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名稱:粉筆灰(本經)、希望灰(別錄)、石灰(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爻二丫)、鍛石(日華子本草)、石鍛(本草圖經)、礦灰(綱目)。熟石灰也叫熟石灰。
成功
功效:祛濕,殺蟲,止血,止痛,吃肉。
物主
治療:治療疥瘡、濕瘡、外傷出血、湯火燙傷、痔瘡、脫肛、疣。口服止瀉止帶。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①經典:“辛溫。”②舒本草:“有毒。”(3)《日本草藥》:
“甜,無毒。”①《本草求真》:“入肝脾。”②本草綱目:“始於太陰、厥陰經。”
用法用量:外用:研磨塗抹,或用水溶解澄清後洗凈。口服:服用丸劑、散劑,或溶於水取清液。
忌用藥:上火、胃熱者及孕婦禁用。
藥物配伍:與明礬、收斂、止血、止痛;用茯苓,健脾止瀉;用五倍子,解毒療傷。伏硫、除錫、除暈、制雄黃、制鹽砂。
臨床應用
①慢性氣管炎的治療
取0.5公斤石灰,加入5公斤純凈水,攪拌沈澱24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壹日三次,每次20 ~ 30ml。或者再考壹次
將0.5公斤黃芩煎煮兩次去渣,將藥液濃縮至約200毫升,加入石灰溶液中使其為2000毫升,黃芩含量約為65438±00%。壹日三次,每次20 ~ 30ml。
②下肢潰瘍的治療
取老石灰除去浮垢,研成細粉,敷在傷口上。使用時,先清洗創面;上藥後,用硼酸軟膏包紮。如果傷口潮濕滴水,可以單獨使用粉末。還可用於治療持續性外傷、凍傷和燙傷。
③治療燒燙傷。
取1 kg生石灰,放入鍋中,加入1250 ml冷開水,待石灰潮解成糊狀時,輕輕搖動鍋使石灰下沈,從上層取500 g左右無渣石灰乳,加入8個蛋清攪拌成果凍樣,再加入60 ml香油,攪拌均勻,即得“石灰乳”。
使用時,先用鑷子將傷面浮皮壓平,保持水皰和焦痂不動,不要用任何藥液消毒;取3 ~ 4層比傷面大的紗布,鋪1 ~ 1.5 cm厚的石灰乳,貼在傷面上,包紮固定,松緊適宜。48小時後,藥膏會凝固。如傷口在頸部、腋窩或腘窩處,應厚敷藥物,包紮後48小時內傷口不可屈曲,以防藥膏脫落,皮膚粘連。10 ~ 15天拆紗布和石灰乳,水泡吸收,焦痂自行脫落。對於燒傷面積大、創面感染的患者,應及時控制感染,防止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④治療頭癬。
取半碗新鮮風化石灰,加水至1碗,攪拌沈降3分鐘,取上層乳液,加入約4滴桐油,劇烈攪拌,去除多余水分制成糊狀,塗於患處。治療60多例,壹般只需幾次就能得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