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便秘不僅是壹種獨立的疾病,也是各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癥狀。主要是由於大腸傳導功能障礙,表現為排便困難,排便時間或間隔延長。
人群中便秘的患病率高達27%,但只有少部分便秘患者會去看醫生。便秘會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女性多於男性,老年多於青年和壯年。由於便秘發病率高,病因復雜,患者往往有很多苦惱,嚴重時會影響生活質量。
很多人不把便秘當病,認為是亞健康狀態。其實長期便秘對身體影響很嚴重,壹定要重視。長期便秘會引起腹脹、食欲不振、口臭等。由於體內產生有害物質,而大便幹燥會造成肛管皮膚裂傷,繼而可發生細菌感染,形成肛裂、痔瘡和直腸潰瘍,增加直腸癌的發病率。
中醫認為,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部位在大腸,與脾、胃、肺、肝、腎關系密切。在先秦時期,《黃帝內經》就認識到便秘與脾胃寒、腸熱、腎病有關。後來張仲景對便秘有了全面的認識,提出了寒熱虛實不同的病機,確立了不同類型便秘的治療方法,為後世醫家治療便秘確立了基本原則。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人容易出汗。此外,很多人習慣晚上和朋友聚會,吃燒烤、喝啤酒、吃寒涼辛辣的食物,很容易使腸胃中的濁氣得不到及時排出,上火傷津,最終導致熱性便秘。
熱的秘密大多是胃熱過盛,傷了津液,失去了潤腸。如果經常吃辛辣肥膩、甜膩的東西,有助於火生熱,在胃中積聚過多的熱量。如果余熱得不到解決,就會在胃腸上徘徊,導致津液燃燒,津液輸導不暢,大腸不能濕潤,腸道幹燥,熱與渣滓結合,排便困難,形成熱秘。
就像河裏的水被太陽曬幹了,河裏的船沒有水就擱淺了。所以熱秘主要表現為大便幹燥,腹脹腹痛,口幹口臭,面紅心煩,或者感覺很熱,小便少,顏色發黃。多見於年輕人,身體強壯,喜歡吃辣、油炸、烤肉的人。
另外,《蘇文五臟論》說:“魂門也是五臟之使,水谷不能久藏。”明確指出便秘是大腸病,但五臟都有關系。
脾為萬陰之首,因水谷之精微,為人體後天之陰之源。大腸的傳導依賴於脾在升胃和降胃中的正常功能。如果脾脾氣虛,氣不升,精不散,胃津液不足,腸燥,則大便幹燥,難以結。
所以如果暴食辛辣食物,會導致火熱之邪在胃中積聚,導致津液流失。津液流失過多,會導致氣血失調,津液血虛不能滋潤大腸,腸道幹燥無力,造成排便困難。就像夏天氣溫過高,太陽暴曬後,土壤中的水分被蒸發,會導致土地開裂板結。當體內有熱量時,自然會使腸道內的水分變幹,沒有水分的腸道會變得幹燥,糞便的排除會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如果火熱之邪上來,會引起口幹、口臭、口渴、飲酒過量等癥狀,甚至出現嘴唇幹裂。這也是很多熱秘患者伴有口幹、口臭的原因。
除了胃,肺熱也會引起便秘。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宣降。肺主水,也就是說,津液的分布主要取決於肺的功能。肺和大腸,壹臟壹腑,壹陰壹陽,既有經絡交織形成表裏關系,又有生理協調性。《論血證》記載:“肺移熱於大腸,必受束縛;肺液不濕,就會束縛;肺氣不降,則縛之。”
肺是壹個非常嬌嫩的器官,不耐寒熱,而夏天正是暑邪旺盛的時候,加上空調的普及,人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如果風熱犯肺,或風寒郁化為熱,則局限於肺。肺熱會導致肺降功能受損,津液受損,導致大腸津液不足,導致大便幹燥。
很多便秘患者會用“下法”來治療便秘。然而,早在金元時期,李東垣就強調瀉藥不可用於便秘。比如《藍室秘藏:幹便門》中說:“壹般來說,不要用巴豆、矮牽牛治病,會損傷津液,燥則越來越重,重則越來越重,甚至導致下壹次,無法挽救。”
所以中醫在熱秘的治療上,多采用清熱通便的方法,但也不能偏執於瀉火通便,還應兼顧滋陰固本。三仁湯是臨床常用的清熱利濕方藥。在此方基礎上,還可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慢性便秘。本方以砂仁、薏苡仁、杏仁為君。杏仁有潤腸通便、宣肺氣的功效。砂仁氣味芳香,能祛濕,平脾氣。薏苡能清熱利濕,使濕熱隨尿而出。三者結合,濕熱之邪可從上、中、下三焦解之。以滑石、厚樸、半夏、木通、竹葉為臣藥。飛滑石能清濕熱,木通、竹葉輕滲去濕,半夏、厚樸去濕。以上四味同用,有助於清利濕熱,輔助君藥,提高療效。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杏仁、肉豆蔻、薏苡仁都含有多種油脂物質,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在很多便秘患者中,只有少數患者會選擇去醫院就醫,大部分患者會選擇自己服藥或者吃其他偏方。如隔水蒸香蕉,空腹喝蜂蜜水,用荷葉和桑葉煮水,等等。但這些方法大多只起到緩解便秘的作用,並不能根治便秘。
中醫講究辯證思維。便秘的種類很多,涉及的臟腑也不壹樣。有些方法不對癥,不僅不起作用,還可能加重便秘。所以便秘的時候需要咨詢專業的醫生,辨證施治,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