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秋肥吃肉糊在大嘴裏。
人們壹般在初秋稱體重,並與長夏時的體重進行比較。秋風來了,嘴巴大張,想吃點好的,彌補夏天的損失。偏方是“膏秋肥”:要吃豐富的食物,當然首選肉類,所謂“膏肥配肉”。
2、吃秋——吃瓜
嚼秋又稱咬秋,是漢族18歲時的習俗。也就是立秋天天吃瓜。天津講究在立秋的這壹天吃西瓜或哈密瓜,被稱為“咬秋”,意思是夏天很熱。當妳到了初秋的時候吃壹口。江蘇等地也在立秋的這壹天吃西瓜“咬秋”。他們說秋天沒必要長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每天吃西瓜和燒酒,被認為可以預防瘧疾。
3、吃“渣”——豆腐
初秋時節,山東、四川等地流行吃“渣渣”——壹種用豆粉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句話叫“大人小孩吃了立秋的渣子不吐不拉”。
4.吃秋桃。
在浙江杭州,立秋有吃秋桃的習俗。初秋的每壹天,大家都要吃秋桃,壹人壹個。吃完桃子,桃核要藏起來。除夕夜,我們把桃仁扔到爐子裏,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將使我們免於壹年的瘟疫。
食用“好運”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以後後代會成為大官,龍眼也被稱為“福元”,所以有吃龍眼生出孫輩中狀元的說法。
食用小紅豆
自唐宋以來,人們就有了每年初秋用井水沖紅小豆的習俗。取七至十四粒小藥丸,用井水吞服,服用時面朝西。據說秋天可以避免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