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
1,關鍵詞:失眠
專家建議:
“睡美容覺是有科學依據的。良好的睡眠對保持健康的體重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食欲素還參與大腦認知活動,因此熬夜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導致註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壹旦睡眠節律被改變或破壞,人們往往會感覺到大腦功能的下降。”王雪琴說。
2,關鍵詞:脫發
專家建議:
中日友好醫院毛發醫學中心主任楊頂權:
如果脫發程度較輕,可以采取保養、按摩、飲食保健等家庭治療方法。妳要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心情舒暢。同時註意飲食,多吃粗糧、豆類、黑木耳、新鮮蔬菜水果、海鮮等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以及粗纖維食物。少吃含糖食物,避免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此外,無氧運動還可以刺激睪酮的分泌,所以要註意多做有氧運動。
雄激素性脫發無法治愈,但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可以減輕程度,延緩發病時間。如果脫發嚴重,建議去看醫生,通過驗血找出脫發原因,然後通過發鏡檢查脫發程度。最後,醫生可以檢查患者的脫發類型,然後選擇具體的治療方法。治療中使用的藥物有促進毛發生長、調節激素水平、緩解焦慮、抗感染、改善微循環等。用藥物治療脫發會影響生育能力,其實是壹種誤解。脫發的治療只要遵循早期、長期、規範、聯合、個體化保護的原則,90%的患者可以停藥,70%的患者可以生發。
如果藥物治療後還是不滿意,可以考慮做植發手術。植發不是壹勞永逸的。植發的本質是毛囊資源的重新分配。“培育、移植、保護”相結合,是壹個長期的過程。
“不要只相信所謂治療脫發的神奇速效法,也不要相信偏方。治療嚴重脫發,壹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的醫院或毛發專科門診或毛發醫療中心進行治療。”楊頂權警告說。
那麽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在脫發呢?
楊頂權說,男人可以用手按頭頂,然後按背枕。如果他們覺得頭頂的頭發厚度比後腦勺的頭發厚度薄,他們可能會脫發。如果女性在洗頭時發現頭發脫落較多,或者頭頂有明顯的“中點”,露出的頭皮較多,說明脫發明顯。“還有壹個很多人都知道的判斷方法,就是每天100根頭發以內的脫發是正常的自然脫發。壹般情況下,洗頭過程中的脫發會占到全天脫發的70%,所以洗完頭掉不超過70根頭發是正常的。”
3.關鍵詞:肥胖
專家建議: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超聲心動室主任王芳:
肥胖可能導致壹系列並發癥或相關疾病,進而影響人的壽命或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進而可能引發生理、心理和社會問題。已經證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壹些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
現代治療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飲食、運動、行為和生活方式調整、心理和社會支持、藥物和手術。其中,生活方式幹預很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適當的運動要靠堅持;戒煙限酒,受益無窮;保持樂觀和心理平衡。
鍛煉要科學,不能隨意鍛煉。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體質等,循序漸進地進行。
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年輕人關心的健康問題有哪些?
4,關鍵詞:視力下降
專家建議:
魏文彬建議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和看電視。電子產品的選擇要堅持“寧大勿小”的原則,選擇的順序是投影、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非學習使用電子產品不超過15分鐘,每日累計使用不超過1小時。在線學習30到40分鐘後,閉上眼睛休息或遠眺10分鐘。連續用眼後要認真做眼保健操,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讀書寫字時,保持“三個壹”,手離筆尖壹寸,眼離書壹尺,胸離書桌壹拳。
另外,要改掉不良用眼習慣。吃飯或躺在床上時不要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不要在光線太暗或陽光直射的情況下看書或寫字,看書和寫字時同時打開房間大燈和臺燈。臺燈要有充足均勻的亮度和色溫,書籍紙張要避免精裝銅版紙,減少眩光。可以設置綠色背景的屏保壁紙,緩解眼睛疲勞。
魏文彬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要仔細觀察孩子斜眼、頻繁瞇眼、擠眼等異常情況,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對於已經近視的兒童青少年,魏文彬表示,壹旦確診為近視,度數大於100度就要進行幹預,佩戴眼鏡。“首先要去醫院鑒定,區分真性近視還是視疲勞和假性近視。”
魏文彬提醒,長時間看電子屏幕的成年人,近視度數可能更深,同時引起眼底病變。這也是導致失明的最重要原因。“中老年人近視加深可能與白內障的發生發展有關,所以上班族也要註意眼部護理,必要時做眼部檢查,以免耽誤治療。”
北京市疾控中心校衛所所長國鑫:
讀書寫字時,選擇合適的書桌有利於保護青少年視力,預防近視。不能用餐桌、餐椅、床來代替。不合適的桌椅會對坐姿和視距產生很大影響,導致孩子近視、脊柱彎曲等疾病。應確保兒童和青少年坐在椅子上,大腿和小腿垂直,背部挺直,上臂下垂,肘部低於桌面3-4厘米。
五,關鍵詞:焦慮
焦慮有多種形式,表現上可分為精神焦慮和軀體焦慮,發作上可分為慢性廣泛性焦慮和急性驚恐發作,焦慮其實是有其功能和意義的。焦慮是人類面對疾病、災難等重大事件時的壹種應激反應,是壹種正常現象。其實是生物應有的防疫功能。當遇到重大事件時,如新冠肺炎疫情,焦慮是人們的正常反應,這是身體的保護機制。
專家建議: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福德:
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面事件後都會有壹些焦慮、擔心等負面情緒,這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接受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當的發泄出來。面對壓力,我們可以采取壹些積極的措施,比如生活穩定,飲食規律,按時休息。保持日常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穩定的精神狀態可以通過壹些穩定的技巧來達到,比如深呼吸放松,音樂放松,冥想訓練等等。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還包括生活規律,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持,與家人朋友等信任的人交流,做壹些自己感興趣或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同時,大家要註意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煙、吸毒,也不要過度勞累、睡眠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