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系統研究華佗神話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壹位嚴肅嚴謹的學者陳寅恪。早在陳寅恪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就曾撰文指出華佗故事的來龍去脈。在《曹沖華佗傳·三國誌佛教故事》壹文中,他逐壹分析了《竹林七賢》故事中曹沖形象的故事、華佗治病的故事,乃至“印度”的神話背景。陳寅恪在《曹沖華佗傳與三國誌中的佛教故事》壹文中指出,陳壽寫《三國誌》很用心。但像陳壽這樣嚴謹的歷史學家,在作品中往往會將當時流傳的印度故事與他的文學理論混為壹談。而且相當隱蔽,不容易被發現。這就增加了古史真偽的鑒別難度。
“陀”字裏的秘密
陳寅恪認為,天竺(即印度梵文)中的“阿嘎達”是藥的意思。舊譯名為“赤田”或“阿傑托”,是佳能中的常用語。“華佗”的古音與“嘎達”兼容。“赤田”省略“阿”字的人,就跟“阿羅漢”壹樣。華佗的真名是“福”而不是“陀”。當時人們把華佗比作印度神話,又因為稱他為“華佗”,就把他奉為“藥神”。陳寅恪的意思很明顯。“華佗”壹詞及其音的來源來自印度神話。當時中國的好事者在民間傳播印度神話,以至於陳壽等人最終把它弄進了中國的歷史。其實,華佗筆下的中國只有兩個名字,即“”和“傅”。
陳寅恪的文章發表後,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林梅村先生在《馬飛散與漢代外部因素》壹文中支持陳先生的說法。他說“阿嘎達”在梵語中的實際意思是解藥,指的是藥丸。麻沸散其實是天竺胡藥。“華佗的名字來源於五日梵文,醫術有印度因素,所以合理。”他還說:“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華佗行醫的社會環境,就不難發現,陳所說並非臆測。”
華佗的印度神話起源
陳壽在《三國誌》第二十九卷《季芳傳》中記載了華佗治療的諸多奇效。陳寅恪追溯了他的神話的起源。他指出華佗對曹操的處理純屬抄襲。心碎的事也是抄襲。吐紅蟲也是抄襲。幾乎可以說,中國奇跡般的醫術,大部分都是從印度的神話故事裏抄來的,中國沒有。只是“賴佛成神”,假的變成真的。這種“真實”到了中國人特別相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