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必有所患”,很多與健康相關的民間諺語也屬於這類“老人言”。“古語”之所以古老,是因為有道理,可以檢驗。如果沒有實現,就不會傳到我們耳朵裏。
民間諺語永遠只是民間諺語。它們有它們的功效,因為它們簡單且來源於實踐的壹線經驗,也有它們的不確定性,因為它們中的很多在歷史傳承中由於壹些有意或無意的原因被誤傳甚至改變,比如歷史時期的“過夫”被誤傳為“無毒夫”,吳本先生的茄子吸油等等。讓我們從中醫的角度仔細分析壹下,以便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健康。
春捂秋凍,無雜病生。
冬天吃蘿蔔,夏天吃姜,讓醫生生氣。
可信度:
中醫觀點:
1“冬天吃蘿蔔”是壹句具有時代特征的民間諺語。因為冬天家家都有菜窖存菜,那時候不像現在繁榮的菜市場,只能吃“土豆白菜蘿蔔”這種老三樣。如果放在現在,冬天可以吃各種蔬菜,那就不會再有這樣的句子了。
我們冬天多吃脂肪類食物,運動量相對減少,除了冬天吃蘿蔔是我們吃蔬菜的主要原因,還因為蘿蔔有很好的降血脂、消油膩、清腸的作用。
與冬天相比,夏天是我們更容易感冒的季節。冬天,到處都有暖氣,即使出門也會被厚重的衣服裹得嚴嚴實實;夏天,我們害怕自己不冷。我們不僅吃冷飲,辦公室、交通工具、住宅、商場,到處都有冷空氣。當我們從室外的高溫進入這些環境時,不可避免地會變冷。生姜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如果適量食用,將會驅除所有已經侵入我們體內的寒邪。夏天吃姜是合理的。
冬補,春打虎。
可信度:
中醫觀點:
1這符合中醫“冬藏精”的理論。中醫認為,冬季是壹年四季最適合進補的季節。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產生熱量以抵禦寒冷。所以冬天進補,既能補充這些消耗,又能在明年初青黃不接的時候,儲備足夠的能量使用。所謂“打虎”,僅指能量。
但是,還有壹個問題需要註意,那就是冬天應該補什麽?不然我們早就補了火氣,還沒補上。壹般來說,冬季進補需要適當加溫。主要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山藥、大棗、核桃、桂圓、動物腎、肝臟、韭菜等。
想要健康,就要饑寒交迫。
可信度:
中醫觀點:
1中醫講究“飲食自倍,即脾胃受傷”,即每餐飲食不宜過飽。如果飲食的攝入超過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脾胃就會因為超過了自己的工作量而受損。
2如果能經常吃七分飽,隨著食量的減少,長期來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都會降低,七分飽也會減少鹽的絕對攝入量,從而間接防止血壓升高。
溫馨提示:鹽的攝入量每增加2g,血壓就會升高10mmHg。
3“冷”不僅僅指適當減少衣服來刺激身體自身的產熱功能;特別是指寒性飲食。現代人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大,容易“上火”。三分“寒”正好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多余的熱量,預防上火引發的疾病。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可信度:
中醫觀點:
1中醫同意這個觀點,它不適合飯後劇烈運動,適合少量慢走。
既然是“散步”,就說明不是大規模的運動,而是緩慢的、遛達的散步或者其他種類的小規模運動。
3“百步”就是運動量,也就是說,即使走得很慢,也不要走太久。壹般來說,走100步的時間只有2-3分鐘。這種運動不是為了代謝血糖,只是為了促進腸胃運動,放松心情,避免飯後立即坐臥,影響消化。
吃什麽填什麽,形狀填形狀。
可信度:
中醫觀點:
民間諺語1“吃什麽補什麽,形以形補”,中醫並不完全認可。
中醫認為,與人體的“那-那-那-那”有關的,只是壹些巧合的動植物的“那-那-那”。吃了前者後,後者有所改善,如鹿鞭、羊腰、柴狗腎等。所以錯誤地認為,人體對應的部位都可以通過吃來補充。其實這是不對的,那些巧合的20%不能壹概而論。
多喝涼開水,健康自然就來了。
可信度:
中醫觀點:
1多喝涼開水,會讓我們的津液保持充沛,也就是說體內的陰氣充足。“陰”是人體萬物之本,其充足可以支撐萬物。
充足的體液是肝臟解毒和腎臟代謝毒素所必需的。所有進入體內的毒素都需要用水稀釋才能正常排出體外。
冷開水比飲料,瓶裝水,桶裝水好。要知道,冷開水是燒開的自來水,自來水是自來水,是壹種淡水。很多瓶裝水和桶裝水都沒有這個好。曾經風頭正勁的農夫山泉、康師傅的礦泉水,其實只是自來水中添加的礦物質。冷開水每天都是現燒的,那些飲料和瓶裝桶裝水都添加了保鮮物質。
涼白開通過高溫加熱,使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變成了碳酸鹽沈澱,從而降低了我們患結石的風險。
冬練三九,夏練三天。
可信度:
中醫觀點:
民間諺語“1”只是強調壹定要堅持鍛煉,即使在最困難的日子也不要放棄。因為人很懶,堅持鍛煉不容易,找個借口放棄幾天很容易,但是壹旦放棄就很難堅持了。
其實對於居家過日子的普通人來說,根據當時天氣的實際情況對體育鍛煉的年度計劃做壹個短暫的調整會更好。雨天,雪天,炎炎夏日,嚴寒酷暑,三九三伏都對人有傷害,所以還是盡量避開比較好,哪怕是在室內運動。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可信度:
中醫觀點:
“1”冬病夏治理論最早由天津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這種療法也是瘋狂的,不可思議的,雖然這幾年壹直被炒作的接近神話。根據北京某中醫院2008年的統計,“冬病夏治”治療哮喘的有效率僅為16%,更多的人是在盲從。
夏天治冬病,相當於“花錢買糧”。說的更通俗壹點,我這個月吃了下個月饑餓的食物,以防止下個月饑餓。其實就是個原理,根本不靠譜。
3與西醫不同,中醫是癥狀醫學,有癥狀才能判斷什麽病,什麽證型,怎麽治,但在無癥狀的夏季,不能用中醫。
三次約會的月食讓醫生遠離我。
可信度:
中醫觀點:
大棗1確實是壹種很好的補品,可以通過增強體質來改善很多不適和疾病,但還沒有達到“包治百病”的地步。它只有中等偏弱的補益氣血的作用,部分因氣血兩虛引起的不適和疾病,服用適量的大棗補氣血後會得到壹定程度的改善。
而有些疾病,如扁桃體炎、糖尿病、痤瘡等常見病,大棗並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有齲齒、糖尿病、腹脹的人,或者舌苔厚膩、體濕的人,都不適合吃大棗,尤其是蜜棗、阿膠棗。如果妳在這些情況下壹天吃三片藥,只會火上澆油。
動物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
可信度:
中醫觀點:
民間諺語1主要是從我們吃肉時脂肪的攝入來考慮的。我們吃的最常見的動物肉是豬肉、牛肉和羊肉,它們的* * *特點是脂肪含量高。即使看起來像紅肉,也會含有大量的脂肪,而禽肉主要是指雞肉。如果能把皮剝下來不吃,雞肉的脂肪含量和動物肉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同樣,在提倡健康飲食的今天,這句民間諺語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但考慮到食品安全的現狀,這句民間諺語並不適合現在的時代。
原因壹:現在水系汙染嚴重。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進入我們餐桌的魚就像是被毒水浸泡過的食物壹樣,有機毒素和重金屬的殘留非常可怕。就連雀巢這樣的大公司,前段時間也爆出其嬰兒食品的生魚汞金屬超標。
原因二:現在淡水養殖和近海養殖的業主,為了增加固定面積的產量,會在飼料中添加大量的避孕藥和激素來增加產量。如果這些含有激素的魚被我們吃了,我們會間接成為受害者;
理由三:即使像肯德基這樣的國際企業采購的雞都是“速生雞”,我們普通市場采購的雞采購流程和食品檢驗肯定不會超過他們,這樣的禽肉怎麽敢進口;
理由四:相反,豬肉、牛肉、羊肉略安全,但當然只是相對安全,即使脂肪含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