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多發生在身體的外圍部位,如手、腳、鼻子、耳朵和臉頰。每到冬天,舊傷疤很容易復發。臨床上,開始時冷凍部位皮膚蒼白、麻木、冰冷,隨後水腫或發紺形成瘀斑,自覺灼痛、瘙癢,部分水腫面會形成痂,很快脫落愈合。
配方1由100克茄子根和50克大蔥組成。
用法:將藥加水3 000毫升,煮沸,先熏後洗。每天兩次,每次30分鐘。
功能散寒通絡。
適應癥凍瘡。
說明茄根是茄子的根莖,民間常用來治療凍瘡。與蔥白配伍還有溫經通絡的作用。
第二個處方由500克松葉組成。
用法:將松葉搗碎,加水3 000毫升,煎至2 000毫升,用藥渣洗凈。每天兩次,每次20 ~ 30分鐘。
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
適應癥凍瘡。
說明松葉俗稱“松針”,具有祛風除濕止癢的作用,對凍瘡有很好的療效。
配方3由胡椒、白芷、防風、鹽各10克、川芎30克組成。
用法:將藥切碎,加水3 000毫升,煮沸,趁熱洗凈患處。每天兩次,每次20 ~ 30分鐘。
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
適應癥凍瘡。
說明川椒味辛,性強,溫中除痹,祛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凍瘡。白芷、防風有散寒作用,川芎活血化瘀,食鹽有解毒殺菌作用。
配方4由當歸45g、紅花45g、王不留行45g、生姜桂枝35g、細辛15g、樟腦、冰片組成。
用法:將藥物* * *用750ml 95%乙醇浸泡1周,然後用紗布過濾,收集藥液,裝瓶備用。使用時,用溫開水沖洗患處,擦幹,用棉球蘸藥液,塗抹患處,每日3-5次。
功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適應癥凍瘡。
說明當歸、紅花能活血化瘀,幹姜、細辛能溫風寒,桂枝能溫經絡,王不留行不僅能活血通絡,還能消腫斂瘡,樟腦、冰片能祛風消腫。
吳芳由150克柚皮、90克桔皮和15克生姜組成。
用法:用煎劑洗患處,1次,每日1次。
功能散寒通絡。
適應癥凍瘡。
說明柚皮有理氣散寒的作用,調節橘皮的溫度。藥理實驗表明,桔皮湯在人工凍傷動物模型上能增加血液灌註,減少凍傷。
配方六由當歸65438±00克、紅花65438±00克、草烏65438±00克、透骨草65438±00克組成。
用法:藥物加水適量,煎湯取藥汁,先熏後洗患處。
具有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適應癥:凍瘡未破。
說明處方中的當歸、紅花、草烏具有活血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防己由花椒30克、凍麥苗60克組成。
用法:將上述藥物切碎混合,加水2 000 ~ 3 000 ml,煮沸15分鐘,去渣,趁熱用蘸藥水的布洗凈患處,水冷卻,每日1次。
功能辛散寒,溫血管。
適應癥凍瘡。
說明辣椒的作用是祛寒溫經,所以用辣椒水浸泡治療凍瘡確實有效。
方八構成皂礬100g。
用法:將皂礬溶於1 500 ml沸水中,熏洗患處。
促進肌肉收斂的功能。
適應癥凍瘡。
說明皂礬是明礬的壹種,以青黑色著稱。有生肌止痛的作用,還能斂瘡。因此,適用於凍瘡潰爛、長期出血者。
平方九構成夾竹桃葉的適量。
用法: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鐘,濾出藥汁浸泡患處,每日1次,每次10分鐘。
具有活血止痛的功能。
主治凍瘡(有潰瘍面的凍瘡禁用)。
說明夾竹桃有活血止痛的作用。藥理研究表明,夾竹桃中所含的皂甙具有良好的縮血管作用,類似於洋地黃的強心作用,過量使用易引起中毒。
方石由大黃30克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熏洗患處。
功能:活血化瘀,解毒止痛。
主治:凍瘡破潰。
說明大黃能分血,破諸瘀,用大黃粉水敷凍瘡,治療凍瘡破皮,疼痛難忍,效果良好。
方十壹構成適量藕節。
用法:將蓮藕節蒸熟,搗碎,取汁塗於患處。
功能散瘀止血。
主治凍瘡和腳裂。
說明蓮藕節有祛瘀的作用。對於寒邪侵入皮膚,導致創面凍裂出血,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的癥狀,有很好的祛瘀止血作用。
方12構成生姜適量。
用法:將生姜搗碎取汁,塗於患處,每日2 ~ 3次。
功能:溫血管,祛寒邪。
適應癥凍瘡。
說明生姜性辛溫,善於散寒,能使氣血通暢,從而治愈凍瘡。
方十三是由醋和藕組成的。
用法:先用醋洗腳,再將蓮藕研末敷患處。
具有祛瘀、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治:足部凍瘡。
說明蓮藕能消瘀,所以用醋洗腳和敷蓮藕能有效治療腳上的凍瘡。
14方由胡椒和白酒組成,比例為1: 9。
用法:將花椒浸泡在白酒中,7天後濾出汁液,將藥液塗於凍瘡處,每日1次。
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脈的作用。
適應癥:凍傷。
說明花椒辛溫,更擅長溫陽散寒,而白酒則擅長通絡活血,故本方適用於寒凝血瘀引起的凍瘡。
房事五由幹辣椒9克、白酒60毫升、樟腦3克組成。
用法:幹辣椒去籽,切碎,用白酒浸泡7天,再加入樟腦。使用時搖勻,用棉花蘸藥沖洗患處,每日2 ~ 3次。
具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適應癥凍瘡。
說明幹辣椒能祛風活血,散寒解郁,而樟腦能益氣滯,白酒的活血通絡作用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各種藥物搭配,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非常適合凍瘡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