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華紅薯粥:紅薯300克,大米200克,金銀花15 30克,生姜2片。將紅薯切成小塊或磨成細粉,加入金銀花(視臨床癥狀輕重而定)和生姜,按通常方法煮飯或粥。壹日三餐,堅持吃不少於3、4個月,才能逐漸見效。
紅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加強腸道蠕動。其大量的維生素E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可促進潰瘍面的愈合,而其大量的胡蘿蔔素對上皮組織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紅薯飯中加入金銀花,無疑會增強抗菌消炎的功能,再加上生姜調理腸胃的作用。腹脹腹痛癥狀可以減輕。
2、馬齒莧大米:馬齒莧100g,大米250g。馬齒莧洗凈切細,與大米混合。按通常的方法加水煮飯。可以早晚服用。連續服務超過15天。
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有效。馬齒莧是清熱解毒、止痢止瀉的常用中草藥,也可作為食物。在農村可以用馬齒莧和肉做餡,包餃子,做包子,可以防治腸胃炎和細菌性疾病。
3.山藥芡實豆餅:鮮山藥250克,紅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4塊烏木。先將紅豆做成豆瓣醬,加入適量的糖備用;將茯苓、白扁豆和芡實研磨成細粉。用少許水蒸;將鮮山藥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藥粉,拌勻成糊狀。在盤子上鋪壹層薄薄的藥泥,再鋪壹層豆瓣醬,這樣鋪成六七層,成千層餅,再放鍋裏蒸。熟了就拿出來。將烏梅和白糖熬成濃汁。澆在蒸餅上即可食用。
山藥益氣健脾,治本。白扁豆、茯苓助山藥、烏梅與芡實配伍。此方標本兼治,較適合疾病緩解期,能健脾止瀉,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略差。
4.蕎麥山楂石榴餅:蕎麥粉1000g,鮮山楂500g,陳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各10g,糖適量。首先將陳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入適量的糖。水煎1000毫升。30分鐘後,過濾殘渣留下汁液。鮮山楂煮熟去核磨成泥備用;蕎麥粉用藥汁做成面團。將山楂醬揉成面團。做餅幹並烘烤它們。壹天兩次,1次,1元就夠了。以上劑量為1,服用後可繼續服用。
蕎麥又名腸草,有清除腸臟的作用。山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石榴皮止瀉收斂。橘皮、青皮、枳殼都以通腑理氣為主。因此,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健脾止瀉的作用,也適合在疾病緩解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