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壹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張學誌告訴我們,胃癌發生前有兩個炎癥階段,即癌前病變階段。這時候如果診斷準確,就可以阻斷甚至逆轉病情,讓癌癥不至於發生。那麽現代中醫是如何通過“鏡診”來治療癌前疾病和預防胃癌的呢?
在胃癌出現之前,實際上有兩個階段的疾病。第壹階段很普遍,甚至人人都有出現,第二階段也有很大比例,尤其是中老年人。
那麽,這兩個階段的特殊癥狀是什麽呢?專家帶來了壹份全國癥狀統計,總結了與兩個階段相關的八種癥狀。
消化道疾病八大相關癥狀:上腹痛、腹脹、飯前飽脹、早飽、反酸、惡心、噯氣、嘔吐。
當這些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尤其是長期腹脹時,要及時就診。
胃癌的起點往往與非萎縮性胃炎有關。炎癥是大多數胃病的早期表現。雖然離胃癌還很遠,但是等到後來再去關註就來不及了。
在這個階段,大部分胃鏡表現為黏膜發紅、腫脹甚至糜爛出血。中醫認為胃火,處於脾胃實熱階段,所以會出現很多脾胃實熱的癥狀。
脾胃實熱癥狀:腹脹、四肢嗜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發黃、皮膚瘙癢,或體熱波動、出汗、舌紅、苔黃膩。
對於非萎縮性胃炎或者脾胃實熱的人,張主任為大家推薦居家調理的方法。
衛青湯
由百草湯3g、白茅根3g、陳皮3g、蒲公英(鮮6g或幹3g)組成。
白藥湯(茶制五倍子)有清肺化痰、清熱解毒的作用,白茅根有清熱利尿的作用,有助於控制幽門螺旋桿菌、陳皮和胃,蒲公英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水煎服後代,飲茶。
鮮蒲公英還可以用面粉制成糊狀,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不建議脾胃虛寒者、怕冷者或有陳舊慢性胃病者食用。
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疾病的壹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此時內鏡下胃黏膜常呈蒼白色,可出現黏膜萎縮、下陷、腸化生、瘤形成等病理改變。
結腸鏡下萎縮性胃炎
中醫認為,萎縮性胃炎與脾胃虛弱有關。當我們衰老等因素導致胃中氣血不足時,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進而容易出現痰瘀等有形物質,增加患癌風險。患者通常會出現與脾胃虛弱有關的癥狀。
脾胃虛寒癥狀:飲食減少,食後腹脹,四肢浮腫,便溏,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
對於萎縮性胃炎或脾胃虛寒的人,張主任為大家推薦了治療方子和家庭調理方子。
中醫藥治療萎縮性胃炎
包括黃芪、茯苓、白術、甘草、陳皮、半夏、香附、三七、郁金、丹參。
具有健脾、活血、解毒的功效。
簡雲間
家庭調理可以用雲劍煎,可以健脾活血。
由黨參6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三七3克組成。
用法:以水代茶煎服,或取汁煮粥。
有胃痛等實證問題的禁忌人群不建議食用。
保健對於了解疾病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北京衛視《保健堂》為您帶來關於疾病的科普。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