸圖說》:針七穴,灸五強,氣瀉,針快放。治療頭熱、鼻衄、疝氣、腹痛、痔腫、便血、霍亂腱抽搐、突發性疼痛等疾病。[4]

5.2.9承山穴主要用於治療腰痛、腿腫、腳痛、霍亂筋抽搐、急性足跟痛、腳無力、下肢癱瘓、腹痛、腹脹、排便困難、腹瀉、脫肛、痔病、便血、癲癇、痢疾等疾病。

承山穴主要用於治療腰腿疾病,如腰痛、膝下腫痛、足痛、霍亂筋抽搐、急性足跟痛、腳無力、下肢無力、腹痛、腹脹、便秘、腹瀉、脫肛、痔瘡、便血、癲癇、癰、驚風等。

承山穴主要用於腰痛、腿筋扭傷、痔瘡疾病、便秘、腹痛和疝氣[8]。

承山穴主要用於痔瘡、便秘;腰腿劇烈疼痛,腿筋抽搐[7]。

現代多用承山穴治療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下肢癱瘓[2]。

承山穴主要用於治療小腿疼痛、腰痛、霍亂、便秘、痔瘡、脫肛;以及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或癱瘓[3]。

1.運動系統疾病:腰肌勞損、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

2.肛腸疾病:痔瘡、脫肛;

3.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小兒驚厥;

4.其他:痛經。

5.2.10針灸方法5.2.10.1壹般的針法是1.0 ~ 1.5寸[2]。

直刺1 ~ 2寸[7][8][3],局部酸痛[7],可用電擊散至腘窩或腳底[7]。

註意:承山穴深部正好是脛骨後方的動靜脈,深部有脛神經,針刺時應避開[7]。

5.2.10.2艾灸可灸[2][7][8]。

艾條灸3 ~ 5強;或艾炷灸5 ~ 10分鐘[3]。

艾條灸或溫針灸5 ~ 7強,艾條灸持續10 ~ 15分鐘。

5.2.11承山穴與環跳、陽陵泉配伍具有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主要用於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

成山與大腸俞、知便同用,具有理氣清熱、調理腸腑之功,主要用於治療便秘。

承山合長強、二百、足三裏治療直腸脫垂。

成山與大腸俞、太溪穴、枳溝穴配伍治療排便困難[7]。

成山與環條、腎俞、委中穴、關元穴同用,治腰痛[7]。

5.2.12文獻綜述《針灸經典甲、乙》:寒熱篡位,山為主宰。陽萎之脈,使人感到腰痛,痛腫,刺陽萎之脈,脈和太陽合在壹起,去地壹腳(承山)。

針灸大成:主要癥狀有便秘、肌腱旋轉、痔腫、寒戰、腳氣、膝腫、脛痛足跟痛、急性肌腱痛、霍亂、消化不良、傷寒等。

銅仁穴位針灸經典:霍亂轉筋,排便困難。

《太平盛輝方》:腰膝沈重,坐起困難,肌肉緊繃,不能屈伸。

5.2.13承山穴的研究進展5.2.13.1對尿量的影響針刺承山穴對尿量和尿成分有壹定的影響[7]。

用低頻電脈沖* * *收山,發現感覺傳導發生後1 ~ 2小時,尿量增加,尿Na+、K+和環磷酸腺苷均升高[4]。

5.2.13.2室性早搏治療的現代研究證明針刺承山穴對室性早搏有效[4]。

5.2.13.3針刺成山穴對內痔、外痔均有較好的療效[7]。

針刺成山穴對100例內痔和外痔有良好的療效。

5.2.13.4針刺承山穴對於胃痙攣有很好的療效。

5.2.13.5用溫針配合承山治療腓腸肌痙攣,治療43例,療效良好。

5.2.13.6針刺成山穴治療頑固性肛周瘙癢癥,通天降溫法,多例療效較好。

5.2.13.7習慣性便秘的治療

  • 上一篇:減肥的處方
  • 下一篇:腳後跟經常疼,訓練用腳趾抓毛巾。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