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夏季炎熱要註意節氣飲食

酷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每年陽歷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表示天氣酷熱,最熱時期即將到來。那麽,妳知道暑熱期間飲食要註意什麽嗎?

夏季節氣養生應註意的幾點?

大暑

7月23日是“大暑”,“小暑不熱,下著雨”。壹年中最熱的節氣——盛夏季節,往往導致酷暑。“人之常情”,此時人體氣機的變化與天地完全壹致,從外面太陽接收的

夏季炎熱要註意節氣飲食

酷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每年陽歷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表示天氣酷熱,最熱時期即將到來。那麽,妳知道暑熱期間飲食要註意什麽嗎?

夏季節氣養生應註意的幾點?

大暑

7月23日是“大暑”,“小暑不熱,下著雨”。壹年中最熱的節氣——盛夏季節,往往導致酷暑。“人之常情”,此時人體氣機的變化與天地完全壹致,從外面太陽接收的

夏季炎熱要註意節氣飲食

酷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每年陽歷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表示天氣酷熱,最熱時期即將到來。那麽,妳知道暑熱期間飲食要註意什麽嗎?

夏季節氣養生應註意的幾點?

大暑

7月23日是“大暑”,“小暑不熱,下著雨”。壹年中最熱的節氣——盛夏季節,往往導致酷暑。“人之常情”,此時人體氣機的變化與天地完全壹致,從外面太陽接收的熱量最多,陽氣從五臟六腑升起,所以此時人體氣機的生理特點是“外熱內冷”。三伏天養生,要順應天氣,做到“V”字,意思是藏,也就是說太陽大的時候,要把自己藏起來,不要逆天;如果妳不躲起來,妳會被酷暑所傷。

炎炎夏日養生,宜用壹顆寧靜的心來指引衣食住行。

最好的方法是適應天氣:

保持適當的外熱:最好不要在空調房裏長時間等待暑熱,要做適當的戶外活動,為立秋後將要沈入體內的能量做準備。但需註意避免戶外活動出汗,出汗後適當補水,以免傷氣傷陰。

忌內寒過盛:此時體內五臟六腑陽熱較少。如果過於貪吃冷飲,會嚴重損傷臟腑的陽氣。所以這個時候要避免吃大量的綠豆水、苦瓜、菊花、冰鎮西瓜、冷飲。飲食清淡,多吃粥,不增加脾胃負擔就行了。

規定飲食

健康維護

中醫認為,暑毒外蒸,飲食宜鹹宜甜。做菜時,適當放些姜、蔥、蒜和醋。盡量吃溫軟的食物,避免過量飲用生冷、冰凍的水果或甜膩的食物。在沒有食欲的情況下,不要勉強自己吃東西。

暑季易耗氣傷陰,人往往是“三分虛無病”。他們應以益氣養陰為主,不宜服用過多的補品,尤其是人參、鹿茸、當歸等溫熱、燥熱的補品,否則會適得其反。

為了在夏天保持健康,首先要註意補水。由於夏季時間炎熱,容易傷津耗氣,還要註意“以粥養生”典型的“夏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崔屹粥、薏仁赤小豆粥、吳梅胡愛山粥等。這些食材有補氣、清熱、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安全的度過夏天。

夏日炎炎吃東西

夏季粥

推薦粥

1.苦瓜菊花粥

苦瓜100g,菊花50g,粳米60g,冰糖100g。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凈,菊花沖洗幹凈,壹起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水燒開後,將苦瓜和冰糖放入鍋中,繼續用文火煮,直到米飯開花。清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

2.益氣夏粥

粳米50g,山藥30g,太子參15g,麥冬10g,薏苡仁10g,炒扁豆15g,荷葉5g,水適量,煮粥。

3.胡愛山大麥蓮子粥

能健脾益氣,利水除濕,養肝明目。用山藥、薏苡仁各30克,枸杞10克,野菊花若幹,蓮子肉15克,大米60克,洗凈,與大米同煮成粥,再加糖拌勻。

4.生姜紅棗粥

生姜15g,紅棗5枚,粳米100g。生姜洗凈,去皮切絲,紅棗洗凈,去核,粳米洗凈;然後將粳米放入鍋中,加入1000ml清水煮沸,加入姜絲和紅棗,文火熬粥。每日兩次,早晚溫食。

這粥裏,姜是暖胃散寒的良藥。紅棗是健脾的水果,是脾虛患者的理想食物之壹。但需要註意的是,脾胃消化不好的人,如腹脹惡心、反酸噯氣等,不適合食用;否則,口幹口苦、鼻燥咽幹、眼紅等實熱證的人不適合食用。

消暑

最佳飲料

推薦飲料

1、香河飲:香薷10g、荷葉10g或鮮荷葉30g、陳皮10g、薄荷5g。

首先,將香薷、荷葉和陳皮煎煮30分鐘,然後加入薄荷煮5分鐘。服用時可加入適量白糖調味,而不是喝茶。香薷能解暑、理氣、燥濕、解表。

2、廣藿香茶,可以用廣藿香葉和飛機草葉10g,飛滑石和炒麥芽30g,甘草3g,代茶用水煎服,夏天可以幫助身體清濕熱。

3.橘子皮茶。橘皮也是夏季養生的佳品。取10g橘皮和適量冰糖,將茶葉放入沸水中浸泡,以備後用。這種橘皮茶具有理氣開胃、祛濕化痰的功效,適合夏天吃東西脹氣、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的人飲用。

4.金銀花露:取金銀花50g,加水500ml,浸泡半小時,先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煮沸* * * 15min,然後倒出藥汁加水煮沸,取兩次煮沸的藥汁,放入冰箱備用,飲用時調味。壹般來說,鮮金銀花味道較苦,幹金銀花或炒金銀花味道較好。

5.酸梅湯

酸梅湯也是夏季佳品,但烏梅是酸澀之品。自制酸梅湯應輔以陳皮等制品,以滋養津液,防止濕氣停止聚集。

6.西青三翠夏茶:

用小刀片刮掉西瓜最外層的7個蓮子心、3片薄荷葉和6克綠色皮衣。用開水沖泡。

酷暑

秋後涼爽

生活健康

不宜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適當通風。尤其是出汗後,毛孔大開的時候,更要避免冷空氣直入肌理。

勞逸結合,每天中午最好午睡0.5-1小時,因為睡眠與心情、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導致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夏季炎熱潮濕,日常生活中要註意三防:防眩光、防中暑、防遮擋。

防眩光

出門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即使在霧霾天或陰天出門,也可以塗防曬產品防曬。對於已經發生的曬傷,可以用新鮮蘆薈去皮,取汁塗在患處,用水沖洗十分鐘即可。

防暑防潮

盛夏節氣前後,雨水被高溫蒸騰,大氣致密。老人和兒童、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別註意。

盡量避免中午和下午氣溫最高時的戶外活動,早晚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多散步、做操等舒緩方式。

防陰防暑

由於天氣濕熱,人容易貪涼,喝涼的。如果長期處於空調或暴飲暴食狀態,夏季高溫加上風寒,容易導致頭痛、咽痛、身體疼痛和疲勞、腹脹和腹瀉。

經絡健康

中醫特色

經絡健康

拉膀胱經:雙腿張開兩個拳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臀部的寬度。讓腳尖向後勾,收腹,腰背挺直,雙肩向後展開。吸氣,讓雙手通過身體兩側伸向天空。呼氣身體前傾,雙手托住腳尖。如果妳覺得累了,就呆在這裏。如果感到放松,吸氣挺直背部,呼氣慢慢下壓。正是腿後的膀胱經這樣伸展,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

暑熱是脾胃的季節,特別推薦脾胃兩經的原穴:太沖穴、太白穴。盛夏時節,可用此穴滋養土行元氣。

除了原穴,莫穴是人體腹部臟腑氣血聚集的地方。脾胃經絡的募穴是章門、中脘,可以經常進行* * *或艾灸。拉膀胱經:雙腿張開兩個拳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臀部的寬度。讓腳尖向後勾,收腹,腰背挺直,雙肩向後展開。吸氣,讓雙手通過身體兩側伸向天空。呼氣身體前傾,雙手抓住腳趾。如果妳覺得累了,就呆在這裏。如果感到放松,吸氣挺直背部,呼氣慢慢下壓。正是腿後的膀胱經這樣伸展,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

暑熱是脾胃的季節,特別推薦脾胃兩經的原穴:太沖穴、太白穴。盛夏時節,可用此穴滋養土行元氣。

除了原穴,莫穴是人體腹部臟腑氣血聚集的地方。脾胃經絡的募穴是章門、中脘,可以經常進行* * *或艾灸。

情緒中暑的預防

暑熱期間,人容易出現“肝火”,經常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莫名其妙的問題,也叫“情誌中暑”。“情緒中暑”危害大,尤其對年老體弱者。因為情緒障礙,會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導致猝死。

所以“調息打坐,常為心中冰雪,較為妥當。”註意保持冷靜,保持愉快的心情,安心自得,切忌大喜大悲。盡量做到“淡定自然涼”,淡定引陰,陰陽協調,才能保證身心和諧平衡。

節氣來了註意飲食。

1,吃“曹憲”

吃仙草。民間有句話叫“六月夏吃仙草,活得像神仙,永遠不老。”仙女仙草和仙草是人們消暑常用的清涼產品。

2.喝茶

夫差,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在三伏天喝的茶。夫差茶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制成,具有清涼解暑的作用。

3、貼三天貼

三伏貼是膏藥的壹種。在夏季,農歷初壹貼在背部的壹些特定部位,相信可以治療和預防壹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通常將四張膏藥壹起貼在背部的不同部位,八小時後即可取下。

4.曬幹的生姜

在三伏天,人們會將生姜切片或榨汁,與紅糖混合,放在容器中,用紗布覆蓋,在陽光下曬幹。經充分勾兌後,對胃寒、感冒、咳嗽有奇效,有溫補保健作用。

5、喝夏羊

“夏飲羊”是魯西南地區流行的夏季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肉湯最為著名。

夏天的羊肉湯質量很好,營養豐富。具有強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已成為農閑時節人們餐桌上壹種風味極佳的滋補美味食品。

6.吃菠蘿

酷暑期間,中國臺灣省有吃菠蘿的習俗,民間認為此時菠蘿最好吃。此外,菠蘿在閩南語中的發音與“旺來”相同,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7.送壹艘“夏船”

送“夏船”是浙江沿海地區,尤其是臺州許多漁村的傳統民俗。它的意義是把“五聖”送出大海,保護人民免受酷暑。

8、送瘟神

三伏天和夏天,驕陽似火,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常常在河上的船上舉行祈禱,把船劃到很遠的地方,以示趕走了瘟疫,所有的疾病都消失了。

9.吃荔枝

據民間傳說,夏天吃荔枝和吃人參壹樣營養豐富。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吃新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

10,吃雞

吃肉雞是傳統的進補方法。之所以選擇肉雞,是因為肉雞含有壹定的生長激素,對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即使是年輕人和虛弱的人也可以試壹試。

大樹養生

夏季養生從“心”開始

炎炎夏日,高溫酷暑難免讓人感到燥熱不安,也容易焦慮煩躁。這時候就要從調理身心開始了。俗話說“靜下心來自然降溫”讓自己冷靜下來,擺脫焦慮憤怒的情緒。只有心情好了,才能過壹個悠閑寧靜的夏天。

暑熱宜補健康營養。

夏天飲食最好清淡,但這並不意味著吃素就好,還是要註意營養搭配。“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在日常飲食中註意補充蛋白質,吃壹些魚、瘦肉、鴨子等來補充人體的日常消耗。

夏天不能缺少健康的衣服。

壹進入夏天,人們穿的衣服就少了。但如果在空調房裏穿得太少,就要註意保護關節了。醫生告誡不要直接對著空調吹。容易引起頸部痙攣、腰疼、關節痛等後果。

午休晚睡早起。

夏天,人們因為天亮得早,所以起得早,晚上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時間。

專家認為,午睡時間應因人而異,壹般為半小時至1小時。時間太長讓人感覺無精打采。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睡在出風口,以防著涼生病。

“桑拿天”健身應該走壹走

首先,妳要避開酷暑的“桑拿天”。天氣熱,要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排出去,應該盡量在早晚氣溫稍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低強度的活動。

不要吃冷食。

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溫度太低,會影響腸胃,容易導致腹痛、惡心、腹瀉。

所以,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不要急著吃,放壹會兒,也不要壹次吃太多,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

  • 上一篇:寶寶耳朵濕疹怎麽辦?寶寶為什麽喜歡撓耳朵?
  • 下一篇:對原發性肝癌的幫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