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膽風熱
單側頭面部急性疼痛,陣發性發作,燒灼樣疼痛,偏頭牽拉,眼部系統疼痛,或頸背疼痛,尿幹,急躁易怒。他們大多在項英穴有壓痛點,舌質紅,苔黃,脈細。
2.陽明熱盛
眉肋、額部呈陣發性、刀割樣、針刺樣、灼痛樣,伴有胃脘脹滿、口幹口渴、小便幹赤。舌紅,苔黃,厚而幹,脈強。
3、瘀血阻絡
除了三叉神經痛的表現外,大部分表現為病程纏綿、遷延,有的病程長達十年以上。患者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有瘀斑或瘀點,脈弦或澀。
根據不同的證候推薦幾個中藥方劑:
寒濕阻滯:蠲痹止痛湯——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制川烏65438±00g、制草烏65438±00g、阿莎麗6g、牛膝65438±05g、蒼術65438±02g、防己65438±02g、制乳香65438±00g、制沒藥65438±00g、川芎65438。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風寒濕痹,經絡不通:姜湯附單皂——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皂角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苡仁30克,防己9克。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不養:金淑活絡飲——金淑活絡,活血止痛。
獨活15g、威靈仙12g、千年健10g、杜仲12g、牛膝15g、續斷12g、木瓜10g、雞血藤30g、紅花9g、當歸60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寒濕阻絡:祛痹湯——通陽除痹,祛濕散寒。
阿莎麗6-12g,制草烏6-12g,制川烏6-12g,麻黃15g,牛膝20g,木瓜20g,乳香10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阿莎麗和制草烏的劑量會由少量開始,逐漸增加。
風寒侵襲,脈絡阻滯:蛇蠍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蠍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川烏、草烏水煎半小時減毒,再加其他藥物,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寒熱瘀阻:坐骨神經ⅰ號方加減——祛寒濕,舒筋活絡。
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薏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8克,阿莎麗4-6克,蒼術18克。土鱉蟲10-15g,桑寄生30g,淫羊藿30g,雞血藤30g,伸筋草30g,赤芍15g,白芍15g,生地15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氣血兩虛,寒濕痹阻:坐骨丸——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黨參60克、當歸60克、木瓜60克、元胡60克、甘草60克、續斷90克、全蠍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條、蜂房2個。將蜂蜜研細成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寒濕侵襲,氣血凝滯:通痹湯——溫經通絡,祛風散寒
烏梢蛇20g、元胡10g、生姜10g、雞血藤25g、牛膝15g、丹參15g、當歸15g、白芍15g、炙甘草15g、7。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風寒濕痹,通絡:桂枝湯新方劑——祛濕散寒,溫經
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克,甘草5-6克,大棗5-10克,黃芪15-30克,當歸10-15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風寒濕邪,通絡:當歸倪慧湯-散寒利濕,祛風通絡
全當歸65438±05g、嫩桂枝65438±00g、白芍65438±00g、阿莎麗3g、木通65438±00g、川牛膝65438±02g、獨活65438±00g、木瓜65438±00g、生甘草3。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寒凝氣滯,瘀血阻絡:陽和湯加減——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麻黃10g、熟地黃20g、肉桂5g、白芥子15g、白術炭15g、鹿角霜50g、延胡索20g、桃仁15g、赤芍15g、茯苓15g、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