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感冒的治療暑熱證的治療宜辛、涼、解表,甘寒,清熱解暑,同時清心利水。主方如下:(1)羅清湯主要用於暑熱傷肺的輕癥。選用金銀花、西瓜崔屹、荷葉清熱解暑、解表生津止渴,* * *為君藥;豆腐、絲瓜皮是消暑、祛濕、健脾的臣藥;竹葉作為清心利尿、導熱的佐藥。諸藥配伍,清熱而不傷津減胃,祛暑護正氣。原方中的藥物都是新鮮的,旨在取其清新之氣,增強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2)雷清金匱要略法中所謂的“清金匱要略”,就是清熱理氣,保護肺氣。君藥選用川貝母和竇淩清肺之熱。杏仁、瓜蔞、桔梗申報其肺氣為臣藥;輔之以桑葉平肝潤肺;使枇杷葉降低其肺氣。全方具有清熱、宣肺、平肝的功效。(3)竹葉石膏湯最初是針對傷寒後的余熱而設計的。根據它的處方,後來的醫生改變為治療由發燒引起的氣陰兩傷的主要處方。氣陰兩虛者多見暑熱證,或暑熱傷氣陰嚴重者,癥見體熱、多汗、口渴、心煩、氣虛乏力、脈虛等。,此方可用於治療。方中以竹葉、石膏為君藥,清熱解暑;人參、麥冬為補氣養陰之臣藥;其輔助的半夏,性溫燥,但只有與清熱生津藥配伍才有降逆之效,並無溫燥對陰的危害;用甘草和粳米助胃氣,* * *才是良藥。諸藥合為壹方,清熱解暑,益氣生津,和胃,其實是補藥。(4)王氏清暑補湯東原清暑益氣湯可用於暑濕證,不適用於暑熱證。為此,清代王孟英根據臨床實踐,開出了清熱解暑益氣的藥方。對比李的方子“暑傷氣陰,清暑益元氣,皆效無手”。處方中,青衣西瓜能清熱解暑,西洋參能益氣生津,* * *為君藥;石斛清熱養陰,蓮藕清熱解暑,麥冬養陰生津,三* * *為臣藥;黃連、知母、淡竹葉具有清熱除煩、滋陰瀉火的作用,* * *為佐藥;甘草、粳米養胃,性平,入藥。全方既能清熱解暑,又能益氣生津。最適合夏季暑熱,津液耗氣,體熱口渴,多汗,體倦乏力,脈弱的嶽夏。(5)白虎湯加人參湯白虎湯是治療氣虛熱盛的主方,加人參益氣生津,具有清熱、益氣生津的功效,故適用於暑熱傷氣的患者。該方劑以石膏、知母為君藥;人參益氣,為臣藥;甘草、粳米和胃養津,* * *為佐藥。主要用於以體熱口渴、多汗、背微惡寒、脈弱為特征的暑證。熱的人不可小覷。“中暑歸心”,這是套路,但暑邪也可入肝、脾、肺、腎。“如果妳不專註於主體,就不會有其他器官。”其危險性難以預料。清代周陽君說:“傷寒七月八日危,夏熱二月二十三日危,連黃昏也危。”可見,合理及時地治療暑證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很難挽救了。張鳳奎說,“夏初不必用辛涼,後用甘寒,再用酸瀝酸。”此療法適用於暑證。但熱證以熱傷氣陰為特征,宜溫而益之。再加上暑熱常夾雜著濕,所以後人把治暑的規律總結為:清熱養陰,益氣利濕等等。在嶽夏,清熱解暑、益氣養陰方藥不僅可用於治療暑證,還可用於治療因暑而加重的其他慢性疾病。古人對暑熱證的治療提出三禁,分別是:壹禁辛溫發汗;2.禁止或慎用油膩產品;第三,禁用或慎用苦寒藥。如果暑證誤用溫心發汗,會嚴重損傷氣陰,甚至導致氣陰虧損;藥若油膩,則郁氣挾濕,必然導致愛惡之弊;如果用苦寒清熱,會化燥為陰,傷胃氣,甚至引邪氣入內,造成邪熱內陷的惡果。常用的治療暑寒的中成藥有:(1)暑寒顆粒,用於治療暑熱之邪引起的病變。處方中香薷芳香祛邪,荷葉、絲瓜絡、飛機草祛暑,涼菊花助暑。石膏、知母、連翹用於消暑。而且藥物辛涼的性質符合“暑病首選辛涼”的治療方法。入沙參養陰,烏便豆花、朱乳祛暑除濕調和。全方* * *起到清涼解暑,清熱生津的作用。(2)梁青顆粒具有清熱解表、祛暑利濕的功效。本方劑以金銀花、蘆根為君藥,清熱解暑;竹葉、薄荷為祛風解表之臣藥;夏枯草為龍頭,滑石利水,* * *為佐藥。主要用於輕度暑證,癥見發熱、口渴、頭暈、尿赤。(3)銀黃註射液由金銀花和黃芩提取物制成。金銀花甘寒為君藥,清熱透表;黃芩苦寒為臣藥,清熱瀉火。在暑寒初期,對於少熱、口渴、少飲、少汗、輕度咳嗽者,治療效果較好。暑寒的辨證治療根據中醫辨證的理解,暑寒的癥狀壹般分為暑寒和暑寒。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都發生在夏天,都是因為感受到了暑熱而生。可見持續出汗、心煩、口幹、苔膩等臨床表現。但兩種證在病因病機上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濕。病因的不同決定了兩種證候的發病部位和臨床表現也不同,因此其治療方法也不同。夏季-潮濕的寒冷發生在夏季的雨季。夏季氣候炎熱,雨水不斷,暑氣逼下,地面濕漉漉地蒸起來,造成暑熱瘧疾。夏天又熱又出汗,毛孔經常張開。此外,人貪涼,夏天喜歡喝冷飲,很容易感到寒冷。如果體內的濕熱被寒氣所抑制,泄瀉就會受阻,疾病就會發生。也就是說,暑濕感冒的病因是夏寒濕冷,所以也叫“寒暑”或“夏傷寒”。病位在肌表和中焦脾胃。在外,表現為低燒,頭重身倦。內則表現為胸脅脹滿,脾胃不和,消化系統功能失調,脈數,口幹少飲,舌苔膩而黃。夏季濕熱若侵肺,則肺氣不清,出現咳嗽、粘痰、流涕等癥狀。暑熱感冒是由於長期幹旱和極熱引起的,屬於純陽熱證。這種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熱像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的壹種重癥。暑邪入肺衛,熱蒸肌表,耗津耗氣,可出現發熱、微惡風寒、汗出不止、心煩口渴、苔黃、脈大而數等臨床表現。中醫治療夏季感冒主要采用清熱燥濕方。常見的中成藥有祛暑丸、祛濕感冒顆粒、金益祛暑丸、藿香正氣丸、清暑益氣丸、小兒舒肝寧糖漿等。暑熱感冒,用清熱生津法。常見的中成藥有暑熱感冒顆粒、醒腦顆粒、銀黃註射液。除此之外,還有清熱生津的食療,常用於治療暑熱感冒。暑寒常用偏方有:(1)鮮蘆粥,鮮蘆根30g,粳米50g。先將蘆根切段,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取汁取粳米,再加適量冰糖食用。(2)西瓜汁:將西瓜去籽,取瓤,用紗布絞汁,常代茶飲用。(3)三花堂白菊15g,金銀花20g,白扁豆花15g。將三種配料放入搪瓷容器中,加水煎湯,而不是泡茶。(4)炒金銀花、白菊花、玫瑰花六種各6g,麥冬、五味子各10g,酸梅120g。先將酸梅放入水中煮沸,然後將藥物混合煮沸,去渣,再加入適量冰糖(白糖),冷卻後飲用。(5)喝檸檬汁、葡萄汁、鮮橙汁三種果汁。三味等份上桌,加適量溫開水,涼後飲用。(6)綠豆粥20g,粳米30g。先將綠豆煮熟,待粳米略軟時加入,再煮至米熟,加入適量冰糖即可食用。
上一篇:治療腎精虧虛的食療偏方有哪些?下一篇:肺曲黴菌感染用什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