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診治的辯證順序
中醫認為冠心病的病因病機為“陽微陰弦”,即“實質虛而實質實”,心、脾、腎功能低下或紊亂是實質虛的基礎,氣滯、血瘀、痰濁是實的因素。壹般采用益氣養陰、補腎固精、活血化瘀、理氣解郁、芳香溫煦、化痰祛痰等治療方法。
根據冠心病的病因,中醫可分為幾種證型:
(1)心氣虛證
舌脈:苔薄白,舌質淡,脈沈細,或結。
主要癥狀:隱痛、氣短、乏力、自汗。
並發癥狀:面色蒼白,厭食,腹脹。
(2)心陰虛證
舌脈:苔純紅,脈數或數。
主要癥狀:隱痛、焦慮、發熱、口幹和夢多。
並發癥狀:頭暈、耳鳴、潮熱。
(3)心陽虛證
舌脈:苔薄白,輕胖,脈深細,脈弱或結,甚至略腸斷。
主要癥狀:隱痛、心寒、面白、肢冷。
並發癥狀:精神疲勞、多汗、腫脹。
(4)痰阻寒證
舌脈:苔黃膩,或白滑,脈滑。
主要癥狀:隱痛脹滿,口黏悶,厭食腹脹。
並發癥狀:頭重嗜睡,惡心嘔吐,痰多肥胖。
(5)血瘀證
舌脈:舌質紫暗,或紫點,舌下絡脈外露,脈澀或打結。
主要癥狀:定點刺痛,面色無華,口唇發青,心悸不寧。
並發癥狀:藍指甲、頭發幹燥、皮膚粗糙。
(6)寒凝氣滯證
舌脈:苔薄白膩,脈緊或緊。
主要癥狀:遇到冷就疼,後背滿肩,手腳不溫。
兼癥:脅肋脹滿,急躁,畏寒,口淡。
在辨證時,每個單元建立兩個主癥和1個並發癥,加上舌象和脈診,尤其是舌象,然後根據臨床實際進行組合,看組合出什麽病什麽證。如“胸痹心痛、心氣不足、痰阻證”、“胸痹心痛、心氣不足、心陽虛、心血瘀證”;“胸痹、心悸、心陰虛、心氣不足、寒凝氣滯、心血瘀證”等。證候分類的排列是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壹個算壹個。這種組合辨證分型能客觀反映臨床病理變化,符合復雜多變的臨床證候,相對達到辨證的準確性,便於辨證的實際應用。
冠心病主張從痰論治。
中醫藥在診斷和治療冠心病方面具有優勢。過去,所有的穴位都側重於“血瘀”、“氣虛血瘀”或“寒凝”,而忽略了“痰濁”,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脂肪攝入過多、氣候環境的惡化和汙染,冠心病的中醫證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血瘀”少,“痰濁”多,法隨證變。對於冠心病,主張從痰論治,辨虛實。
冠心病從痰論治
要抓住“痰阻”的六個主要癥狀:苔膩、脈滑、胸悶、驟痛、口粘、頭重肢輕、痰胖,尤其是苔膩,但其他癥狀不壹定都知道。
治療:化痰祛瘀。
方藥:瓜蔞蔥白湯合溫膽湯,輔以活血化瘀藥。
避免痰的四個步驟
第壹步:換三根竹子(竹茹、天竺黃、竹瀝)
第二步:輔助祛濕(茵陳和澤瀉)
第三步:幫助解開結(海藻,海帶)
第四步:輔之以剛柔並濟(生龍生蛤)
區分寒熱與痰形立法
選擇熱痰粘黃、黃連、天竺黃、浙貝母。
寒痰苔白而薄,選用桂枝、姜半夏、白芥子。
狹義的化痰重在消食,選用萊菔子、生山楂、生黃金。
廣義上痰重於透,選用石菖蒲、郁金、桔梗、蟬蛻。
根據痰,用三法。
氣虛會產生痰濁,五氣藥:仙鶴草、扁豆衣、生氣。
氣滯必凝痰濁,理氣五藥:柴胡、木香、香附。
痰和瘀必然相互幹擾。五種祛瘀藥:三七、蘇木、澤蘭、地龍。
給痰壹條出路,利益分成。
利尿選用石韋、車前草、白花蛇舌草。
潤腸選用決明子、菊花、當歸。
臨床常用祛痰中藥有18:諸如、諸天黃、枳殼、瓜蔞、薤白、半夏、浙貝母、桔梗、海藻、昆布、萊菔子、石菖蒲、郁金、蒼術、陳皮、茯苓、茵陳、澤瀉。
逐瘀四法:
第壹步:行氣化瘀(石菖蒲、郁金、川楝子、延胡索)。
第二步:活血化瘀(川芎、丹參、赤芍)。
第三步:通絡化瘀(地龍、水蛭、土鱉蟲)。
第四步:祛瘀靈藥(三七、雞血藤澤蘭、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