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炎熱多雨,濕氣重。過度潮濕會導致疾病。濕邪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外因濕邪多為氣候潮濕、坐臥濕地所致。內濕多因吃冷飲,貪食寒涼果蔬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能運化水濕。脾喜燥惡濕。如果脾陽上擡,脾臟健康,運化水濕功能正常,濕不容易致病。另壹方面,當人們因濕度過大而患病時,患者往往會出現頭暈、頭重、四肢酸痛、身重體痛、關節屈伸不利、胸悶、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皮疹、便溏、舌苔厚膩,甚至腸胃炎等癥狀。
專家提醒,為了預防和減少濕邪帶來的傷害,壹定要註意保護脾臟。只有脾胃陽氣上升,才能有效抵禦濕邪的入侵。因此,夏秋之交,要特別註意房間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淋雨後及時擦幹身體,更換衣服;陰天水涼時不要長時間泡在河水和遊泳池裏,以免外界濕氣侵入肌肉表面傷人。為了防止內濕,不要吃太多的寒性蔬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油膩,暴飲暴食。此外,用蓮子、大麥、紅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可保護脾胃,祛除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