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手腳冰涼,用姜水泡腳。
用法:
1.取30克生姜,切成薄片,在3L沸水中煮10分鐘。
2.取2/3的生姜水,倒入洗腳盆中,冷卻至40°C,剩下的用小火保溫。(如果有恒溫洗腳盆,可以全部倒入)。
3.泡腳時,可以壹邊泡腳,壹邊用生姜擦拭腳底湧泉穴。如果水溫低,可以加入剩余的熱水。
功效:
生姜有驅寒的作用,可以改善腳底血液循環,增加產熱,緩解冬季手腳冰涼。泡腳的時候也可以加壹點醋,還可以達到殺菌和治愈腳氣的效果。
適用於:
冬天手腳冰涼,前期風寒感冒。
2.冬天用辣椒水泡腳除濕
用法:
1.取50克花椒在2L中煎煮,冷卻至40℃..
2.每天睡前用溫水洗腳,然後用辣椒水泡腳。
3.水溫下降時,可加入熱水保暖。
功效:
花椒能祛濕散寒,還具有殺菌、消毒、止癢的功效。冬天衣服不幹燥,穿在身上容易濕。可以用花椒水泡腳祛濕。
適用於:
身體濕氣重,有腳氣的人。
3.冬天用艾葉泡腳。
用法:
1.拿壹把艾葉,加入3L水。
2.取2/3艾葉水,冷卻至40℃,其余用小火保溫。
3.泡腳前先喝壹大杯溫姜水。
4.泡腳的時候覺得水溫低可以加入剩余的艾葉水。
功效:
用艾葉泡腳有散寒殺菌的功效,能驅散體內寒氣,殺死感冒病菌。因為泡腳會微微出汗,所以喝壹杯姜水可以幫助驅寒排毒。
適用於:
寒寒前期。
4.冬天每天用熱水泡腳
用法:
1,取40℃左右的熱水,水量以沒過腳踝深度為宜。等水涼了,再換或者繼續加熱。
2.泡腳前喝壹杯溫水,補充泡腳時汗液蒸發流失的水分。
功效:
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有助於睡眠。
適用於:
冬天誰都可以天天泡腳。
5.冬季中藥足浴療法
下面這些中藥泡腳偏方雖然功效不同,但用法都差不多。
中藥泡腳用法:將中藥放入3L水中,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繼續煮15分鐘,藥汁泡腳。藥汁溫度應控制在40℃左右,以不燙腳為宜。
1,寒涼足浴方子
中草藥:荊芥10g、防風10g、紫蘇10g、蔥白5段、生姜5片。
2、風熱冷足浴處方
材料:菊花10克,板藍根10克。
3、高血壓足浴處方
材料:冬桑葉50克,茺蔚子30克,桑枝30克。
4、失眠足浴處方
材料: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1~2兩)。
5.足浴處方治療足跟痛
材料:刺五加30克,川芎50克。
g、紅花20
克,鐵線蓮30克。
6.冬天泡腳有什麽註意事項?
控制水溫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壹般比體溫高1-2℃,壹般40℃為宜。孩子皮膚嬌嫩,水溫可以稍微低壹點。
控制時間
泡腳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泡腳會促進腳底血液循環,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大腦缺氧。
睡覺前最好泡腳。
很多人冬天手腳冰涼,晚上睡不好。睡前泡腳可以幫助睡眠。
7.泡腳要註意的幾類人
1.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皮膚脆弱,足部周圍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水很燙,但是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壹旦燙傷,即使是很小的水皰,如果不及時治療,也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截肢。
2.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足部溫度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會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增加靜脈回流負擔,導致靜脈曲張進壹步擴大,加重下肢充血,加重病情。很有可能腳會越來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或腿,也不要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
3.腳癬等皮膚病患者。很多人誤以為泡腳可以緩解足癬癥狀。事實上,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二次細菌感染。對於破皮的傷口,用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壹定要打開傷口,幹燥通風。腳上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不宜用熱水泡腳。皮膚壹旦破了,很容易引起感染。
4.孩子。如果孩子的腳不是很冷,就沒必要泡。人的足弓是在童年時期逐漸形成的。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孩子腳底的韌帶可能會變得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