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麻沸散怎麽制作和塗抹?

麻沸散怎麽制作和塗抹?

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麻醉藥方。它是中國漢代醫生華佗發明的壹種麻醉藥方。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這是中醫史上的創舉。

腹部手術非常困難。早在東漢三國時期,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就已經能夠利用當時的麻醉對病人進行壹些復雜的腹部手術。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鼻祖”。

東漢末年,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師,史稱“建安三神醫”。

其中,董楓隱居廬山,留下了家喻戶曉的杏林故事;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治法嚴謹,被後人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布中原、江淮平原。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臨床診療中,創造了多項醫學奇跡,尤以創制麻沸散、施行剖腹手術而聞名。

華佗行醫無師傳。主要學習前代醫經,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進步。當時,中醫已經取得了壹些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壹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經典相繼問世,望、聽、問、切脈原則以及導、針、藥等診斷方法基本確立並廣泛應用。

同時,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時的臧宮、東漢時的傅翁、高程等,留下了壹生不求榮華富貴、以藥濟世的感人事跡,這些不僅使華佗潛心學醫成為可能,也陶冶了他的情操。

關於華佗行醫的記載很多,如《三國誌》:華佗曾漫遊徐州求學,熟讀幾部經典。他光明剛強,名利雙收。他拒絕了秋黃丸要他做官的要求和裴歸要他做孝子的要求。他只想做壹名普通的民間醫生,用自己的醫術解除病人的痛苦。

華佗本來就是壹個書生,有著書生的性格。他幾次婉拒作為官員的推薦,寧願手裏拿個金箍棒敲鐘,也願意貼近群眾。他跑遍了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奔跑在苦難的百姓中間。在行醫的旅途中,無數人起死回生。

經過幾十年的行醫,華佗的醫術已經爐火純青。熟練掌握保健、處方、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臨床治療診斷準確、方法簡便、療效迅速,被譽為“神醫”。

華佗在行醫過程中創造的麻沸散,在其眾多醫術中獨樹壹幟。他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繼承了先秦時期用酒作麻醉劑的經驗,創造了用酒服麻沸散的方法。

在華佗之前,有人用酒精做麻醉劑,但並不是真正用於手術。

華佗總結了他在這方面的經驗,觀察人喝醉時的睡眠狀態。他發明了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擴大了外科治療的範圍。

《後漢書·華佗傳》記載,當疾病聚集在人體內,無法用針灸和藥物治愈時,病人必須先用酒服下麻藥,再喝下去。病人像喝醉了酒壹樣失去疼痛後,就可以開始手術了。

首先要切開患者的腹腔或背部,切除腫瘤。如果病在腸胃,就要把腸胃切開,把裏面的腫瘤切除,然後清洗幹凈,把切開的腸胃縫上,縫上壹塊膏藥。

這種在當時被認為很危險的治療方法,能夠在四五天內痊愈,壹個月內恢復正常。

《後漢書·華佗傳》中的這段生動詳細的描述,讓我們知道,早在近2000年前的三國時期,中國人就已經能夠進行腹部胃腸腫瘤的切除手術,而且傷口在壹個月之內就可以完全恢復。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腹部大手術。

華佗能夠非常順利地進行如此高明而有效的外科手術,顯然與他通過多年積累創造的麻醉密不可分。

華佗用麻沸散做手術的時候,西醫還在用木棍擊昏病人做手術。據記載,麻沸散比日本岡清州在1805年發明的麻醉劑早1600年。

可見麻沸散的意義重大。可惜馬飛散的成分已經完全丟失了。後人推測可能有曼陀羅花等藥物。

根據現代科學家的研究,馬飛粉可能類似於安眠聖散、草烏粉和搖頭丸。扁鵲舒心,壹本古書,記錄水笙粉末作為壹種麻醉劑,其主要藥物是曼陀羅花。

研究證明曼陀羅可以作為外科手術的麻醉劑。實踐證明,這種天然麻醉劑不僅效果好,使用安全,而且具有抗休克、抗感染等優點,是其他現代西方麻醉劑無法比擬的。

華佗不僅精通方劑學,而且在針灸方面也令人欽佩。他每次用艾灸,只要取壹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堆,病就好了。

用針灸治療時,只用壹兩個穴位來告訴患者針刺感會達到哪裏。然後針摸到他說的地方後,病人說“到了”,他把針拔出來,病馬上就好了。

如果致病因素停滯在體內,針灸和藥物不能直接實現,他會用手術的方法來擺脫病人。他使用的“馬飛散”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麻醉劑。

總之,華佗使用“馬飛散”進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河。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我國醫學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 上一篇:卵巢的正常厚度和大小
  • 下一篇:感冒了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