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民俗文化特色鮮明,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這是五千年文明史所證實的。在對中國北方農村民俗文化的長期田野研究中,學者們不斷發現中國民俗文化的價值,尤其是其現代價值。為什麽要研究中國的民俗文化,中國的民俗文化在哪裏?是在廢棄的遺址中還是依然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當壹些學者把目光從皇帝身上轉向普通人的生活時,就需要把市民社會的文化史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在過去是被精英文化所忽視的。千百年來,普通人雖然沒有掌握記錄歷史的權利,沒有被賦予發出聲音的合法性,但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將自己的生活融入歷史,不斷用自己的思想形成集體記憶。如果沒有對文明社會的文化和習俗的充分了解,沒有人有資格對它進行評論,更不用說用道德來貶低它。國學大師錢穆曾在《魂與心》壹書的序言中這樣描述他小時候生活過的村莊:“在他的余生中,人們壹起生活在村莊裏。壹個村子有近百戶人家,都是同姓。婚禮、葬禮、慶典必然會相遇,葬禮尤其嚴肅,老老少少都會聚集。十八歲的時候,祭祖掃墓,是壹生的大喜事。長輩們講他們祖先的故事,每個家庭都有壹些很奇怪的事情。他們在夏夜乘涼,在冬日清晨曬太陽,講述著沒有衰落的故事。我告訴過妳,鬼界和人間是息息相關的,不可分割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學1999的演講中非常誠懇地說,他之所以不能接受基督教信仰,完全是因為小時候在農村聽了太多“連載故事”的故事。所以中國的民間文化是滋養我們中國的原始學校。童年的回憶充滿了民俗文化和民俗風情,會潛移默化地成為中國文化血脈的壹部分,無論未來的職業選擇。這就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傳承其實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持續燃燒的原因。因為農村不識字的老太太會像講故事壹樣把儒家的道理講給子女聽,尊老敬老的孝道會以“烏鴉反哺,羊跪奶”,“公雞長尾巴,……”成為農村最樸素的道德率。中國民間文化是如何塑造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這是壹個非常歷史和復雜的問題。人類學家李壹元這樣描述中國傳統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觀及其運作原理:在表達傳統大儒家的理念時,成為“天人合壹”、“天地和諧”、“與人和諧”、“與萬物和諧”等形而上的哲學概念;它表現在小的傳統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在物理醫學習慣、命名系統、祖先崇拜儀式、擇日占蔔、風水地理、神靈儀式和咒語方法等方面找到。這些是普通中國人世俗生活的前提。其實全中國的人都能在上述內容中找到壹個契合自己內心的點。中國文化的重要基礎在於民間文化,民間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點。許多基本的思想和活動至少在漢代就開始了。在充滿理性的精英文化出現之前,民間文化就已經存在,並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斷吸收其他各種文化資源。民俗文化之所以能歷經千年流傳下來,說明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否則早就被歷史遺忘了;當精英文化受到各種外來文化和變化的沖擊時,民間文化像壹條永不流動的河床,依然承載著中華文明。市民社會的文化代碼任何文化都是由符號和自己發展出來的符號來表現的。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茲(Clifford Geertz)認為,“文化是歷史上通過符號代代相傳的壹種意義模式,它以符號的形式表現了傳承的觀念。通過文化的符號系統,人們可以相互交流和繼續傳播,並顯示他們的知識和對生活的態度。(克利福德·格爾茲《文化的解讀》第89頁)文化符號的符號或人們在壹個話語體系中能夠交流、相互理解、代代相傳的生活知識和態度,是以文化密碼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這些有意義的符號或文化代碼對於理解壹個社會的文化非常重要。在這個* * *相同的系統中,人們有* * *相同的目標、策略和壹致的人生觀。沒必要區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對文化符號或文化密碼的理解和接受中,我們被社會化為“中國人”。比如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楊柳青年畫中,就有很多民間信仰的作品,如“蓮(蓮)年有盈(魚)”的,大胖娃娃抱著壹條肥魚帶著壹朵蓮花,與蓮諧音,也象征著多子多孫;魚”和“盈余”諧音,象征著財富和好運。再比如,玉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是超越自身的,因為她對知識分子來說是壹種節操的象征,“寧為碎玉,不為滿瓦”,追求道德超越生命的實現;對於普通人來說,它是好運的象征。人們相信佩戴玉飾可以辟邪,帶來好運。同時也是對女性貞操的要求。無論結婚與否,女人的純潔是超越生命的,要“守身如玉”。彌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代碼不是那些零散的、雜亂無章的迷信,而是壹個充滿意義的、以倫理為指導的整體。“陰陽”觀念最充分地表達了中國人的世界觀。這個子系統首先認為天是整個宇宙包括人類世界的主導力量。人生活的世界是由陰陽、晝夜、明暗、男女、寒熱、虛實等構成的。不僅要四季和諧,更要人與自然和諧,身體平衡。因此,毫無疑問,中國人接受中醫和民間治療,陰陽和諧的觀點,禍福相依的觀點,名字與陰陽五行有關的傳統,天人合壹的世界觀,鬼神系統監控人類行為的信仰。所以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理解為什麽北方農村家庭發生矛盾時不訴諸法律,而是向人求教。生病的時候也聽農村偏方和民間醫生的建議。在我們的田野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大量的實例,顯示了文化密碼作為壹種文化基因被民間認可和傳承的意義,有助於我們理解民間信仰活動的價值。因為在公共活動中,文化代碼為人們提供了壹種集體符號,它可以超越經濟利益、社會地位和社會背景,使人們融入壹個社會。民間信仰活動與人們的生活寺廟周邊的信仰活動構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民間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社會學家楊慶坤在他頗具影響力的著作《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壹種功能主義的視角》中揭示了壹個許多學者以前視而不見的事實:中國人民有自己的宗教活動,而且這種信仰經過多年的錘煉仍然存在。對於中國社會的研究,民間信仰活動當然不是唯壹的切入點。但我們發現,民間信仰活動,包括各種民間花會,看似簡單的沒有行政參與的經貿活動,其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的鄉村社會,有可能看透社會的深層內容,了解與現代社會結構不同但在農村有效的社會網絡,發現過去被忽視的重大問題。對中國普通民眾影響較大的是集體性的民間信仰活動。這種集體性的民間信仰壹方面與現實需要有關,比如祈雨儀式,另壹方面與歷史傳統有關,另壹方面也是地方凝聚力的體現。這種傳統的組織結構是村莊本身,以家庭、宗族、社區中的地方領導人和社區中的寺廟為基礎。地方信仰屬於鄉村生活層面,側重於祖先和神崇拜、自然地理神力、慶典時間更新、驅走有害力量(鬼)等事物。(丹尼爾·奧弗邁爾《歷史、文獻與田野調查——研究中國宗教的綜合方法》,《歷史人類學雜誌》2004年第2卷第1期)具有民間信仰的現代價值社會學家彼得·伯傑認為,今天東亞現代化的根源是另壹種儒學,即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倫理,他稱之為“庸俗儒學”。這是壹套喚起人們努力的信念和價值觀。最重要的是壹種不斷加深的階級意識,壹種對家庭幾乎毫無保留的承諾,壹種紀律和節儉的規範。伯傑認為,這種信仰和價值觀構成了東亞文化的相同遺產。(參見金:
範論中國民間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