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2畫在中山大道,電3貼在解放大道。兩行字就能道出老漢口的大部分歷史。
電1和電4把武漢三鎮縫在壹起。530個內外環連接著武昌的過去和現在,熱鬧和冷清。
江漢路的人群,青少年宮的歡聲笑語,解放公園的靜謐,騎兵訓練場的塞車,橋上的河風...長長的辮子吹著低垂的樹葉,蜘蛛絲電車網把武漢連在壹起。
這幾年武漢人自己都不知道熟悉的辮子電車怎麽坐怎麽坐,辮子沒了。
線路還在,只有壹輛“真電車”壹路掛著辮子,有電3。
武漢的司機都在秋名山海撒尿,坐電車掉辮子是常事。
每當有軌電車掉了辮子,司機就像壹片帶刺的土壤。他拿著叉子下車,撿起辮子。當它再次被掛上的那壹刻,那些伸著脖子觀看的乘客大聲歡呼起來。
不知道是連接技術越來越好,還是有辮子的電車太少。如今,這樣著名的場景已經很少見到了。
△辮子是電車的命脈,學名叫集電桿。電車通過它與電網相連,形成電路,向電車輸送電能。在集電桿和導線之間,有壹根嵌有煤精的滑繩。車體行駛時,左右擺動幅度超過4.5米,集電桿就會脫落。
小時候,下雨的時候,電車呼嘯而過,辮子被刮花,火花四濺。我怕辮子突然斷網,電死路過的倒黴行人。
真正的恐懼其實是兩輛電車卡在壹起。前面慢慢走,後面死。拖著辮子是走不了彎路的。壹旦堵車,只能等。
很多電車滯留、堆載的時候,就會“蹲”下來。以前在騎兵訓練場公交站賣報紙的阿姨,看到公交車排到大東門才知道:“又有電車蹲在橋上了。”
不懂得繞道,是編電車的原罪。遵守規則也是好的。電車行駛安靜平穩,不像普通公交車那麽“彪馬”,也沒有汽油味,受到暈車人士的青睞。
武漢人習慣了電車,覺得不奇怪。其實可愛的辮子電車曾經是“高級”的代名詞。
1958年,長江大橋建成後不久,武漢第壹條有軌電車線路通車。繼上海、北京等地之後,武漢成為中國最早擁有無軌電車的大城市之壹。
長江大橋和有軌電車被印上郵票,全國發行,這是中國其他城市沒有的特權。
中國的電車在80年代輝煌過。90年代後,汽車興起,電車萎縮。
除了早就停運的電6外,武漢還有8輛在役電車:電1、2、3、4、5、7、8、530。
臺詞不多,但是“成分”很亂。車型細分為三個品種:老式編織車、“在線充電”和純電動。
掛辮子、壹路跑電纜的“純種”老式電車,是馬。
電三是武漢僅存的“馬”。在全國,電3就是無軌電車的活化石。很多外地的公交迷、電動車迷來武漢都會來壹次電動3“朝聖”。
壹輛完全沒有辮子、全是電池的電車,和壹匹馬是完全不同的驢。
電2是毛驢,比亞迪純電動車,沒有辮子綁在背後,老電車裏的味道是閹割過的。除了帶“電”的名字,這條河早已入海,沒有壹輛普通的公交車。
徐爸爸曾經對掉了辮子的Dian2非常不滿。他是Dian2的老乘客。從橋口去六渡橋之前,他總是要守壹個庵。當時漢正街和六渡橋是最熱鬧的地方,電車幾乎都坐滿了。
“在線充電”既可以用電池驅動,也可以用豎起的辮子充電,是壹匹馬和壹頭驢交叉的壹串騾子。
毫不起眼的“騾子”在武漢占比最大。14、15長江“在線充電”在武漢投入使用,用電1、用電4、用電5、用電7、用電8、用電530。
長江大橋最容易抓到騾子。過橋時,“在線充電”壹般會掛壹個辮子,這似乎是不成文的規定,過橋後放好就很容易識別。
電動車迷Rocky每次來武漢都會坐電動三路的老款,從橋口出發,沿著解放大道,坐到二七路的終點站。
電3必須紮著辮子跑完全程,而且是武漢唯壹真正意義上的無軌電車。
辮子哀鳴著滑落,老漢口的景色像畫面壹樣閃現,突然坐在時光機裏,好浪漫。
洛奇是鄭州人。鄭州以前有無軌電車,但是都停在2010。武漢還有Dian3這樣的老電車,他很羨慕。
幾年前,解放大道改造,保留了沿路的接觸網和Dian3的“純正血統”。
3號電動公交車全線43輛,其中41舊電車,2輛“在線充電”。也就是說,武漢只有41輛“純種”編織電車。
以前三天掉壹次電,現在壹個月不掉壹次了。除了辮子更結實,和60多年前武漢第壹批老電車沒有太大區別,保留了時代的平淡。
車身、編織物、鋼絲網以物理的方式緊密聯系在壹起,行駛在固定的車道上,不知道怎麽變。在智能電氣化的今天,顯得笨拙而老套。
電3用的是09年的經典電車,藍紫色車身,帶點熒光,看起來像奧特曼。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有點復古的技術。
室內很漂亮的扶手椅,夏天掛著灰色遮光窗簾,空調輕輕吹著。小時候第壹次看,感覺好高級。
卡卡還記得2005年3路的神奇新聞:清明節去掃墓的乘客,提著香燭和紙錢,車廂裏突然起火。
當我們談笑風生,聊起關於電車的奇談怪論,聊起失去辮子的尷尬,或許是在懷念那個笨拙卻天真的年代。
如果記憶是壹張照片,背景很可能是壹輛電車。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青年教師@ Leroy W. Demery,Jr .到中國旅行,用相機記錄了武漢有軌電車的回憶。
△電車司機和兩名售票員站在“京義”電車前合影。武漢第壹代有軌電車是在蘇聯人的幫助下開通的。有三扇門,每個班必須配備壹名司機和兩名售票員。
△湖北鑫盛公司門口,藍白相間的電車壹輛接壹輛駛過。
△編織的電車經過江漢大橋。
△長江大橋上,電1,電4會過去。
△ 1983武勝路路口的電車有兩扇門,中間的風琴褶清晰可見。風琴褶連接前後車廂,孩子們喜歡站在這裏搖擺,尋求刺激。
△三民路起點站,電動1路從這裏出發。
零汙染、低能耗的有軌電車緩解了上世紀60年代的國家石油短缺。武漢的經濟和環保有它的功勞。
在“電改氣”的浪潮中,武漢人懷舊又深情,停了幾條線路,但電車線路大部分都留了下來。
2009年開通的Dian5,是16年後武漢新開通的有軌電車線路。武漢也變成了我所知道的樣子。在過去的二十年裏,在舊的有軌電車城市中,唯壹壹個開通了新的無軌電車線路。
65438+2008年3月,停多年電,恢復營業。武漢有軌電車線路8條,全國第四。
在中國大陸,只有12個城市有編織有軌電車。武漢就是其中之壹。
路過電車站的時候,記得看看空中,網如波浪起伏,屬於武漢天空的風景。
電3路過,跟著過去,再回顧壹下它的樣子:
藍紫色的車體,配有梯子、鋼絲輪和半圓形夾子,用來約束屁股後面的鋼絲繩。
辮子半翹在空中,像蚱蜢的後腿弓起。
/
編輯/熊魚
攝影/黃大頭
*80年代電車攝影師@ Leroy W. Demery,Jr
他的Flickr相冊裏有更多武漢有軌電車的回憶。
今天的話題
妳上次坐電車是什麽時候?
說說妳對電車的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