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說法:“黃鱔參夏”。黃鱔的營養特點是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可形成人體各種器官組織的細胞膜,並含有壹種特殊的物質“鰻素”,可降低和調節血糖。中醫認為它性溫味甘,能祛風活血,壯陽補虛,強筋骨。夏鰻在微暑前後壹個月內最能滋補人,腹部大而黃者為佳。用中藥北芪、大棗、黑豆燉制而成,是夏季清涼滋補的佳品,特別適合女性和中老年人補血。
材料:北芪20克(中藥店有售)、大棗4枚、黑豆80克、黃鱔400克、豬蹄筋100克、生姜4片。
烹飪:黃鱔用熱水或鹽洗凈去粘液,宰殺,炸至微黃,濺少許水;豬蹄筋洗凈,切塊;其余的東西都稍微泡了壹下。將陶罐放在壹起,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用猛火煮2小時左右,再加鹽。適合3~4人。
枸杞燉黃鱔食材:黃鱔500g。
輔料:黃芪20g,枸杞10g。
調料:姜3g鹽3g味精1g胡椒粉1g各壹個。
練習:
1.將黃鱔宰殺,去內臟,切成5厘米長的段,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
2.將黃芪和枸杞分別用水洗凈;
3.將洗凈的黃鱔段、黃芪、姜片放入燉鍋內,倒入雞湯煮沸,撇去表面浮沫;
4.加入枸杞,蓋上蓋子,小火燉40分鐘左右;
5.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口味。
特色:這道菜味道極佳,鰻魚肉鮮嫩,是冬季進補佳品。
1、北芪黃鱔湯:500g黃鱔;幹山藥15g;紅棗6枚;瘦肉200克;壹小塊陳皮;北齊:20g生姜3片;8碗水(3-4人)
1.購買黃鱔時,請師傅切好,清洗幹凈,用刀背刮掉表皮的“滑汩汩聲”,泡上。不要刮,泡上擦幹凈;
2.瘦肉洗凈切塊,用清水浸泡;
3.將黃芪、山藥、大棗洗凈,拍平大棗去核;
4.陳皮洗凈,刮去果肉;
5.燒開水,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然後轉小火煮壹個半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補益氣血,強健筋骨,滋補肝腎,降血糖。特別適用於產婦坐月子期間的食療和補氣血。但黃鱔迎風而動,皮膚病癢者忌食;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支氣管哮喘、紅斑狼瘡等,要慎食;另外,痢疾患者如果疾病屬於虛熱或熱證初愈,也不適合食用。
2.桑寄生蘆根鱔湯:具有清熱利濕、益氣養陰的功效。雲南中草藥有記載,慢性肝炎可用此法治療。桑寄生是壹種常見的民間藥材,具有健脾補腎、強筋壯骨、祛風濕、疏通經絡、養血安胎的功效。《醫林綱目》蘆葦說它能“潤澤循環水”,黃鱔、別祿則認為它“主補中焦,養血”。
材料:桑寄生60g,蘆根30g(中藥店有售),黃鱔2-3片,生姜3片。
烹飪:將桑寄生和蘆根洗凈浸泡;將黃鱔宰殺,切成段,將生姜放入沸水中,洗凈(即“飛水”)。壹起放入泥鍋中,加入清水2000毫升,大火燒開鍋後,改為文火約1.5小時,加入適量鹽。
3、胡愛山鱔魚湯::鱔魚山藥、香菇、香菜調料:鹽、味精、糖、胡椒粉、料酒。
1.黃鱔用面粉洗凈去粘液,鍋中加水,加料酒,放入鱔魚段,焯水片刻;
2.將山藥切成滾刀塊,焯水後存放,炸至表面微黃後存放備用;
3、鍋內留底油,香蔥姜爆香後放入香菇鱔魚,加入料酒,倒入適量開水,放入山藥燒開,再小火煨5分鐘,加鹽、胡椒粉、糖、味精調味,撒上香菜。
4、黃芪南詔黃芪湯:能溫脾胃,補氣血,補虛損。
材料:黃芪20克,大棗8枚,黃鱔500克,豬肉300克,生姜3片。
蒸煮:將黃芪和大棗洗凈,略浸泡,去大棗核;豬肉洗凈不用刀;將宰殺後的黃鱔洗凈,放入熱水中,撈出,洗去粘液,擦幹水分,用鹽腌制15分鐘,煎至微黃。放入放有生姜的陶罐中,加水2500毫升(10碗),用武火轉文火煮2小時左右,加入適量鹽。
5、鹹鱔魚湯:野生鱔魚500克。私房臘肉(大腿肉)100g,蒜頭壹些,其他壹些調料。
1)首先將臘肉切成薄片,瀝幹水分備用。
2)將黃鱔宰殺,切成段,洗凈備用。
3)開始炒菜,放入鱔魚段和臘肉片,再放入蒜、鹽、黃酒等調料。這裏壹定是水多,調料少。因為慢火。所以壹開始我放了很多,煮的時候會變得很鹹。
燒開後,把火減到最小,慢燉。做菜的時候去掉上面的泡沫。
壹般煮30分鐘,湯就會變成乳白色。這個時候先吃鹹頭安個人口味再調味。最後煮開就可以吃了。
6、川芎當歸黃鱔湯: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川芎10g,當歸12g,黃鱔200g,桂枝5g,紅棗5枚。
調料:鹽。
1.將川芎、當歸、桂枝洗凈;紅棗洗凈,浸泡,去核;
2.將黃鱔剖開,去內臟,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煮,撈出過冷水,刮去粘液,切成長段;
3.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然後文火燉2小時,加鹽調味。
溫馨提示:川芎性溫,其“川芎嗪”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還有活血祛風的作用。
健康提示:黃鱔應選用新鮮的黃鱔烹制,不宜使用已經死亡數小時的黃鱔,否則食用後會引起中毒。
特點:此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散風、止痛的作用。用於冬季治療產後瘀血腹痛、風寒濕痹。
適合人群:所有人都可以吃。尤其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孕婦和體弱多病者,尤其適合多吃。
功效:川芎性溫,味辛,有活血祛風、止痛化痰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味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潤腸、調經、止痛的功效。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養血、補虛、強筋骨、祛風除濕的功效。桂枝性溫,味辛,性心、肺、膀胱經甘,有發汗解表、溫經通陽之功。大棗性溫味甘,有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