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與石棉接觸有關,發病與接觸間隔很長,往往超過30年。早在20世紀40年代,國外學者就發現間皮瘤與石棉接觸密切相關。船廠工人、管道工、焊工、油漆工、建築工人的發病率比壹般人群高300倍。間皮瘤與石棉接觸的密切關系已被越來越多的事實所證實和認可。同時,歐美學者發現,約60%的腹膜間皮瘤患者有職業性石棉接觸史或肺組織中有石棉小體。在石棉誘發動物胸膜間皮瘤的實驗中,少數動物發生腹膜間皮瘤,說明腹膜間皮瘤的發生也與石棉接觸有關。不同種類石棉纖維的致病風險為青石棉>;石棉>溫石棉壹般認為直徑為0.5 ~ 50?0?8米長的石棉塵首先進入呼吸道,然後通過膈淋巴網或血液進入腹腔並沈積在腹膜內,形成石棉小體,有時石棉小體周圍可出現異物巨細胞反應。通過消化道攝入的石棉纖維也可通過腸壁到達腹膜。從接觸石棉到發現間皮瘤平均需要35到40年,發病高峰出現在接觸45年後。石棉引起間皮瘤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約30%的間皮瘤患者無石棉接觸史,石棉纖維定量檢查也未發現大量石棉纖維。文獻報道的其他與間皮瘤相關的因素包括放療和二氧化釷暴露史(通常患者有接受相關診斷檢查的歷史)。此外,有霍奇金病病史的患者患間皮瘤的風險增加。
病毒感染:猴病毒40 (SV40),它是壹種DNA腫瘤病毒。據文獻報道,美國約50%間皮瘤患者的活檢標本中存在SV40,它誘導人原發性間皮瘤細胞的端粒酶活性,但不影響成纖維細胞。野生型SV40感染後72小時可檢測到端粒酶活性,1周後可見清晰的DNA階梯。在細胞結構中,端粒酶活性與SV40T抗原的數量成正比。SV40感染的間皮細胞端粒酶活性增加,使間皮細胞難以雕亡,容易形成間皮瘤。
間皮瘤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螢石接觸、結核性疤痕、慢性炎癥刺激、放射性物質、遺傳易感性等。
(2)發病機理
間皮瘤根據其生物學行為和腫瘤侵襲範圍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局限性和彌漫性。約57.1%的間皮瘤發生於胸膜,39.5%發生於腹膜,65.438+0%發生於心包,可累及多個漿膜面,甚至發生於睪丸鞘膜。
1.間皮瘤被認為來自兩種細胞,即腹膜表面的間皮細胞和結締組織細胞。最近證實來自單個細胞,即間皮細胞。間皮細胞以兩種形式分化成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Dardick(1984)發現間皮瘤中肉瘤樣區域的超微結構並不表現成纖維細胞的特征,而是表現出不同分化階段上皮細胞的特征。Blobel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證明細胞角蛋白多肽在纖維性間皮瘤和上皮性間皮瘤中均有表達。然而,纖維蛋白也在相同的腫瘤或相同的細胞中表達,顯示了間皮瘤的雙向表達特征。
2.腹膜間皮瘤可分為低度惡性囊性間皮瘤、高分化乳頭狀間皮瘤和惡性間皮瘤。
(1)低度惡性囊性間皮瘤: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常位於盆腔,可侵犯腹膜。腫瘤較大,包膜不明顯,邊界不清,常與周圍盆腔結構粘連。切面呈多囊狀,內壁光滑,囊內有清澈的液體或稀薄的粘液。囊壁上覆蓋有扁平至低柱狀間皮細胞,為輕至中度異型增生,可為乳頭狀增生和化生。囊壁纖維間質增生,其中無明顯慢性炎癥細胞浸潤。
(2)高分化乳頭狀間皮瘤:不常見,手術中偶爾發現,好發於育齡婦女。預後壹般良好,偶爾可能發展成惡性間皮瘤。肉眼觀察,盆腔腹膜和網膜顯示多個乳頭狀或結節狀病變,為實性、灰白色和
(3)惡性間皮瘤:腫瘤以單發或多發散在方式生長,同時累及內臟和壁腹膜,根據形態學可分為彌漫型和局限型。局限性惡性間皮瘤,邊界清楚,有蒂或包膜,質地堅韌,惡性程度低。彌漫性惡性間皮瘤,受累腹膜彌漫性增厚,表面呈乳頭狀、斑片狀或結節狀,惡性程度高。壹般來說,腹膜表面廣泛分布著大小不壹的腫瘤結節,呈孤立狀、串珠狀或簇狀,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黃白色或灰白色,質硬,有橡膠樣。晚期腹膜明顯增厚,腹膜上覆蓋著密集的白色腫瘤組織,使器官變得“冷凍”。腫瘤組織與腹部器官特別是消化道相互粘連,不易分離,或腹部器官腹膜表面有許多結節狀腫瘤呈葡萄狀,或彌漫於腹膈、腹膜後表面、大網膜、腸系膜、小腸和結腸漿膜表面或肝、膀胱表面。有時多個結節融合成壹個團塊。
腹膜間皮瘤壹般病理觀察與胸膜間皮瘤相似,有兩種類型,即彌漫性腹膜間皮瘤和局限性腹膜間皮瘤。壹般來說,彌漫性間皮瘤75%是惡性的,而局限性間皮瘤大多是良性的。前者是腫瘤組織在腹膜壁層或內臟層覆蓋有許多小結節或斑塊,並隨著腫瘤的發展,呈片狀增厚,廣泛覆蓋於壁層腹膜或腹部器官表面,可伴有大小不等的腫瘤或結節。腫瘤組織多呈灰色、堅韌、膠狀、出血、壞死。在腫瘤組織中,纖維組織增生,甚至有玻璃體變性。腫瘤組織可以侵犯肝臟或腸道,但很少侵犯器官的深部。網膜可完全被腫瘤組織替代,腸管可粘連,腹腔內有滲出物甚至血性腹水。在局限性腹膜間皮瘤中,腫瘤組織在腹膜壁或內臟層呈結節狀或斑片狀,灰色,質地堅硬,邊界清楚,出血壞死少(圖1)。
3.腹膜間皮瘤顯微鏡下,通常有三種組織學類型:
(1)纖維性間皮瘤:纖維性間皮瘤細胞由梭形細胞組成,梭形細胞呈長梭形,內含數量不等的膠原纖維。這種類型在局限性間皮瘤中更常見。纖維間皮瘤有時很難與纖維組織腫瘤區分開來。腫瘤細胞呈梭形,細胞周圍可能有膠原蛋白,甚至有編織結構,局部鈣化或骨化。當間質出現明顯的纖維化或玻璃體變性時,有人稱之為韌帶樣間皮瘤。最近,壹些人也將來自間皮下結締組織的腫瘤稱為腹膜纖維瘤。纖維間皮瘤來自表面間皮細胞。但單純根據組織形式有時很難區分兩者(圖2)。
(2)上皮樣間皮瘤:上皮樣間皮瘤細胞呈立方體或多邊形,常具有靜脈樣或乳頭狀結構。上皮性間皮瘤最常見於彌漫性間皮瘤。腫瘤細胞處於不同的分化狀態,可形成分化良好的管狀或乳頭狀結構或未分化的斑片狀腫瘤組織。腫瘤細胞大小不壹,呈實性,被結締組織所包圍。管狀乳頭狀結構的腫瘤組織呈腺性、管狀或囊性,內襯立方或扁平上皮樣細胞,細胞大小均勻,細胞核空泡狀,核仁1 ~ 2。細胞質豐富,細胞輪廓清晰。腫瘤也可出現裂隙或形成大小不壹的囊腫,內襯扁平上皮細胞,有時在這些裂隙中可見乳頭狀突起。類似乳頭狀腺癌。在某些情況下,腫瘤細胞呈實性、條索狀或巢狀排列,無腺性或乳頭狀結構。但有時腫瘤組織周圍可能會有粘液,形成類似粘液湖的結構。細胞形態相對壹致,細胞核大小不壹,胞質內有時形成空泡,內含粘多糖(圖3)。
(3)混合性間皮瘤:也叫雙向分化間皮瘤,同壹腫瘤內有兩種成分:纖維和上皮。Zllzllki(1980)報告的210例彌漫性惡性間皮瘤中,上皮樣占67%,混合性占26%,纖維性占7%。後者在局限性間皮瘤中最為常見。混合性間皮瘤由上皮樣細胞和肉瘤樣成分組成,形態類似滑膜肉瘤。肉瘤樣成分由梭形細胞組成,梭形細胞常與上皮成分呈過渡形態,因此可以說明間皮瘤來源於單壹細胞,常見於與石棉有關的間皮瘤。粘液染色有助於區分腺癌和間皮瘤,但腺癌分化差時也可為陰性。間皮瘤的腫瘤細胞也可呈阿爾新藍染色陽性,細胞外基質中也可見這種粘液。網狀纖維染色顯示腫瘤細胞間有豐富的網狀纖維,有助於與腺癌鑒別。當在腫瘤中發現石棉小體時,有助於診斷間皮瘤,尤其是胸膜間皮瘤。因為石棉也與肺腺癌的發生有關,所以尋找石棉體僅供參考(圖4)。
4.超微結構電鏡尤其是透射電鏡在腹膜間皮瘤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其超微結構特征如下:間皮瘤的腫瘤細胞表面有眾多細長的刷狀微絨毛,但也可出現在細胞質中。但在腺癌微絨毛中,數量較少,呈短桿狀。間皮瘤細胞細胞核巨大,核仁突出,中等大小的線粒體被粗面內質網包圍,包括糖原顆粒、成束的張力原纖維和細胞內空泡。滑面內質網不發達。細胞外有基板,但大多不完整。細胞之間有連接,橋粒也可見。這些超微結構特征主要見於上皮性間皮瘤或混合性間皮瘤。另壹方面,纖維間皮瘤在超微結構上類似於成纖維細胞。在梭形腫瘤細胞中,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細胞間偶爾有微小的空腔和微絨毛(圖5)。
5.腹膜間皮瘤的免疫組織化學有助於區分間皮瘤和腺癌。細胞角蛋白在間皮瘤中呈陽性,而CEA呈陰性或弱陽性。腺癌中CEA多呈強陽性,而角蛋白常呈局部陽性或陰性。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免疫組化在鑒別間皮瘤和腺癌的報道中存在不同的結果。所以不能簡單在此基礎上下定論,必須結合其他技術才能做出客觀的診斷。部分間皮瘤患者伴有代謝性疾病,如低血糖。偶爾,局限性腹膜間皮瘤可能是多囊的,內襯單層立方或扁平上皮,囊內含有透明液體。
間皮瘤細胞的電鏡和組織化學特征:間皮瘤主要由上皮樣細胞(EC)、成纖維樣細胞(FLC)、中間細胞(ic)和間充質細胞(PMC)組成。EC的特征是有豐富的微絨毛。細胞表面有細長的微絨毛,長寬比為10:1 ~ 15:1,遠大於其他腺癌。幾個腫瘤細胞被竇狀間隙包圍,許多細長的微絨毛交織在壹起。FLC有更多的粗面內質網。EC脫氫酶和氧化酶活性高,而水解酶活性低。FLC細胞的酶活性與EC相反。這可能與兩類細胞的不同功能活動有關。
間皮瘤的免疫組織化學特點:由於原始間皮細胞可以直接或通過中間細胞分化為上皮樣細胞,也可以直接分化為纖維細胞,所以間皮瘤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比較復雜。各種類型間皮瘤細胞的免疫組織化學特征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間皮瘤對各種免疫組化反應的表達是不同的,陽性表達和陰性結果不是100%。因此,壹些腹部腫瘤,尤其是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與上皮性間皮瘤的腺管和乳頭狀結構很難區分。前者僅有2%的癌胚抗原表達,但上皮抗原和人乳球蛋白表達百分比較高,通過上述免疫組化染色很難區分。最近,Ber-Ep4抗體可以區分惡性間皮瘤和腺癌。對於腹部和腹膜後腺癌及腹膜轉移腺癌,Ber-Ep4陽性表達率為100%,而間皮瘤僅表達115例(占0.87%)。所以免疫組化染色的綜合分析可以對間皮瘤做出正確的病理診斷,如果條件允許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