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籽
拼音名稱:來福子
英文名:萊菔子
頁碼:2000年版1 -227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的幹燥成熟種子。夏季水果成熟
剪植物時,曬幹,搓出種子,去雜質,再曬幹。
植物形態根肉質。莖高1m,分枝多,有少許白色粉末。基生葉大頭,側裂片4 ~ 6對,漸縮至基部,毛粗糙;莖生葉長圓形到披針形,有鋸齒或凹缺的邊緣,很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紫紅色或白色,直徑15 ~ 20毫米,角果肉質,圓柱形,長1.5 ~ 30毫米,種子間收縮,成熟時變為海綿狀隔膜,頂端逐漸變細成喙狀;種子圓形,略扁,紅褐色。花期為4-5月,結果期為5-6月。
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略扁,長2.5 ~ 4毫米,寬2 ~ 3毫米。表面黃褐色、紅褐色或灰褐色,壹端有暗褐色圓形種臍,壹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油性。味道清淡,微苦,辛辣。
化學成分含有揮發油和脂肪油,揮發油含有α-、β-己烯醛和β-、γ-己烯醇等。脂肪油含有大量的芥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芥酸甘油酯。還含有蘿蔔素和蘿蔔苷。
鑒別(1)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1顆粒,置於酒精燈上灼燒。
冷卻,加入2ml水溶解,過濾。取濾液1ml,加入5%鹽酸溶液進行酸化,即會產生硫化氫,當遇到
新的醋酸鉛試紙是閃亮的棕色和黑色。
(2)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粒,置白瓷板上,加1 ~ 2滴水溶解,加【鑒別】(1)。
剩余濾液為1 ~ 2滴,呈紫色。
(3)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入30ml乙醚,加熱回流65438±0h,棄去乙醚溶液,用65438±00ml乙醚洗滌殘渣。
洗滌後,蒸發,加入20ml甲醇,加熱回流65438±0小時,過濾,蒸發濾液,加入2ml甲醇溶解殘渣。
測試溶液。另外,取蘿蔔對照藥材65438±0g,用同樣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實驗中,分別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塗於同壹矽膠GF254薄板上,用乙酸乙酯-甲酸-
上層水溶液(10: 2: 3)作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紫外燈下(254nm)檢查。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用10%噴1%香蘭素。
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清晰,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著。
相同顏色的斑點。
將蘿蔔籽加工去除雜質,洗凈,晾幹。用時間搗碎它。
炒蘿蔔籽,去掉蘿蔔籽,按炒法(附錄二D)炒至微脹。用時間搗碎它。
性味與歸經辛、甘、平。歸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食、腹脹、降氣、化痰。用於食積,腹脹腹痛,便秘,積滯。
痰瘀互結,泄瀉痢疾,氣喘咳嗽。
用法用量:4.5 ~ 9g。
儲存於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剛毛薊
剛毛薊
拼音名稱:大吉
英文名稱:大薊
大薊根
頁碼:2000版1 -19
本品為大薊DC的幹燥地上部分或根。菊科植物。夏天和秋天開花。
割地上部的時候,或者深秋挖根的時候,去雜曬幹。
大薊的莖為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65438±0.2cm;。表面是綠褐色或褐色,有
幾個縱向邊緣,被絲狀毛覆蓋;切面灰白色,髓疏松或中空。葉子皺縮斷裂,整片葉子都被壓平了。
之後為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卵圓形,羽狀分裂,邊緣有長短不等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褐色。
色,下表膚色偏淺,兩邊有灰色絲滑的毛。頭端,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棕色。
顏色,羽狀冠毛灰色。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大薊的根呈紡錘形,常叢生扭曲,長5 ~ 15 cm,直徑0.2 ~ 0.6 cm。表面是深棕色的,
有不規則的縱向皺紋。硬而脆,易斷,切面粗糙,灰白色。氣微,味甘,微苦。
鑒別本品根部橫切面:表皮細胞壁木栓化,有時脫落。皮層很寬,靠近內皮。
層內有圓形分泌道,直徑80 ~ 130微米,密集排列成環狀;內皮層很明顯。韌皮部很窄。
形成層是間歇性環狀的。木質部射線較寬;導管為數不多,呈放射狀排列,周圍常伴有木質纖維束。薄的
壁細胞含有菊粉。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多邊形;下表皮細胞呈長方形,壁呈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
或不等,3 ~ 5個衛星細胞。非腺毛4 ~ 18細胞,頂端細胞細長扭曲,直徑約7μm,
墻壁有交錯的角質紋理。
加工大薊,洗凈,軟化,切段,幹燥。
大薊根洗凈,充分濕潤,切片,晾幹。
大薊取大薊的段或根切片,按炭炒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焦黑。
性味、歸經甘、苦、涼。歸心與肝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化瘀、消腫。用於鼻衄、吐血、血尿、便血、崩漏。
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9 ~ 15g;外用鮮品適量,搗碎敷於患處。
儲存在通風幹燥的地方。
百度百科-大薊
來源本品為DC大薊的幹燥地上部分或根。菊科植物。夏秋花開時,剪去地上部分,或深秋挖根,除去雜質,曬幹。
其他名稱有藿香、大薊、大薊、牛蒡子、景天、繁縷、紅花、升麻、牛摸嘴、鼓椎、繁縷、壞鷹嘴豆、牛聊嘴、蘿蔔山、豬蟄、六月霜、螞蟻蟄、牛蟄。燈盞細辛、羊角藤、虎苦、蘿蔔、蘿蔔、牛顫、雞母棘、大惡母狗、山鼠籃。
漢語拼音戴戟
英文名稱大薊/大薊根
全草主要成分含有生物堿和揮發油。根含有蒲公英乙酸酯、豆甾醇、A-香葉醇、B-香葉醇和B-谷甾醇。鮮葉含2.65438±0%的假木賊素。根含揮發油,油中含有四種不飽和烴,分別是單萜、二氫單萜、四氫單萜和六氫單萜。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5 ~ 1m。根叢生,圓錐形,肉質,表面褐色。莖直立,基部有細縱條紋和白色絲狀毛。基生葉叢生,具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 ~ 30cm,羽狀深裂,邊緣有齒,齒端有針,頂部有白色絲狀毛,下脈有長毛;莖生葉互生,基部心形。頭是終端;總苞鐘形,被蜘蛛絲毛覆蓋;總苞片4 ~ 6層,披針形,外層短;花兩性,管狀,紫色;花藥頂部有附屬物,底部有尾部。瘦果呈長方形,有多層冠毛,羽狀,深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
人物的地上部分是圓柱形的。褐色或綠褐色,邊緣直,稍硬而脆。切面灰白色,髓疏松或中空。葉子皺縮,大多斷裂,綠褐色,邊緣被不等長的針紮。莖葉被灰色蜘蛛狀毛,質脆,頭狀花序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苞片披針形,先端略紫黑色,花冠常脫落,露出灰色羽毛狀冠毛,有輕微氣味。
味甘,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吐血、鼻衄、血尿、血淋、血崩、帶下、腸風、腸癰、癰腫、疔瘡。1.涼血止血:用於血熱所致的出血,如吐血、鼻衄、崩漏、血尿等。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止血藥聯合使用。2.祛瘀解毒消癰:用於熱毒癰腫,內服或鮮搗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鮮1 ~ 2兩),搗碎榨汁或磨碎。外用:搗或搗汁包衣。
禁忌脾胃虛寒無血瘀者不宜服用。脾胃虛寒、無血瘀、血虛極重者不宜。
生長區誕生在山野,路邊和荒地。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大薊的制作方法:洗凈,濕潤,切段,晾幹。大薊根:洗凈,潤濕,切片,幹燥。大薊:取大薊的段或根切片,按炭炒法(附錄二D)炒至表面呈深棕色。
儲存在通風幹燥的地方。
名稱:神曲
類別:消食藥
拼音:屈伸
拉丁語:Massa Fermentata
別名:六神曲
藥用部分:水蓼等藥物加面粉或麥麩處理。
藥材特征:正方形或長方形塊狀,寬約3cm,厚約1cm。外觀呈黃褐色,粗糙、硬、脆、易破碎,斷面凹凸不平,似白色,可見未被壓碎的褐色殘渣和發酵濃稠的孔洞。它是陳腐和苦澀的。
產地:全國各地。
收獲與加工:壹年四季皆可制作。將鮮黃花蒿、鮮蒼耳和鮮辣蓼各65438±02公斤切碎;粉碎的赤小豆和去皮的杏仁各6公斤,混合均勻,加入100公斤麥麩和60公斤白面粉,加適量水,揉成團,壓平,蓋上稻草或麻袋,發酵至表面長出黃色菌絲。
真實進化:
培養要點:
性味和性向:溫;甘、辛;脾胃經
適應癥:消化和胃。用於食積證。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0 ~ 15g,或丸或散。
禁忌:脾陰不足、胃火過盛者慎用。
健身區
介紹曲的功效;
神曲(簡編)
泉州神曲(《藥性考》)、範屈直、百草曲(《綱要》)的不同名稱。
來源是小麥粉、麩皮和多種藥物,混合發酵成發酵劑。
方法①取枳實1.5 kg、枳實1 kg(麩炒)、香附1 kg(麩炒)、白芍1.5 kg(灑)、莪術1 kg(酒炒)、何首烏片1 kg(輕炒)。高良姜1斤(宋卡炒)、青皮1斤(醋炒)、梔子2.5斤(炒)、三棱1斤(醋炒)、花椒12(炒)、大黃1斤(酒浸壹夜)。杏仁4公斤、黃芩1公斤(酒炒)、麥芽1公斤(炒)、黃柏1公斤(炒)、姜黃0.5公斤、防風1公斤(去毛)、木香1公斤、羌活0.5公斤、車前草65433。茯苓皮1 kg、甘草1 kg、白粉割草1 kg、法白曲10 kg、君子2.5 kg(帶殼)、藿香1 kg、紫蘇1 kg、白芥子1 kg。
將上述藥物混合,研磨成細粉,過篩,加入8公斤紅小豆和小麥(兩者都必須浸泡並粉碎)和2公斤小麥皮和小麥粉,混合均勻。
另取黃花蒿2斤、斯坦利草2斤、蒼耳子2斤,切碎熬制(稱三味湯),與上述藥材混合,反復揉搓,在模具中壓成小塊,冷卻後用稻草覆蓋,充分發酵至表面長出黃色菌絲,取出晾幹,然後用適當的火(控制在36℃)烘烤,存放4個月,取出再次晾幹,刷去毛發。
(福建泉州)②蒼術、甘草。紫蘇葉和藿香、木香、青蒿和綠茶12、陳皮、神曲和山楂各1.5公斤、麥芽2公斤。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米湯拌勻,放入盛有松香粉的模具中制成小塊,發酵,曬幹。
(北京)
性苦性溫。
①“藥性考”:微苦,微甘。
2《綱要》:甜淡,清香。
功能與主治——建神曲的功效是健脾消食,理氣祛濕,解表。
可用於治療胸痛、腹瀉、痢疾、感冒頭痛、小兒饑餓。
①藥性試驗:搜風解表,和胃化痰,止嗽、瘧、痢、吐瀉;能平疫祛疹消斑。
感冒頭痛,食滯心煩,姜湯溫服,或二,三錢。
②“蔡氏藥貼”:治風寒、暑濕、頭暈、發熱、多汗;能消除開胸調膈和胃及四季之氣;還能止瀉消腫,飲食不佳。
還能止霍亂吐瀉、咳嗽、赤白痢、小兒饑饑。
水土不服,瘴氣腹痛都有效。
③新參飲片:消食化滯,止瀉,健脾胃。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2 ~ 3元;或研成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