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薄荷茶
用於目赤腫痛,伴有頭暈腫痛,口苦咽幹,面紅易怒的“肝火”。可以試試用菊花10g,金銀花5g,薄荷3g開水沖服,可以清肝明目。
吳梅麥冬茶
有的人愛上火,吃油炸的、辣的、餅幹、幹果都會上火。這時候他們不僅要“去火”,還要補陰,因為他們的“火”多是陰虛引起的。可以用烏梅和麥冬泡茶。這兩種藥合在壹起,壹個是酸的,壹個是甜的,正好體現了中醫說的“酸中帶甜化陰”,能化陰液養陰。
蘿蔔、蓮藕和梨汁
白蘿蔔、梨、蓮藕都有潤肺化痰、生津止咳的功效。三者結合起來有非常好的防燥祛火的效果。準備白蘿蔔100g,蓮藕100g,梨1個。先將白蘿蔔、蓮藕洗凈切條,梨洗凈去核切碎,然後放入榨汁機榨汁(不用瀝水),再加入蜂蜜根據自己的口味調味,每天兩次,現喝現喝。
百合豆漿
口鼻幹燥,幹咳無痰,這些都是肺燥的表現。去超市買些百合幹,用黃豆泡壹下,然後榨成豆漿喝,味道特別。
羅漢果茶
將羅漢果去殼2~3片,加入胖大海1片,用開水沖泡,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飲用,可清胃涼血,對牙齦腫痛、口臭、喜冷飲、舌紅苔黃等癥狀非常有效。
冬天上火要學會降火。
經常揉揉肚子
面對上火引起的便秘,可以嘗試輕輕揉揉肚子,增加腸胃蠕動,排便後內熱往往會消散。方法是:壹只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向外畫圈,持續5分鐘以上,直到腹部微熱。早上和睡前按摩效果更好。
在房間裏放壹盆水
冬天,上火多是因為幹燥。幹燥的空氣除了給身體補水,還要加濕,有利於身體抵抗病菌的威脅。可以用加濕器,放壹盆水,經常開窗通風等。,確保濕度在30%到60%之間。
多喝水
喝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冷卻身體燥熱,緩解煩躁。建議每天至少喝1200ml(大概兩瓶礦泉水)。
早睡晚起。
熬夜會消耗殷琦,肝臟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引起頭暈目眩、眼睛幹澀、易怒、目赤等肝火癥狀。冬天,睡眠時間要適當延長。建議晚上10前睡覺,早上6點後起床。
按摩降火穴
按壓三個穴位往往有降火的作用:趙海穴,位於足內側,內側踝尖下方;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1/3處及兩側足緣連線處;合谷穴是虎口。按摩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用力。以5~10分鐘感覺輕微酸痛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