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蟲害分布範圍窄,只在局部地區造成嚴重危害。然而,這些病蟲害可以隨著用作繁殖材料的苗木種子、插條或根、原木等園林產品的長途運輸傳播到新的地區,擴大其危害範圍。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或地區人員往來和產品交流日益頻繁,增加了危險性病蟲害傳播的機會。比如美國白蛾從國外傳入遼寧省,再通過鐵路運輸傳到陜西武功縣,通過水路傳到山東榮成縣。因此,嚴格執行我國檢疫法律法規,做好機場、港口、車站的苗木病蟲害進出口檢疫,做好我國苗木產地檢疫和運輸檢疫,是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的重要措施。
在1996中,中國林業部新確定了35種國內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分別是日本松介殼蟲、梨介殼蟲、濕地松介殼蟲、松介殼蟲、落葉松種子蜂、大痣懸繭蜂、柳蛾、二尖星天牛、黃斑星天牛、桑天牛、松墨天牛、美國白蛾、胡楊和天牛科。毛竹、杉木、案樹焦枯病、獼猴桃潰瘍病、桂枝枯病、板栗疫病、康乃馨枯萎病、菊花葉枯病、柑橘潰瘍病等。檢查中如發現檢疫物,應及時采取消毒、局部焚燒或隔離種植等措施。檢疫工作中還存在執法不嚴、檢測手段和設施落後等問題,導致松材線蟲、美國白蛾、日本松毛蟲、松突圓蚧、松材線蟲等檢疫性有害生物蔓延,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園藝技術
園藝措施是控制蟲害和鼠害的根本措施,應貫穿於整個生產過程。主要措施是:
1.選育和推廣抗蟲性強的優良樹種。不同樹種之間以及同壹樹種不同品種之間對各種病蟲害的抗性存在差異。如果壹個品種只有生長快、產量高的特點,而不抗病蟲害,在生產上很難推廣。比如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大規模種植的胡楊,由於光肩星天牛等螟蟲的危害,很快就被淘汰了。這壹課說明了抗蟲育種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我國抗性育種工作起步較晚,應加強工作保護工作者和育種者的合作,選育更多的抗蟲優良品種,以滿足生產需要。目前已培育出壹些抗松皰銹病、楊樹天牛、楊樹潰瘍病和泡桐叢枝病的優良品種或無性系。
歐美壹些國家利用楊樹遺傳可塑性強的特點,培育了許多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品種。從65438到0988,美國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在楊樹抗蟲育種上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基因嵌合體,通過大腸桿菌將具有抗蟲性的蛋白質基因從馬鈴薯轉移到楊樹上,培育出壹種新型抗蟲樹種。中國育種家也在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2.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不同的樹種和密度。
3.營造混交林,避免樹種單壹化。
4.無病蟲害壯苗造林。
5.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溉、修剪等措施,加強對中幼林的管理,促進植物生長。
6.及時清除系統中的病蟲害,改善衛生條件。
7.嚴禁砍伐和促進多層次植被生長。
通過上述措施,植物能夠茁壯成長,抗病蟲害能力增強,昆蟲、有益微生物、鳥類等天敵明顯增多,從而提高整個植物系統對病蟲害的控制能力;園藝環境衛生的改善減少了病原體和害蟲的數量。
(3)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園林病蟲害具有節約能源、防治成本低、不汙染環境、防治效果持久等優點。近十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生物防治,這是值得提倡的。
1,微生物制劑。微生物農藥主要有球孢白僵菌、蘇雲金桿菌和昆蟲病毒。我國每年都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1984-1986年用蟲草6號液在湖北、湖南、廣東三省防治馬尾松1000多公頃,防效達90%以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分別用尺蠖多角體病毒、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和舞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尺蠖、馬尾松毛蟲和舞毒蛾,推廣面積均在6000hm2以上。用枝孢黴防治楊樹象甲,用線蟲泰山1防治楊樹天牛也取得了顯著效果。我國微生物菌劑尤其是球孢白僵菌的產量和應用面積均居世界前列。但由於大多數微生物制劑都是土法生產,國內沒有統壹的質量檢驗標準,制劑質量無法保證,應用過程中出現效果不穩定、成本高等問題,導致近年來部分省份球孢白僵菌應用面積下降,蘇雲金芽孢桿菌應用面積不大。
前蘇聯、美國和加拿大已經生產了各種註冊的商業微生物制劑。前蘇聯年生物防治面積占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總面積的50%以上。他們主要用蘇雲金芽孢桿菌和多角體病毒防治舞毒蛾、櫟綠蛾、松尺蠖和松毛蟲等食葉害蟲,用球孢白僵菌防治小蠹蟲。美國和加拿大每年應用蘇雲金芽孢桿菌防治青海雲杉的面積約為105hm2。日本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CPV)是世界上第壹個註冊並商業化的用於防治馬尾松毛蟲的病毒制劑。美國和加拿大也生產各種控制食葉害蟲的病毒制劑。由於病毒制劑起效慢,添加少量化學農藥可加速害蟲死亡,提高防治效果。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在生產中應用微生物商業制劑防治根癌和根腐病。白粉病可以用白粉病寄生蟲防治,銹病可以用銹病寄生蟲防治。大孢鐮刀菌對松樹銀白腐病的防治。
2.天敵昆蟲。我國廣泛使用的寄生性天敵昆蟲有赤眼蜂、赤眼蜂、蚜小蜂、蚜小蜂和天牛科。捕食性天敵昆蟲有蒙古異色瓢蟲、異色瓢蟲和異色瓢蟲。Stinkbug等。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利用赤眼蜂防治馬尾松毛蟲的面積達數十萬公頃。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在低種群密度條件下,在壹定範圍內人工釋放赤眼蜂仍是防治馬尾松毛蟲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廣泛使用。利用蒙古瓢蟲控制松蛀蟲,利用寄生天敵普滿控制隱蔽害蟲(如鞘翅目的天牛科(天牛科)、小蠹蟲(小蠹科)、小蠹蟲(小蠹科)、嚙小蠹和鱗翅目害蟲如松蛀蟲、六星黑斑豹)。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敵由於沒有完全解決繁殖寄主、工業化生產技術或防治效果不穩定等問題,在生產上沒有得到廣泛應用。除人工釋放外,生產中要註意保護人工林的生態環境,為天敵的繁殖創造條件,從而提高各種天敵昆蟲對害蟲的控制效果。
美國非常重視從國外引進天敵昆蟲,利用輸入的天敵昆蟲成功地控制了落葉松鞘蛾等害蟲。法國對赤眼蜂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該國Angleb的生物控制實驗站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赤眼蜂,進行了各種研究,並用它來控制農業害蟲。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國也曾報道應用赤眼蜂防治雲杉小卷蛾,但因防治效果不佳,壹直未在生產上廣泛應用。
3.好鳥。利用人工巢吸引楊樹人工林中的大山雀、啄木鳥、灰山雀等益鳥,可以明顯降低食葉害蟲和蛀幹害蟲的密度。據觀察,壹對啄木鳥在楊樹林可控制20~30hm~2的光肩星天牛。貓頭鷹對林鼠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德國、前蘇聯等國家十分重視人工林益鳥的保護和人工吸引益鳥的研究。由於這些國家良好的生態環境,益鳥保護森林的作用非常明顯。
4.性信息素的應用。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合成信息素已被用於預測和控制壹些害蟲。在我國,用胡楊和舞毒蛾性信息素制成的誘捕器在殺滅胡楊和舞毒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化學控制
目前,化學防治仍是控制病蟲害發生和消滅蟲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國化學防治面積約占整個森林病蟲害防治面積的70%。在做好預測預報的前提下,正確使用農藥,及時防治,壹般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國內常用的農藥有艾福丁、吡蟲啉、銳勁特、敵草隆等。殺菌劑包括百菌清、多菌靈、三唑酮和硫菌靈。主要應用方法有噴霧、噴粉、熏蒸、拌種、煙熏等。近年來,飛機超低容量噴霧控制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控制效果,節省了人工,降低了成本。生產中發展了用毒筆在樹幹上塗年輪、綁毒繩或紙帶、腔內插毒棒或毒片、註射藥液、撒毒土或毒餌等簡便易行的施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壹些低毒農藥如殺蟲脒、芐星、硫菌靈、溴氰菊酯等靠進口。由於藥價高,飛機防治成本上升,地面噴霧噴霧器射程不夠,影響防治效果。壹些地方長期單獨使用溴氰菊酯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影響了化學防治的進度。值得壹提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劑滅殺的竹蝗在80年代有所擡頭,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至今沒有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學藥劑。
殺菌劑可分為根除劑、保護劑和內吸劑。根除劑可以直接殺死病原體,如五氯酚和甲醛。保護劑可以直接施用於植物,保護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濃度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有機硫、有機磷、有機氯等。內吸劑是指被植物吸入以抑制病菌傳播的藥物,如托布津、多菌靈、苯萊特等。化學藥劑的應用方法有土壤消毒、種子消毒和噴灑植物。
但大量使用化學藥劑控制病害,造成了嚴重的“3R”問題,即抗性、回潮和殘留。許多害蟲對化學農藥產生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抗藥性。壹些主要害蟲的數量急劇下降,然後又突然上升,造成更大的危害。天敵被殺死後,次生害蟲突然爆發。農藥不僅危害天敵、傳粉者、野生動物等非控制目標物種,而且嚴重汙染土壤、水、大氣和動植物產品,進而造成新的有害生物危機。
(5)物理防治
在生產中,我們可以利用壹些害蟲成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或高壓殺蟲燈來誘殺成蟲。還可以用超聲波、熱處理、輻射等方法處理種子和插條,消滅病原體或害蟲。如將泡桐種子根部用47 ~ 51℃的溫水浸泡1小時,可預防泡桐叢枝病。在我國北方,利用馬尾松毛蟲的越冬習性,在春季馬尾松毛蟲上樹前,在樹幹上系壹條塑料帶,可以防止越冬幼蟲上樹,減少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