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的子宮內膜和“家鄉”的子宮內膜是壹樣的。隨著體內激素的變化,可能會出現局部剝脫性出血,像月經來潮,壹個月壹次,出現相應部位的癥狀,如周期性血尿、周期性咯血、周期性腹痛。
1.對癥治療:根據臨床癥狀建立三個基本方劑。
1.頸痛方
炒當歸9g川芎4.5g丹參9g川牛膝9g赤芍9g桂枝4.5g香附9g元胡9g血竭3g沒藥4.5g失笑散15g
2.血崩方
炒當歸9g生蒲黃30g牛膝9g丹參6g制香附9g蛇紋石15g熟炭9g血竭3g珍苓丹12g各9g赤芍。
3.祛結節方
炒當歸9g丹參12g川牛膝9g幹漆4.5g血竭3g炒甲片9g皂角刺12g莪術12g制香附9g桂枝3g赤芍9g海藻9g。
第二,辨癥求因,加減分型。
1.氣滯型:月經不調,腹脹疼痛導致腰肛門疼痛,胸悶納差。皮毛薄白,弦細澀。選擇烏藥、木香、蘇木和陳皮。
2.肝郁型:氣滯則伴有經前乳脹煩躁,頭痛脅肋脹滿或不孕。苔薄膩,脈弦微澀。選用柴胡、牡丹皮、王不留行、川楝子、逍遙丸。蒺藜、鉤藤、石決明等。嚴重頭痛時可加用。
3.氣虛型:血崩或久漏,乏力頭暈。臉腫肢浮,便溏氣短懶。舌質淡,苔薄邊有齒痕,脈弱細。選用黨參、白術、黃芪、茯苓、山藥。
4.寒凝型:經痛劇烈,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厭惡便溏,或因宮寒不孕,苔薄白,脈緊。吳茱萸、生姜、艾葉等。
5.濕熱型:月經失調,月經量多,少腹刺痛。或中期出血,壹般為多發性間歇性紅腫,陰道瘙癢,口苦,苔薄膩,脈滑。選取並加入香椿根皮、雞冠花、芙蓉花、米仁等。
6.熱結型:月經過多,經色暗紅,腫塊較厚,面紅口幹,燥黃,通常有五彩黃,苔薄膩,脈弦數。除去桂枝,加入敗醬草、鴨跖草、大黃、黃芩等。
7.陰虛型:月經不調,月經前後腹痛少,心悸失眠,午後潮熱口幹,或不孕,腰腿酸痛等。苔少紅脈,去桂枝,加入生地、麥冬、女貞子、黃精、遠誌、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