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尤其是仰臥位睡眠時,炎癥分泌物不自覺地流入氣道,這很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發展為哮喘(尤其是夜間哮喘)的重要原因。呼吸方式的改變也是與過敏性鼻炎、哮喘密切相關的因素之壹。由於鼻粘膜腫脹、鼻甲肥大、分泌物滯留可導致鼻塞,患者被迫由鼻呼吸改為口呼吸,使過敏原避開鼻粘膜屏障,直接進入下呼吸道,引起哮喘。鼻後滴漏綜合征是成人慢性咳嗽的最常見原因,也是兒童慢性咳嗽的第二常見原因。鼻後滴漏綜合征在臨床上容易被漏診和誤診。主要原因是醫生缺乏對鼻後滴漏綜合征的認識,只關註扁桃體、咽部和肺部的表現,看到胸片質地較厚就診斷為間質性肺炎,而忽略了患者的病史和其他體征。事實上,鼻後滴漏綜合征是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慢性咳嗽患者在病因未確定前,可根據具體經驗進行治療,根據療效進行疾病診斷。
臨床表現
鼻後滴漏綜合征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
壹是陣發性或持續性咳嗽,主要是白天咳嗽,入睡後咳嗽較少。
二、多數患者伴有鼻腔分泌物、口腔粘液粘連、咽喉癢、有異物感或“漿糊粘喉”、頻繁清嗓。簡單來說,人因為鼻涕倒流引起的咽部不適,自然會出現反射性咳嗽。
第三,出現鼻子癢、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第四,有些患者會聲音嘶啞,甚至說話會誘發咳嗽。5.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或慢性咽炎病史。
西醫治療
疑似鼻後滴漏綜合征的患者應根據其可能的基礎疾病進行特殊治療。對於普通感冒、非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後滴漏綜合征,首選1代抗組胺藥、解充血藥。大多數患者在初始治療後幾天到兩周內見效。各種抗組胺藥對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後滴漏綜合征有效,首選無鎮靜作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鼻吸入糖皮質激素也是過敏性鼻炎的首選。改善環境和避免過敏原是控制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措施。過敏原免疫療法可能有效,但需要很長時間。急性鼻竇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使用抗菌藥物。如果效果不好或分泌物長,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和減充血劑減輕炎癥。對於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壹般可采用以下初期治療方案: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有效的抗菌藥物應用3周;口服1代抗組胺藥和解充血藥3周;鼻減充血劑1周;鼻吸入糖皮質激素3個月。內科治療效果不好時,可采用負壓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術。經鼻腔鼻竇手術是壹種符合鼻腔和鼻竇生理的手術。通過重建鼻腔和鼻竇的通氣引流,恢復病變黏膜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目的。
中國傳統療法
對於所有鼻後滴漏綜合征患者來說,中醫同時參與治療尤為重要,往往能事半功倍。平時很容易感冒,每次都是氣候變化誘發,辨證屬於氣虛不穩的患者。治療宜益氣固表,調和營衛。如果咳痰量稀,則應祛濕化痰;如果患者是復發性鼻竇炎,有明顯的黃色粘稠鼻涕,治療應該是清熱利濕,化痰通竅。
疾病控制
治療方面,壹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鼻息肉、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原發病,應用抗過敏、抗炎藥物,減輕炎癥反應,減少分泌物;其次是對癥治療,局部滴藥和噴鼻劑;同時還可以通過促進黏膜功能的恢復,促進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減少鼻後滴漏。此外,還要註意飲食和睡眠,結合免疫治療等綜合療法。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引起的鼻後滴漏綜合征應考慮手術治療。10歲以下兒童鼻後滴漏綜合征發病率高。患有過敏或慢性鼻炎、鼻竇炎和鼻息肉的人更容易患這種綜合征,尤其是在天氣變化的時候。因此,專家建議,鼻後滴漏綜合征的防治應從源頭預防鼻炎、鼻竇炎入手。如果是急性炎癥,要及時治療,不要讓它變成慢性。如果有的孩子常年流鼻涕、鼻塞、打噴嚏等慢性鼻炎、鼻竇炎癥狀,家長要特別註意。
鹽水洗鼻療法
堅持每天用生理鹽水洗鼻,配合潔必康洗鼻器,事半功倍。它能有效地洗入鼻腔深處,從而緩解鼻腔反流的癥狀。
鹽水洗鼻是指使用專用工具,用購買的生理鹽水或非碘鹽(或醫用氯化鈉)溶液沖洗鼻腔,以治療和預防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或輔助治療感冒;或者單純為了清除鼻腔內的汙物,避免引起鼻腔、咽部、肺部等疾病(如煤礦工人、交警、教師等因特殊工作環境經常吸入鼻腔內汙物的人群)。
中醫辨證論治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癥狀:喉癢、咳嗽重、氣短、咯痰薄白,常伴有鼻塞、流涕、頭痛、四肢酸痛、惡寒發熱、無汗等癥狀,舌苔薄白,脈浮或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處方:通竅止嗽散。麻黃10g、荊芥12g、防風12g、桂枝10g、葛根12g、阿莎麗6g、辛夷10g、杏仁12g、紫菀65438。防風丸、通竅丸口服。
2.風熱犯肺
癥狀:咳嗽頻繁,呼吸粗重或咳嗽聲嘶啞,咽幹、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呈濃黃色,咳嗽時出汗,常伴有流黃色鼻涕,口渴、頭痛、四肢酸痛、惡風、體熱等癥狀,舌苔薄黃,脈浮或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處方:疏風清熱湯。金銀花20g、連翹20g、桑葉12g、菊花12g、蘆根20g、薄荷12g、辛夷10g、蒼耳子12g、射幹12g、山豆根65438+。熱炎寧、鼻炎丸口服。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癥狀:反復咳嗽,咳重濁,胸悶憋氣,早晨咳嗽尤其劇烈,痰多,痰粘稠或濃稠,色白或灰白色,抑制痰液以減輕咳嗽。常伴惡心、厭食、腹脹、便溏、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祛濕化痰,理氣止咳。
處方:石幹化痰湯。陳皮12g、半夏12g、茯苓12g、紫蘇12g、白蘿蔔12g、白芥子6g、旋覆花10g、紫蘇梗12g、黨參66。口服洪菊丸和魚腥草丸。
2.肝火犯肺
癥狀:上氣咳嗽反發,面紅咽幹,口苦。常因痰濁郁結於咽喉而難以咳出,量少而黏稠,或似絮狀物,胸脅脹痛,咳嗽加重。癥狀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增加或減少。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脈細。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處方:清肝謝飛湯。青黛12g、蛤殼12g、葶藶子12g、龍膽草10g、梔子12g、茵陳15g、柴胡12g、黃芩65438。澤瀉12g、瓜蔞15g、陳皮12g、半夏12g、甘草6g。青黛丸、瀉肝丸口服。
3.肺陰不足
癥狀:幹咳,咳音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後顴紅,盜汗,口幹,舌質紅,苔少,脈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處方:滋陰潤肺湯。沙參12g、麥冬12g、天冬12g、黃精12g、玉竹12g、天花粉12g、桑葚12g、葛根12。麥味丸、五味子丸口服。(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