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麽對脾好?1,糯米
糯米性溫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虛的人應該用它來煮粥。唐·孫思邈說:“糯米適用於脾疾,可益氣止瀉。”所謂脾病,就是脾虛就是病的意思。《本馮靜元》說得好:“糯米能益氣健脾補肺,但磨成稀糊狀,不粘膩。如果做蛋糕,性很難運輸,病人也吃不下。”
2.甘薯
紅薯俗稱地瓜、地瓜。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飲食有情趣》雲:“烹飪補脾胃,益氣,禦寒,益氣色。”《綱要》認為紅薯能“補中、暖胃、養五臟”。脾虛的人可以以紅薯為主食,常吃。"
3.粳稻
粳米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粳米能補脾,益五臟,強筋止瀉,但粳米的作用是第壹位的。”《本草經》也說:“粳米是人常吃的米,是粒之長,人以此為生。”
4.薏苡仁
薏米俗稱薏米、六谷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李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靜姝》也記載“甘味能入補脾”。脾虛的人應該用薏米和粳米煮粥,兩者相輔相成。
5.白扁豆
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說:“白扁豆性平,故近於中和,脾之谷也。止瀉,暖脾胃。”《本草求真》也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味甘,扁豆味甘,可益脾。”最適合脾虛嘔吐、長期少食、小兒脾虛營養不良、女子脾虛泄瀉者。
健脾的食療偏方1、蓮子山藥粥: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蓮子去心,用山藥、粳米、水煮粥。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弱,形體消瘦,食欲不振的人。
2、紅棗小米粥:10紅棗,小米30克,先將小米洗凈,放入鍋中煸炒至微黃,然後加入紅棗和水,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成粥。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厭食者。
3.麥冬沙參豆粥:沙參、麥冬各10g,扁豆15g,粳米50g。將沙參、麥冬加水煮沸20分鐘取汁,用此汁與粳米、扁豆同煮粥。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手腳發熱,大便幹燥者。
脾虛的人什麽都不能吃。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會使肝氣更盛,而肝木為脾土,會使體弱者更虛弱。所以有消化不良、便溏、聲音低沈等脾虛癥狀的人要少吃。如果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就不宜食用,否則可能會加重癥狀。
此外,脾虛者還忌食寒涼易傷脾氣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糯米、野筍、黃花菜、柿子、香蕉、批柄、梨、西瓜、青豆腐、肢麥等。其中,厚膩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有鴨肉、豬甲魚、牡蠣肉、牛奶、芝麻等;益氣消積易發脾氣的食物有檀香、蘿蔔、香菜等。
脾虛癥狀1,舌苔有變化。
舌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該是紅色的,看起來濕潤。舌頭表面有壹層舌苔,很輕,很幹凈。如果舌頭邊緣有明顯的齒痕,說明脾臟的功能有問題。
2.食欲不振
在中醫理論中,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脾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體內攝入的各種食物和液體,將這些物質轉化為人體可以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因此,食欲不振可以認為是脾虛的表現。
3、早起不舒服
中醫認為,脾虛時,肺氣會先衰竭。也就是說,脾和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了壹定程度,就容易出現肺虛,比如氣短,動則氣短。所以當我們早上起床的時候,如果感到胸悶氣短,頭暈腦脹,就說明我們的脾功能弱了。
4.高濕度
濕氣重的人壹般脾功能都不好。
5.廁所排便異常
如果大便軟而粘,就是脾濕的癥狀。
如何健脾1,藥補不如食補:脾虛患者平時可以多吃壹些能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粳米、秈米、薏苡仁、栗子、山藥、紅棗、香菇、土豆等。這些食物適合脾虛患者食用。脾虛患者也要註意不要吃壹些寒性食物,容易損傷脾氣,如苦瓜、冬瓜、生菜、柿子、西瓜、綠豆等食物。
2、運動健脾:經常仰臥起坐,在健脾的同時,還可以鍛煉腹肌。壹天三次,每次5分鐘。飯後盡量不要運動,對消化不好。
3、按摩:經常按摩腹部也起到健脾的保健作用。雙手放在肚臍上,順時針逆時針按揉60次。經常按摩足三裏穴也能調理脾胃。
4、大腦放松活動:過度用腦也會對脾臟造成損傷,所以在適當的時候,需要放松大腦,緩解緊張情緒,比如靜坐、冥想等。
5、保持愉快的心情:愉快的心情也能使脾臟處於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