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歸芍地甲湯
來源:張懷亮,中醫論壇(4)1987
由當歸15g、赤芍12g、熟地黃20g、穿山甲和連翹12g、絲瓜絡和黃芪30g、皂角12g組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功能:清熱解毒,養血活血,化膿通絡。
方中熟地黃、當歸滋陰養血;赤芍、絲瓜活血通絡;連翹清熱解毒;黃芪、穿山甲、皂角具有消腫化膿、生肌的作用;而且黃芪護表,抗外邪;山甲善遊移,專散,擅通經脈;皂刺辛散有很強的溫化散結作用,能快速消散瘡癤。與它配伍,能清熱解毒,透膿養血,活血通絡,頗切中病機,是治療多發性疔瘡的良方。
主治:多種疔瘡。
加減大便幹燥,增加黃色9.25g小便赤澀者,關木通15g;心煩急躁者,加焦梔子30克;舌紅者加牡丹皮10g;苔黃口苦者,減黃芪加黃連10g;苔白膩者加生薏苡仁30克。
9例有療效,平均8劑,全部治愈。
註意:治療期間,應停用所有抗生素和外用藥物。忌辛辣腥的東西。
1.2鹹宜地黃湯
來源:曹恩普,中國中醫秘笈大全。
它由15克神仙顆粒、12克生地和紫花地丁、10克白鮮皮和苦參、6克紫草、6克白芷和牡丹皮、12克板藍根、金銀花和連翹、8克黃芩和9克澤瀉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排膿扶臟,祛邪解毒。
方中仙人谷味甘淡,清熱利濕,解毒祛風。經臨床實踐,對治療復發性瘡濕有效。地黃味甘、苦,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與仙人谷同為方中主藥;用連翹、金銀花、紫花地丁、板藍根等。牡丹皮、紫草涼血、活血;白鮮皮、苦參、黃芩、黃柏祛風、清熱、燥濕;澤瀉味甘、淡,專治功利性濕水、導熱;白芷輕宣,祛風祛邪,全方* * *起到清熱涼血,祛風利濕的功效。
主治:多種疔瘡。
風熱癤子多在頭部者,加梔子、防風、野菊花;濕熱下註,癤子多在下半身,加敗醬草、黃柏、蒼術;熱毒多,加甘草、大青葉、石膏;陰虛內熱加地骨皮、柴胡、知母、石斛;氣血不足者,加黃芪、當歸、熟地、甘草;加入患有濕疹的皮膚、地膚子、車前子和六壹散。
療效治療多發性癤腫200例,全部治愈(服用中藥期間未使用西藥)。服藥後至少6例有效,最多46劑初始,平均17劑。
1.3消婦乳湯
來源姚青雲,浙江中醫雜誌(8)1985
由海帶和海藻9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0克,黃芪10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清除皮膚熱毒,祛瘀消腫。
中醫認為癤子的形成是由於濕熱、火毒在皮膚上的積聚和方劑中痰、氣、瘀的凝集所致,海帶、海苔味鹹、寒、軟、堅,放熱、活水;赤芍行氣散結;蒲公英、紫花地丁清除皮膚熱毒;白茅根清熱利濕,白芍和白茅根也有涼血化瘀的作用;黃芪益氣養毒固表,治療小兒多發性癤腫療效較好。
適應癥:小兒多發性癤腫。
465,438+0例有療效,服用3 9劑,平均4.6劑。結果治愈29例(癤腫消失,3個月內無復發),顯效9例(癤腫消失,3個月內有少量復發),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68%。
1.4解毒蕭中湯
來源:張聲華兒科學術會議論文集1988。
它由甘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金銀花10克、連翹、皂角刺、牡丹皮、黃芪、生地、赤芍、白芷、大黃35克組成。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本方劑量為7 10歲兒童。可根據年齡適當增減。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益氣,涼血,托毒拔膿。
處方中重用甘草、紫花地丁清熱解毒;輔以金銀花、連翹增加解毒消腫;牡丹皮、赤芍、大黃用於涼血解毒;黃芪、皂莢、白芷益氣、解毒、排膿。諸藥合而為壹,攻補結合,主攻邪。經臨床證明,該方對多發性疔瘡有較好的療效。對於復發性疾病患者,應堅持服用,並獲得全額學分;大便稀的人壹般不需要停藥。
主治:多種疔瘡。
發熱者加石膏;對於久治不愈、氣陰兩虛者,宜重用黃芪,加石斛、玄參、白術、茯苓;夏季潮濕者,加香薷、六壹散、車前子。
對49例患者進行療效觀察,結合局部切開引流等外治法。結果治愈41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為100%。
1.5癤腫湯
來源:李林,兒科學術會議論文集1988。
它由野菊花、蒲公英各15g、紫花地丁、連翹、石斛各9g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次服用。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處方中,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輔助以石斛養胃陰,防止苦寒藥胃衰之弊。結合臨床辨證,結合仙方活命湯、四妙湯等方劑,輔以外治,適用於各期多發性疔瘡的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清熱解毒不僅具有壹定的抗菌作用,還具有調節機體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穿山甲、皂角刺能消腫排膿,生黃芪能養毒排膿,益氣收斂,能排毒生肌外用,這些都是單純用西藥抗生素更難以達到的。
主治:多種疔瘡。
加減消腫,加皂角、花粉、浙貝母;有膿液時,加入當歸和穿山甲;化膿,加黃芪;很痛,加乳香沒藥;便溏,加山楂;便秘、增黃、瓜蔞仁;如果硬結久不破,分享神仙方子生活飲用;對於久治不愈,體虛有毒,膿液稀而不稠者,用四妙湯;癤腫初起,局部塗三黃膏;膿液已變或已破,外用印青膏或九壹丹;如果塌陷後還流水,就用九華膏。
對85例小兒多發性癤腫進行了療效觀察,用藥2 ~ 3天後明顯好轉。平均療程為65438±0.3周。結果治愈率為87.5%,有效率為91%。
1.6布托消炎湯
來源唐卓成,四川中醫(6)1986
由金銀花、紫花地丁、魚腥草、千裏光各30克,黃芪、黨參、連翹各20克,川連10克,甘草6克組成(小兒用量應減少)。
用法:水煎服,每日65438±0劑,分兩次口服。
功能滋補消炎。
方傑多發性癤腫是壹種復發性皮膚化膿性疾病,很難治愈。本病的發生,多由風熱、濕熱、暑熱等外感邪氣,再加上火葬毒、熱毒,或內郁濕熱兼而有之,營衛不和所致。處方中的金銀花、紫花地丁、連翹、魚腥草、甘草用於清熱解毒;川蓮、千裏光解毒燥濕;黃芪、黨參具有益氣養毒、扶正消炎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金銀花、紫花地丁、連翹、魚腥草、白頭翁、川芎、黃芩、黃柏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壹定的抑制或殺滅作用。加入丹參活血化瘀,加入甘草增強藥效。重用黃芪、黨參、白術,扶正固本,提高機體抵抗力,做到“氣血充足而感不到外邪”,治愈後不復發。
主治:多種疔瘡。
內蘊濕熱重者加減黃芩15g、黃柏15g;治療期間仍有新發者,分別加白頭翁20克、丹參20克。氣血兩虛者,加白術20克,黃芪劑量增至30克。局部外用可加三黃洗劑、芙蓉膏。治療期間停用所有西藥。
療效湯報道用本方治療多發性癤腫60例,療程3個月左右,最長5年65438±0例。結果治愈48例(80%),有效65438例(16.7%)。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6.7%。治愈患者中,最大劑量35,最小劑量7,平均劑量20。
二、治癰秘方(11)
2.1加味三興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包括玄參15克、焦山梔子9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清熱解毒的功能。
治療壞疽的方劑多為陽盛證,用金銀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熱解毒;與玄參、焦山治配伍,瀉火清熱可增加清熱解毒之功效,且無寒郁之弊。整個藥方具體有效,效果很好。
【主治】壞疽(腦壞疽),初起紅腫疼痛,根盤堅硬突出,寒熱體熱,或高熱,脈細數,苔白或黃膩。
加入何首烏9克。清熱解毒,促進排便;局部腫脹很厲害,加炙穿山甲、皂角消腫透膿;對於那些濕,藿香,厚樸,茯苓,滑石等。被添加去濕。
功效臨床使用多年,效果相當顯著。
2.2鹿角托裏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由鹿角霜(或鹿角霜)9克,黃芪、茯苓65438±02克,當歸、白芍9克,金銀花65438±05克,遠誌5克,甘草5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壹日三次。
功能是溫養督陽,托裏排膿。
方中用鹿角膠(或鹿角片)溫陽,解郁陰寒;氣、桂、芍、草有益氣血、扶毒透膿之功。和金銀花解毒清熱;遠誌溫散郁結,使陰寒漸消,化膿可透。如果陽氣恢復,毒素清除,瘡就會自愈。
適應癥:壞疽(腦壞疽),表現為瘡面黑燥、麻木、畏寒少熱、神疲乏力、脈細弱,屬氣虛陰燥之證。
陰虛火旺,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g,黃芪加倍。
臨床療效證明是有效的。
2.3黃芪脫毒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由黃芪23g、當歸6g、陳皮6g、澤瀉6g、白芍5g、郁金5g、山藥12g、金銀花、茯苓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壹日三次。
功能:益氣養毒,排膿祛腐。
本方可治癰成膿腐壞,這是由於正氣不足,養不起毒,根松膿散,而不是腐肉。治療宜益氣養毒,排膿祛腐。方中生氣益氣,歸芍有排膿扶毒之功;結合山藥,健脾,可以幫助新肉生長;姜黃和當歸合用有活血消腫的作用;搭配金銀花解毒;茯苓、澤瀉利濕,故能消腫、去腐生肌,符合潰瘍的病機。此方用於治療壹切潰瘍,臨床有效。陰疽致膿清稀,腐屍不脫。我在溫陽脫毒湯和黃芪脫毒湯的基礎上,根據辨證加減,每次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主治】陰疽膿泄清稀,正能量不足盛不下毒,根盤疏松,腐肉不脫。
厭食者加減焦六曲12g、炒肉豆蔻3g、枳殼3g;睡眠不好,加炒棗仁12g;血虛加制何首烏9克。
療效經臨床反復使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2.4金淑活血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由川楝子9克、炒元胡6克、當歸尾6克、陳皮6克、川芎1克、赤芍4.5克、加工乳9克、生甘草2克、金銀花12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具有理氣活血、舒筋活絡的功效。
兒童和婦女大多遭受髂窩出血。多由外感濕熱或感染引起。最終成為邪毒郁結、氣血凝滯之證,故方中用川楝子瀉濕熱,入肝舒筋;與元胡同用,活血行氣,解郁止痛,與主藥同用;少佐川蓮清火解毒;輔以當歸、赤芍、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止痛。金銀花。和甘草。具有理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這個藥方清淡有效。壹般服藥後,疼痛、抽搐的肌肉逐漸放松,再配合適當的理氣祛瘀治療即可消散。
適應癥:髂窩積液,各伴大腿攣縮。
加入木香3克、青皮6克、香附9克。加桃仁9克,紅花3克,皂角刺4.5克,硬血化瘀;熱重,加天花粉9克,反復使用;濕重,加紅菱12g,生薏苡仁12g。
療效經過反復使用和檢驗,效果很好。
2.5歸芪解毒湯
資料來源:唐·《名醫錄》。
它由當歸、丹參、黃芩、穿山甲、皂角刺各12g,生黃芪15g,赤芍、金銀花、連翹各9g,紫花地丁30g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清熱消腫,托裏解毒。
治療熱毒型癰(頭疽)的方劑,多見於中老年。方劑以當歸、丹參、白芍和營活血為主;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黃芩清熱解毒;與活血類藥同用,益氣養毒,尤用於托裏解毒。穿山甲、皂莢攻消腫。諸藥合用,起到清熱消腫,解毒通竅的作用。本方以解毒消腫為主,輔以托裏,用於熱毒癰之癥,每次效果良好。
主治:熱毒癰(帶頭癰)。
32例治愈。療程最短15天,最長60天。
2.6扶正解毒湯
資料來源:唐·《名醫錄》。
由黨參12g、白術9g、茯苓12g、甘草3g、當歸12g、生地15g、川芎、赤芍、金銀花、連翹、黃芩各9g、黃連6g、皂角、穿山甲各12g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益氣養榮,清熱解毒。
該方劑可解決因年老體虛氣血不足引起的癰(頭壞疽),多見於年老或久病體虛者。治療宜益氣養血,清熱托毒。本方由八珍湯加味而成。處方用四王(神、舒、靈、草)補氣,四物(歸、地、少、熊)補血,合為八珍湯,補益氣血,強身健體。加入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瀉火;皂角和穿山甲攻消腫。諸藥合用,* * *起到益氣養榮,清熱養毒的作用,所以具有多重功效。
主治:頭癰(癰)由於氣虛。
有療效治療52例,治愈51例。1例死於老年體虛並發紫癜性腎炎引起的腎功能衰竭。
2.7滋陰清湯
資料來源:唐·《名醫錄》。
由生地15g、麥冬、白芍、天花粉12g、玄參9g、黃芪18g、皂角、穿山甲12g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滋陰生津,清熱解毒。
方藥解頭癰(陰虛型癰)多見於糖尿病患者。宜滋陰生津,清熱托毒。生地黃、麥冬、白芍、天花粉、玄參用於滋陰清熱。黃芪益氣解毒;皂莢、穿山甲攻消腫,結合黃芪出毒。所以如果用於臨床,每次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45例有療效,44例治愈,1例死於敗血癥。
2.8雙活祛寒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它由獨活3克、防風3克、秦艽和當歸9克、赤芍5克、法半夏6克、白芷3克、阿莎麗1克、金銀花12克、炙僵蠶12克、茯苓9克、川牛膝9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解表散寒,活血消腫。
解陰疽方由於多種因素,如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外感風邪、寒濕侵襲,內蘊積滯,以致氣血凝滯,不能發散,或由於情誌內傷,肝氣郁結。故方中用獨活、防風、阿莎麗、白芷解表、祛風散寒,劑量宜輕,不以發汗為目的,以開口通絡為目的;當歸和白芍用於促進血液循環;僵蠶散結,秦艽祛風除濕,達到祛邪消腫的效果。是這種外感病證的內消方。
主治:陰疽初起(深部膿腫早期),局部色白質硬,不痛或似瘡,冷,苔薄白或膩,脈沈細。是半陰半陽的證候。
療效臨床使用多年,效果很好。
2.9和英脫毒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由黃芪9克、桂枝4克、炒當歸9克、白芍9克、炒甘草6克、金銀花12克、陳皮6克、茯苓9克、炒僵蠶12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功能:益氣、和營、消腫。
本方可以解決深部膿腫,有些表邪已被解決,但有些是硬結。方中用生西氣補氣;當歸、赤芍養血活血;用桂枝和甘草調理營衛;金銀花解毒通絡;陳皮調氣;僵蠶分解;茯苓利濕,從益氣和營中達到溫經通絡、化瘀散結的作用,並含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使內消或由深而淺。此方還可用於潰爛後的持續腫脹,也可達到消腫解毒的效果。
適應癥:深部膿腫。有些外邪已解,但有些已硬結,根部疏松,尚未化膿。脈弦細或重而強。大部分是因為正氣不足,不能將有毒物質轉化為藥物或不能持有有毒物質。
療效經過反復使用和檢驗,效果很好。
2.10膿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由黃芪12g、當歸9g、白芍9g、皂角9g、金銀花12g組成。、烤指甲板4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托毒透膿之功。
偏方可以解決深部膿腫,不治療會使膿,每次都是涼的,會變成熱的。如果失去了內消的機會,化膿向外滲透,深入淺出,不沈入筋骨才是規律。該方用生黃芪益氣養毒;當歸、白芍養血活血。當它們壹起使用時,它們在支持毒和滲透方面特別有效。輔以金銀花和甘草。美甲片和皂角刺攻擊並排出膿液,幫助滲透力量。用* * *起到扶毒透膿的作用。
適應癥:深部膿腫化膿期。加減配合外治藥物輔助的證候,其療效開始顯現。
反復使用療效好。
2.11舒淇蕭中湯
來源淩·《臨床證據記錄》
由炒柴胡4克、川芎4克、赤芍4克、當歸6克、青皮6克、炒枳殼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蠍1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具有理氣通絡、活血化瘀的功能。
脅肋深層膿腫多為情誌內傷所致。當歸、川芎、赤芍用於活血化瘀。柴胡、青皮、香附、枳殼理氣解郁;輔以金銀花,解毒通絡;蠍子尋風散結。其中柴胡和青皮都是脅肋部的導經藥,用於將藥物引導至患處,疏通氣機,促進內消。
適應癥為深部膿腫(脅肋壞疽、肋壞疽)。
如果局部皮膚微熱,或者舌苔幹膩,脈有力,則是積滯久化為火的征兆,勢必引起流膿。此時應加入牡丹皮6克,焦山梔9克,龍膽草2克,茯苓12克,以清化郁火,力爭內消。
療效在臨床上反復使用,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上述淩家方的後記也是作者常用的。在臨床應用中,筆者習慣用古方加減治療。雖然經常有效,但有些並不理想。自擬靈方經臨床驗證有效,療效較前有所提高。確實是臨床經驗的良方。致病因素層次不同,證候不同,疾病的發展演變也不同,很難讓其中的壹部分人獨攬全部功勞。所以臨床上有很多可供選擇的處方,加減治療,防壹方,或用證改方。要方證結合,無虛治,療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