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掌跖角化病是壹組以掌跖皮膚增厚和過度角化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它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類型,其中遺傳占大多數。
有沒有醫療保險
是
醫療部門
皮膚病學
另壹個名字
掌跖角化病
臨床癥狀
皮膚粗糙、疣狀突起、皮膚皸裂、疼痛等。
損害
角化過度會引起疼痛,影響正常行走。
支票
體檢、真菌試驗、皮膚斑貼試驗、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診斷
診斷依據是病史或家族史、典型的角化過度等皮損特征。
飲食建議
清淡飲食。
治療原則
用藥物如角質溶解劑治療。
治愈可能性
經過治療,癥狀可以得到改善。
疾病的起因
檢查原因的詳細信息>
疾病的起因
與遺傳、內臟器官腫瘤等因素有關。
癥狀和診斷
查看癥狀和診斷詳情>
典型癥狀
1.彌漫性掌跖角化病:多見於嬰兒期,僅掌跖皮膚粗糙。嚴重者掌跖出現邊緣清晰的彌漫性角化增厚斑片,表面光滑、發黃、似老繭,或疣狀增厚,足弓壹般不受影響,易皸裂疼痛。可伴有多汗、甲板增厚、混濁等角質化損害,持續終生,不會自行消退。2.點狀掌跖角化病:好發於20 ~ 30歲。皮損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角化丘疹,對稱散在分布於掌跖,高於皮膚,數量較多,壹般直徑僅0.2 ~ 0.3 cm,最大可達65438±0cm。多為灰黃色,質地堅硬。中心剝離後形成火山狀凹陷,可聚集成疣狀角蛋白損傷。3.硬幣狀掌跖角化病:多為兒童期起病,皮損為過度角化斑塊或豆狀角化過度,發展緩慢,多在掌跖外側緣,甲下及周圍也可見角化過度。4.獲得性掌跖角化病:四肢淋巴水腫角化病,掌跖彌漫性角化過度,有疣狀突起和皸裂;內臟器官癌患者的皮損為點狀珍珠丘疹,主要見於大魚際和魚際。
查看癥狀和診斷詳情>
診斷基礎
診斷主要依據病史或家族史,典型的角化過度等癥狀。有時,基於常規目視檢查的物理診斷達不到鑒別診斷的目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對疾病有壹定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排除其他疾病時可作出診斷。
款待
查看治療詳情>
治療政策
減少角質層的增厚,潤滑皮膚,防止皸裂,減少壓力和摩擦。
查看治療詳情>
藥物
1.全身治療:主要是維a酸類藥物,可減輕角質化損害,停藥後容易引起疾病復發。2.局部治療(1)皮松解毒劑:可用水楊酸軟膏、尿素軟膏治療。(2)外用維a酸:減少角質化損傷。
查看治療詳情>
預測情況
預後總體良好。
護士
日常護理
1.保護傷口表面。角質層脫落,邊緣就會翹起來。要用剪刀輕輕小心地修剪痂皮,防止脫落的痂皮刺激新修復的皮膚。2.著裝要寬松柔軟,減少摩擦和刺激,保持環境清潔,減少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