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進行膀胱功能訓練,維持膀胱舒張和收縮功能。具體方法:①留置導尿管法,采用定時開放導尿管的方法,適當充盈和排空膀胱,促進膀胱肌張力恢復。白天根據飲水量,每隔2 ~ 3小時開放導管。睡著後讓它開著。如果病人有臉紅、發冷、起雞皮疙瘩,或者出冷汗,這是方便的表現,可以小便壹次。等他的病情恢復到壹定程度後,可以讓病人在打開導尿管的時候做排尿動作,壹天訓練幾次,直到拔管後可以自己排尿。②間歇導尿是壹種很好的治療方法,尤其適用於女性患者。每4 ~ 6小時導尿1次,入睡後保持導管通暢。讓患者在每次導尿前半小時嘗試自己解決。壹旦他們開始排尿,他們需要測試殘余尿量。如果殘余尿量越來越少,可適當延長導尿間隔時間,以逐漸停止導尿。
三、藥物治療:①抗膽堿能藥物或聯合解痙藥物常用的藥物有丙泊酚和奧昔布寧。前者主要有抗膽堿作用,後者有抗膽堿作用和解痙作用。據報道,異丙酚可緩解60%患者的尿失禁癥狀;奧昔布寧增加膀胱容量160%。兩者結合可以控制60% ~ 80%患者的癥狀。壹般需要幾天才能見效。如果沒有改善,就不應該繼續。
②鈣拮抗劑可抑制平滑肌細胞的鈣內流,從而降低逼尿肌收縮。
臨床報告顯示硝苯地平可降低膀胱收縮,增加殘余尿;西比靈可以增加膀胱容量,減少尿急和尿失禁。
③前列腺素抑制劑前列腺素(PG)可使膀胱肌收縮。膀胱神經刺激促進PG釋放。研究表明,抑制PG合成藥物可降低逼尿肌的異常活動,臨床常用氟比諾和吲哚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