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高粱放入浸泡池中,在水中浸泡24小時。
2.烹飪
泡好的高粱放在鍋裏煮,俗稱蒸高粱米,簡稱蒸飯。
3.冷卻
高粱米煮好後用傳送帶送到冷飯機,在運輸過程中加入谷殼,這樣高粱米不會太粘,加速冷卻。
4.Mix曲
將冷卻後的混有谷殼的高粱米送入制曲機,加入顆粒狀的制曲粉,使高粱米和制曲粉通過制曲機混合均勻,然後倒入發酵罐中。
5.發酵
經過10天的發酵,葡萄酒被蒸餾。
6.蒸餾(第壹種酒)
將發酵好的高粱米手工倒入蒸餾鍋內,進行蒸餾,得到第壹次酒。因為第壹種酒有壹種高粱的香味,所以必須要勾兌才能提升口感和風味。
7.再攪拌,再發酵。
第壹次蒸餾後,高粱渣出鍋,用谷殼冷卻,與曲粉混合,送入發酵罐再發酵12天。
8.二次蒸餾(第二瓶酒)
第二種酒高粱味少。更香更醇更滑。
在蒸餾過程中,酒液流出,第壹次蒸餾的酒精濃度在80%以上,稱為酒頭,以後逐漸下降,酒精濃度20%~40%為酒尾。白酒按酒精濃度分別收集儲存,60-70%為大曲酒,50-60%為高粱酒。
9、混合和灌裝
為了使白酒質量均勻,迎合消費者口味,就要進行勾兌,也稱勾兌。不同的酒精濃度、蒸餾和年份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以達到色、香、味的平衡。然後裝在玻璃瓶或磁瓶裏,灌裝前需要在酒窖裏存放幾天(壹般6個月以上),讓新酒的辣味經過陳釀(熟化)去除不良口感,改善口感。
擴展數據
從釀酒技術來看,自秦漢以來,我國制曲釀酒技術得到了進壹步發展。大曲以糧食、豆類為原料,作為培養微生物的載體。上面培養了大量的黴菌和酵母菌,同時起到醇化和糖化的作用。酵母是壹種重要的發酵微生物,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曲的種類很多,不同種類的酒曲可以達到不同的出酒率,使成品酒具有不同的風味。“曲為酒之骨”,制曲選曲是釀酒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酒習慣用曲名命名,如大曲酒、小曲酒等。
大曲因其成品形似大磚而得名。大曲以小麥、大麥、豌豆為主要原料,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微生物在繁殖過程中分泌的各種酶,以及微生物分解大曲原料形成的代謝產物,如氨基酸等。小曲的空白很小,形狀大小不壹。它以大米、小麥、米糠等原料為主,中草藥為輔。
小曲制作時自然選擇培養菌種,在原料處理和藥材上為有效菌種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接種酒曲後,有效菌株大量增殖。大曲和小曲在釀酒時都具有糖化和發酵的雙重作用。
百度百科-釀造
百度百科-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