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副傷寒主要攻擊幼雞,常造成大量死亡。成雞多為隱性或慢性感染,但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明顯降低。該疾病的特征是病雞腹瀉、消瘦和結膜炎。此外,該病是壹種人、畜、禽疾病,主要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1)流行特征
各種家禽、野鳥均可感染此病,並可相互傳染。雞、雛鴨、小鵝非常易感,常發生暴發性流行。鼠、蠅是副傷寒菌的主要攜帶者,是傳播該病的重要媒介。受感染的家畜會引起腸炎和敗血癥,屬於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壹種。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禽、染病禽和其他染病動物,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病禽糞便排出的病原體汙染周圍環境,從而傳播疾病。該病也可通過種蛋傳播,蛋殼表面汙染的細菌可進入雞蛋,侵入蛋黃。在孵化期間,它還會汙染孵化器和孵卵器,並在幼鳥群中傳播疾病。帶有細菌的飛沫可能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在胚胎期和孵出期感染該病的雞,往往在4 ~ 5日齡發病。這些患病雛雞的排泄物感染其他共同生活的雛雞,發病時間為10 ~ 21日齡以上,死亡高峰為10 ~ 21日齡。後來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漸產生耐藥性,雛雞和成雞很少發生急性副傷寒,壹般為慢性或隱性感染。
(2)臨床癥狀
此病潛伏期為12 ~ 18小時,有時稍長。其急性病例(敗血癥)主要見於幼雞,慢性病例多見於幼雞和成雞。在保溫箱內感染的急性病例,往往在孵化後幾天內發病,壹般無明顯癥狀死亡。10日齡以上的雞,身體虛弱,羽毛松散,無精打采,頭翼下垂,縮頸閉眼,似昏睡狀態。食欲不振或消失,飲水量增加。怕冷,靠近熱源或擁擠。腹瀉,水樣便,肛門周圍糞便汙染。壹些人患有眼炎和失明,壹些人呼吸困難。病程1 ~ 2天。按全組計算,死亡率為10% ~ 20%,嚴重時可達80%。
成年雞壹般不會出現急性病例,往往是慢性攜帶者。病菌主要存在於它們的腸道內,較少存在於卵巢內。有時可見成雞食欲降低,消瘦,輕度腹瀉,產蛋量減少,孵化率下降。
(3)病理變化
急性病例往往沒有明顯的病理改變。病程長可見腸黏膜充血、卡他性腸炎、出血性腸炎,尤其是十二指腸段腸壁增厚,盲腸常被黃白色豆渣堵塞。肝臟腫大充血,有針尖大如小米大黃的白色壞死病竈。脾臟大,膽囊腫大,充滿膽汁。心包炎很常見,心內膜中積聚了漿液性纖維素炎癥。
成年雞慢性副傷寒的主要病理變化是腸粘膜潰瘍或壞死,肝、脾、腎有不同程度的腫脹,母雞卵巢有類似慢性痢疾的病理變化。
(4)預防和控制措施
預防該病的兩個重要措施:壹是防止各種動物進入雞舍,防止其糞便汙染飼料、飲用水和養雞環境;第二,蛋和孵卵器要仔細消毒。小雞孵出來時,不要讓它們在孵卵處呆太久。其他預防措施同雞白痢。
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環丙沙星等藥物對本病有效。育雛時,該藥用於預防雛雞白痢和副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