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頭痛血瘀證[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總結瘀血頭痛為病證名稱【1】。是內傷,頭疼。即瘀血阻滯證頭痛[2]。指血瘀,表現為持續頭痛、固定痛、刺痛樣痛,或有頭部損傷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3]。參見“頭痛”。可見於血管性頭痛、腦震蕩後遺癥等疾病[1]。
4瘀血頭痛的病因病機頭部外傷或長期病患絡引起的頭痛[1]。仆跌外傷,久病入絡,氣滯血瘀,血脈瘀阻,不行則痛,每次都頭痛[4]。
5瘀血頭痛的癥狀頭痛持續時間長,疼痛固定,時斷時續。疼痛如針刺,或者有頭部損傷史。面色晦暗,舌質紫帶瘀斑,苔薄白,脈細或澀[4][1]。
在《林逸改錯》中,頭痛“無表證,無裏證,無氣虛痰阻,突進突進,無良方”,屬血瘀[1]。
6證候分析:久病入絡,或頭部外傷,瘀血停滯,脈絡不暢,故頭痛持續時間長,疼痛局限,且似錐刺。舌質紫,脈細澀,表現為瘀血內阻。[4]
7瘀血頭痛的治療7.1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4]
7.2治療瘀血頭痛的方劑常用通竅活血湯和血府逐瘀湯[1]。氣虛者加黃芪,劇痛者加全蠍、蜈蚣、地龍、白芷[1]。
可以用通竅活血湯【註】通竅活血湯(《益林改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麝香、老蔥、鮮姜、大棗、酒。本方用桃仁、紅花、川芎、白芍活血化瘀,麝香、生姜、蔥白溫脈。可加入郁金、石菖蒲、阿莎麗和白芷,以理氣開竅、溫經止痛。如果頭疼的厲害,可以添加昆蟲搜索的產品,比如蠍子,蜈蚣,土鱉蟲。慢性病、氣血不足者可加入黃芪、當歸。若頭痛緩解,但有頭暈、健忘、失眠、多夢等癥狀,可去除麝香,加入何首烏、枸杞子、熟地黃、石菖蒲、酸棗仁、天麻,養心安神、補腎平肝。[4]
7.3針刺治療瘀血頭痛7.3.1處方及壹治原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處方: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陰交。
方壹:瘀血阻滯經絡。根據“痛為所失”、“血為決定因素”的治療原則,選擇阿是穴進行通絡,祛瘀。合谷行氣通絡,祛瘀止痛,促進血海氣血循環;三陰交健脾疏肝,行氣通絡。
配穴配證:肝郁-太沖。
操作:毫針通下,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壹療程。
7.3.2第二方中,百會、風池穴、太陽穴為主[5]。瘀血阻絡會增加痛點出血[5]。
7.3.3方散[6]
治療: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取穴: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陰脾經、阿是穴為主。以阿什、合谷、三陰交、舒歌和衛中為例。
與證配穴:眉骨疼痛者加竹。側頭痛者,加曬太陽。頭痛後加天竺、風池穴。頭頂頭痛者加四神。
針灸灸法:可用針刺補瀉,或刺絡放血於阿是穴、委。
方毅:帶痛進針,出針後不要壓針孔,或者用三棱針讓它出血,也就是說痛三十,血實。補谷行氣,瀉三陰交,和血會舒歌,促進血液循環。瘀血委員會刺血放血有化瘀止痛的作用。
7.4艾灸治療充血性頭痛[7]
取穴:阿是穴、百會穴、行間穴、血海穴、三陰交穴。
艾條雀艾條灸每穴10 ~ 15分鐘,灸至局部臉紅溫熱,每日1次,9次為1療程,頭痛消失後鞏固1療程。
8頭痛(頭痛[2][8])是疾病的名稱[9]。又稱頭痛[9]。指以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2][8]。出版了《黃帝內經·蘇文·任平氣象學論》。頭部疼痛,包括前部、背部、側面和整個頭部的疼痛[9]。頭部是“所有陽之會”和“靈堂”,五臟的所有氣血都會在這裏交匯[9]。六淫外感,臟腑內傷,導致陽氣受阻,濁邪郁結,肝陽上亢,氣血失精,經絡運行失常者,可發生頭痛[9]。除藥物治療外,根據發病機理,針灸療法往往能提高療效[4]。針灸治療頭風療效較好,但應結合現代診斷方法與腦實質病變相鑒別,以便及時治療原發病[6]。
頭痛是壹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可單獨出現,也可在多種急慢性疾病中出現[4]。
詳見頭痛吧。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