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原名黃帝八十壹難經,又稱八十壹難經,是較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關於作者和寫作時間,歷來眾說紛紜。壹般認為該書的成書時間不晚於東漢,其內容可能與秦越人(扁鵲)有關。
難經中的“難”字,就是“難問”或“難”的意思。全書* * *八十壹難,以問答的方式對中醫的壹些理論問題進行探討和論述,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穴位、針灸、病證等。
2.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52卷。明代李時珍(東壁)成書於嘉靖三十壹年(1552)至萬歷六年(1578),三次改稿。這本書是以“循綱”的文體寫成的,所以取名《綱》。以《證本草》為藍本進行修改。前言相當於總論,敘述本草的主要書籍和藥性理論。
《歷代本草》卷介紹了41種明代以前的主要本草。第二遍收集了明代以前關於藥物陰陽氣味、五味禁忌、標本陰陽、盛衰、補瀉、引經據典、各種用藥禁忌的論述,其中以金元時期居多。
第3 ~ 4卷為“百病指示藥”,沿用了《證型本草》中“百病通用藥”的老例,以邪為綱,列出了適應癥的名稱和主要功能,相當於壹本臨床用藥手冊。
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為兩部分:靈樞和蘇文。它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也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壹。另外三部是《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是國內影響較大的醫學著作,被稱為醫學始祖。
4.《傷寒論》
《傷寒論》是張仲景所著的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壹,壹直是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壹。2003年非典期間,這本書和張仲景再次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
《傷寒論》系統分析了傷寒的病因、癥狀、發展階段和治療方法,創造性地建立了按六經分類辨證論治傷寒的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收集各種書籍,集中畢生精力,寫成了《傷寒論·雜病》壹書。中醫所指的傷寒,其實是所有外感疾病的總稱,包括鼠疫這種傳染病。這本書大約寫於公元200 ~ 210年。在那個紙還沒有廣泛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時代,這本書很可能是寫在竹簡上的。
5.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草經》,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壹。作為現存最早的中醫著作,源於神農世家,代代相傳。東漢時集結成冊,時間不短,不是壹個人寫的。
它是當時眾多醫學家對藥理經驗專著的收集、總結和整理,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第壹次系統總結。中醫的大部分理論和配伍規律以及“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醫藥理理論發展的源泉。
百度百科-難學經典
百度百科-本草綱目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
百度百科-傷寒雜病論
百度百科-神農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