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皮疹”,是壹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其臨床表現為局限性風團,起病突然,很快消退,愈後不留痕跡,伴有劇烈瘙癢和灼熱感,類似中醫文獻記載的“癌”或“成癮疹”。這種病壹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患者多受自然稟賦影響,多吃魚、蝦等不潔或不新鮮的食物;還是因為飲食不當。胃腸食積,飲酒過度,風寒風熱之邪;或七情內傷,營衛不和,衛外不安,汗如風,感冒之郁於皮毛之間;還有藥物過敏誘發的麻疹型藥疹。慢性及其他麻疹多由情誌不遂、肝郁、久熱、津傷所致,或由慢性疾病所致,通常為體虛、陰血虛、陰虛內熱、血虛風或產後風;或因反復出疹,久愈不愈,氣血虧損,加之感冒外感,以致內不能泄,外不能透,皮膚凹陷,邪正相搏。可以看出,本病初起多為實證,久病多為虛,感冒是本病的主要外因。“風是百病之根,卻隨善行而變”。風寒合則風寒之邪,風熱合則風熱之邪,兩者可以相互轉化。因此,治療應以祛風為主,根據寒熱的不同,酌情采用清熱或散寒之法。長期以來,本病多屬虛證,應配合益氣養血之法。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我認為該病的治療應該強調幾個方面。首先要辨證施治。1.風熱型多見於急性麻疹。急性起病,風團發紅,灼熱瘙癢,伴有發熱,惡寒,咽痛,心煩口渴,胸悶腹痛,惡心嘔吐,脈數,舌紅,苔薄白或黃。辨證屬風熱襲表,肺衛失宣。辛涼祛風清熱法治療表證。2.風寒型多見於寒冷性蕁麻疹。皮疹呈紅白色,天冷時加重。癥狀少汗或無汗,頭身酸痛,口不渴。舌胖,苔淡,脈緊。證屬風寒束表,肺衛失宣。治療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祛風止癢。3.陰虛血虛,血虛風疹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午後或夜間加重,心煩易怒,口幹無欲飲,手腳發熱,舌紅少苔或舌淡,脈沈細。證屬血虛,感冒縛表。宜滋陰養血,疏散感冒。4.心脾兩虛者體質虛弱,面色蒼白,唇淡,失眠多夢,健忘心悸,心悸盜汗,夜間常發病,出汗後出疹,面色蒼白,瘙癢。多見於精神性蕁麻疹或人工蕁麻疹。該證屬心脾兩虛,衛氣不固。治療宜養血安神,益氣固表。往往使多年的慢性病痊愈。還要註意發現誘發和加重蕁麻疹的原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和藥物制劑的失控,中西藥復方制劑越來越多,藥物性蕁麻疹已成為各年齡段主訴最常見的原因。其特點是發病突然,全身均勻分布的皮疹,持續時間長,不易消散。呈鮮紅色,有時表現為出血性皮疹,伴有劇烈瘙癢等。常伴高熱煩躁,口渴喜冷飲,口幹舌紅,苔黃,脈數。該證屬於熱毒。治療要清熱涼血解毒。在兒童病例中,昆蟲損傷脾臟引起的蕁麻疹往往是第二個原因。大多數孩子都很瘦,黃色的臉上有“蟲斑”,有時還會出現牙齦腫脹、齲齒或臍周疼痛。宜健脾、驅蟲、止癢。在成人病例中,脾胃濕熱、風熱犯肺、氣滯血瘀為第二病因。患者可能因飲食不當、酒精過敏、脾胃濕熱而受到風邪侵襲,或有慢性胃腸疾病、肝膽疾病等潛在病變。治療應以通腑清熱、祛風解表、健脾疏肝為主,積極治療慢性病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日光過敏性疾病常誘發風熱束肺性蕁麻疹,宜疏風清熱。慢性盆腔炎和月經失調患者,往往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蕁麻疹加重,皮疹暗紅,月經血暗紅,舌暗紅有瘀斑。根據“治風先治血,活血熄風”和“風血同治”的觀點,治療該型蕁麻疹往往有效,而老年人蕁麻疹多因年老久病所致,多表現為氣血兩虛、心脾兩虛。同時要高度重視相關檢查,排除隱性糖尿病和隱性癌癥。長期得不到治愈的難治性蕁麻疹,往往是老年人早期糖尿病、癌癥的危險信號。總結頑固性蕁麻疹的治療經驗。我認為風熱型如果起病急,外邪不深,正氣不虧,療效較好;風寒型、血虛型療效稍差;蕁麻疹治療中加用養血活血藥物可提高療效,但不提倡多使用蜈蚣、蛇退等外用蟲類藥物,以免加重病情。為減少復發,臨床治愈後應繼續鞏固用藥壹段時間;在治療和恢復期,要註意飲食禁忌,不吃魚、蝦、辣椒、煙酒等腥、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因素,以免引起病情復發。
上一篇:穿棉拖鞋怕腳出汗怎麽辦?下一篇:公雞炒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