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性溫和,味苦甘,有潤肺滑腸、降氣利濕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大腸氣滯、幹澀、小便不利、腹部浮腫、四肢浮腫、腳氣等癥狀。
淺談中醫古籍
本草補:陰中之陽。破血潤燥。
《本草綱目》:於立人味苦潤澤,性健,可降氣利水。《宋史·錢乙傳》中寫道:壹個奶媽因為驚嚇而生病,但當她康復後,她的眼睛卻無法閉合。乙:把梅子酒煮了讓妳醉,妳就好了。因此,眼系統與肝膽相連。閑了會生氣,膽卻不下去。梅子可玄,以酒入膽,去膽,則目可迷離。這是壹個很好的封面。
《凈月全書》:味苦辛,陰有陽,性潤澤降。故能行氣消食,利水道,消除因四肢腹水、腸內氣滯、關內燥澀、便秘、血瘀、積食等引起的水腫。凡熱盛燥者婦孺皆可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
1.仙茅素有很強的瀉下作用,能顯著促進小腸運動。
2.從歐李中提取的IR-A和IR-B蛋白成分具有抗炎和明顯的鎮痛作用。
3.烏梅仁中所含的皂甙有祛痰作用,有機酸有鎮咳祛痰作用。
4.烏梅酊對實驗動物有壹定的降壓作用。
5.烏梅仁中含有的煙酸(維生素B族)能促進細胞代謝,擴張血管,可用於防治糙皮病及類似維生素缺乏癥。
6.烏梅具有壹定的抗驚厥作用。
7.烏梅中的大量皂甙能破壞紅細胞,引起溶血。苦杏仁苷的大量使用可使延髓中樞先興奮後麻痹。
8.姜黃素有壹定的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