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人:王
床位數:40張
物理位置:1,診所:1號樓8樓;2.病房:3號樓6樓
電話:1,門診:(0571)87236337;2.病房:(0571)87236894(醫生);(0571)87236891,87236892(護士)
郵箱:zyyent @ 163.com
崗位職責60年來,隨著醫院的快速發展,科室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該科在耳鼻咽喉科領域開展了各種手術,特別是聽力重建、全喉切除和聲帶重建、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的聲帶切斷術、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音和音疾病的治療。
1986在全省首次開展全喉切除術後氣管食管瓣發音重建術。
1996,在全省率先開展半導體激光治療耳鼻咽喉疾病新技術。
從65438到0997,在科室原有發展的基礎上,為了尋找新的突破口,選擇了耳鼻喉科過敏領域,該領域在當時省內研究並不深入,且受環境因素影響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引進當時國際先進的Famassia公司血清過敏診斷儀。該項目填補了省內空白,改變了以往過敏診斷單純依靠有創檢測的局面,開創了過敏性疾病無創診斷和體外過敏原檢測的方法。為過敏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基於此,我科開展了大量過敏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異性IgE與過敏原皮試陽性率的對比研究;鼻息肉與過敏反應關系的研究:抗組胺藥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效果:局部應用噴鼻激素的效果觀察。目前部門在該領域的研究在省內具有領先水平。王主任醫師成為省內同行公認的過敏性疾病診治專家之壹。1997以來,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國內過敏學術會議。
同年,該科成立了過敏門診,徐瑩瑩醫生作為該門診的主任醫師,在過敏性鼻炎的診斷和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5438-0999科室開設鼾癥門診,後有潘蔚醫生、周水紅醫生坐診,對鼾癥、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患者進行綜合診療和手術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2002年初新引進了先進的耳聲發射儀,使該科完成了由全功能聽力計、聲阻抗計、聽性腦幹誘發電位、耳聲發射等先進聽力儀器組成的聽力檢測設備,為耳科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002年,我國首次成功實施單側聲帶切斷術,治療雙側喉返神經外展麻痹。
2007年,我作為多中心合作單位,參與了國家“十壹五”重要課題“變應性鼻炎規範化診斷與防治策略研究”,並作為負責單位承擔了兩個子課題“變應性鼻炎的診斷與操作規範”&“各種檢查方法的相關性研究”。
學籍科先後獲得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委、省衛生廳、省中醫藥管理局等多個項目。在SCI收錄雜誌和國內核心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該科現任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王主任醫師是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等十余種國內主要專業綜合性期刊的編委。林珊主任是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的學科委員和秘書長。周水紅主任是浙江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青年委員。
目前該科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碩士學位點。完成大量的臨床教學(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專科)和高級醫師的培養。對本省耳鼻喉科的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技術優勢目前,科室配備了各種國產或進口的先進儀器設備。包括進口手術顯微鏡、手術電鉆、直視兒童支氣管鏡、電視動態喉鏡、纖維鼻咽喉鏡、鼻竇內窺鏡、內窺鏡吸引切割動力系統、電子聽力計、聲阻抗儀、耳聲發射儀、腦幹誘發電位儀、鼻功能測試儀(鼻聲反射和鼻阻力測定)、PSG多導睡眠圖監測儀、多功能治療臺。研究方向1,過敏性鼻炎的診斷與治療及研究進展。
2.頭頸部腫瘤的臨床生物學行為
3、喉功能
本科課程以各種耳鼻喉科和頭頸手術為特色:
耳科配有多臺進口手術顯微鏡和高速手術鉆,足以保證各種耳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鼻科配備鼻內窺鏡和動力系統,保證功能性鼻外科的開展,最大程度保留鼻部正常生理功能,減少復發。喉科開展了各種保留喉功能的喉部分切除術,使手術既能根除病竈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發聲功能,提高了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全喉切除及氣管食管瓣造口重建”研究項目獲1998年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科技進步優秀獎,為全喉切除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提供了有效方法。近年來,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雙側聲帶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首次單側聲帶切斷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解決了呼吸困難,又保留了良好的發聲質量。該成果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省內早期全麻下下呼吸道異物取出術,明顯提高了小兒呼吸道異物取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近年來,為了與國際接軌,該學科逐漸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方向發展。學科診療範圍逐年擴大。過去很多不屬於本科範疇的頭頸疾病也相繼開展,拓寬了專業領域,進步很大。
1.經過10年的潛心研究,以主任、王主任為組長的全喉切除術後發聲重建課題組完成了全喉切除術後發聲重建項目,並順利通過鑒定,於1998年獲得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優秀獎。這壹成果至今已應用於臨床,大大提高了喉癌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從2000年開始探索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的治療方法,經過三年的努力,在王主任的主持下,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單側聲帶外展麻痹切斷術”手術方法。這種方法既解決了各種原因引起的雙側聲帶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難,又很好地兼顧了患者的聲音質量。這種手術方法比以前治療這種疾病的所有方法都簡單。2002年6月,該成果通過了由來自第二軍醫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3名博士生導師和4名碩士生導師組成的專家組的鑒定。結論是該運算為國內首創,占據國內領先水平。
3.王主任主持的“單側聲帶截肢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科技成果獲2004年浙江省醫學科技成果進步獎三等獎,2004年浙江省科技成果進步獎三等獎。
4.《喉嚨檢查法》2004年9月獲第三屆高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二等獎。
5.2006年3月喉檢法首屆“衛生部優秀醫學視聽教材及CAI課件獎”壹等獎。
6.王主任、周水紅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在頭頸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獲2008年浙江省衛生廳科技創新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參評作品:①金健醫師-耳鼻喉科分冊2006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②過敏性鼻炎2006人民衛生出版社③藥源性疾病基礎與臨床1997人民衛生出版社④中國老年醫學大百科全書2000浙江教育出版社。
8.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其中多篇被SCI和IM收錄。
專家介紹了王、、林珊、周水紅、盧玉玉、玲玲、、陳海紅、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