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松柏的藥用簡介

松柏的藥用簡介

根據《名醫阿別錄》、《本草綱目》、《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等醫學文獻記載,以及民間防治經驗,充分論證松柏具有優良的醫療保健功能和多種用途。我在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民主聯軍的壹個縱隊因為嚴重缺乏營養,患了夜盲癥,後來吃了松葉水治好了。二戰期間,成千上萬被蘇聯軍隊俘虜的日本士兵患有壞血病。他們還根據中國民間療法,通過食用松葉水來治愈疾病。抗美援朝期間,很多誌願者患上了夜盲癥、口腔潰瘍等疾病。後來,松葉被用來治愈所有的疾病,恢復他們的健康。以上事實都說明松葉確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醫療保健功能。

根據中醫理論,松木具有鎮靜五臟、寧氣安神、清血養顏、疏通氣血、活血化瘀、祛舊推新、強身健體等多種功效。也許正是這些方面的綜合作用,使其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中發揮了不可預測的良好作用。根據現代高科技對松柏葉植物化學成分的分析,發現其除含有揮發油和黃酮類化合物外,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包含維生素C、D、E、K等近20種氨基酸植物蛋白和鉀、鈉、鈣、鐵、銅、鋅、錳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進壹步說明松葉的醫療保健功能有其堅實的物質基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松柏具有良好的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消除或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從而對高血壓及高血壓後遺癥、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性與味:根、節、葉味苦而溫。花粉和松樹是甜蜜和溫暖的。

功效:具有通絡、健胃、安神、止血、生肌的作用。幼苗出土後,應指派專人照看這些鳥。苗都出來了馬上噴0。5%-1%波爾多液,然後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3-4次,可預防立枯病的發生。

幼苗生長期應適當控制灌溉,促進根系生長發育。苗木速生期正好在6月中下旬後雨季來臨前的高溫幹旱期。氣溫高,雨量少。要及時灌溉,適當增加灌溉次數,灌溉量會逐漸增加。根據土壤墑情,每10-15天需灌溉壹次,以壹次灌溉為原則,采用噴灌或側灌為宜。進入雨季後,減少灌溉,註意排水防洪,做到內水不積,外水不侵。

在幼苗速生期追肥與灌溉結合進行。硫酸銨壹般全年追肥2-3次,每畝4-6公斤硫酸銨,速生苗前期1次,半個月後再追肥壹次。也可以用腐熟的人糞便追肥。每次追肥後必須及時澆水沖洗,防止燒苗。

側柏苗期能承受壹定的遮蔭,宜適當密植。當苗靠得太近影響生長時,就該把弱苗、病蟲苗、雙苗去掉了。壹般在苗高3 ~ 5 cm時進行兩次間苗,定苗後每平方米床面留苗量約150株,則每畝苗產量可達654.38+050萬株。

幼苗生長期及時除草松土,做到“早除草、小除草、大除草”。經常使用化學藥劑除草,使用35%除草劑乙醚(乳油),用量為每平方米2 ml,用水稀釋後噴灑。播種後或出苗前噴施1次,25天後噴施第二次,連續噴施2 ~ 3次,可基本消除雜草。每畝用量每次0.8公斤。當表土板結影響苗木生長時,應及時松土,松土深度約為1 ~ 2 cm,應在降雨或澆水後進行,註意不要觸及苗木根系。

側柏幼苗冬季應做好防寒工作。冬季寒冷多風地區,壹般在土壤凍結前澆凍水,然後覆土防寒或夾擋風墻防寒,也可覆蓋草防寒。生產實踐表明,覆土防寒效果最好,不僅簡單省力,而且有利於苗木安全越冬。但需要註意的是,埋土防寒的時間不宜過早,壹般以土壤凍結前立冬前後為宜;去除防寒土也不遲,多在土壤解凍後的清明前後分兩次去除;移土後要及時補足綠水,防止幼苗因春旱風大而失水變黃。側柏幼苗離開苗圃兩年,第二年春天移植。有時為了培育綠苗,需要移栽2-3次,培育出根系發達、生長健壯、樹冠美觀的大苗,然後在園中種植。根據各地經驗,早春3-4月移植成活率較高,壹般可達95%以上。

移植密度取決於培養周期。移栽後育苗1年,株距10cm×20cm;栽培2年,行距20厘米×40厘米;栽培3年,行距30厘米×40厘米;培育5年生以上的大苗,行距1.5m×2.0m,壹般需要多次移栽培育大苗,不僅有利於促進苗木根系的生長發育,還能培育良好的冠形和幹形,並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據苗木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移栽方式,如窄槽移栽、開溝移栽、挖穴移栽等。

移栽後對苗木的管理主要是每次都要及時徹底的灌溉。土壤墑情適宜時,及時采取中耕、除草、追肥等撫育措施。除了按園林綠化要求整形修剪外,其他措施與壹般針葉樹育苗基本相同。

  • 上一篇:辣椒炒白菜的料理在哪裏?
  • 下一篇:每天吃蔥蒜,對身體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