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滿月時,將再次宰殺牛羊,並為親朋好友舉行盛宴慶祝。親戚朋友送的禮物中,只有寶寶的爺爺奶奶最重。冬天送各種精美的皮草,夏天多送綢緞布匹。如果寶寶的爺爺奶奶家境殷實,也要送牛、羊或馬。
嬰兒時期,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嬰兒壹般都配有木制搖籃,搖籃上蓋著柔軟的物體和蕎麥皮的厚板。嬰兒仰臥,用布繩紮緊。枕頭是填充糯米的小硬枕頭。據說這樣長大的孩子頭和身體都好看。搖籃頭上掛著古代的錢或其他吉祥的東西。壹般嬰兒滿月後進入搖籃。當他們第壹次進入搖籃時,要舉行壹個小型的搖籃盛宴,用黃油等牛奶塗抹搖籃以示慶祝。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嬰兒在室內壹般用布隔開禦寒。為了保持寶寶的正常體溫,需要給寶寶蓋上駝絨做的被褥,煎明沙放在兩個布袋裏,交替放在寶寶肚子的兩側。有搖籃的地方,把搖籃放在母親身邊。媽媽經常用手搖它,有的甚至哼搖籃曲讓寶寶安心睡覺。在寶寶小便的地方,放熱炒過的明沙,容易吸潮,濕了就換。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壹種既方便又衛生的解決方案。作者就是在這個傳統的搖籃裏被緊緊捆綁著長大的,體質沒有任何異常。現在,他雖然年屆七十,但身體健康,身體很好。這可能是由於我的民族的傳統教養。時至今日,除了家鄉還有人在使用這個搖籃,生活在城市的蒙古族已經很少使用了。我的三個孩子不是被束縛在舊搖籃裏長大的。他們現在也很健康,都年輕有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著。當然,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蒙古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