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草是錦葵科植物,夏秋兩季采收,切碎曬幹。
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區,如平原、海邊、沙地、荒野、山坡、河谷和路旁。
分布於福建、臺灣省、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別名金鳳花、唐芳草、二香草、帽籠、磨籠、磨壺草、印度檾麻、牛香草、白麻。
原來形狀
磨盤草
壹年生或多年生直立半灌木草本植物,1-2.5米高。
多分枝,全株呈灰色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4厘米,灰色短柔毛,絲狀長柔毛;托葉鉆形,向外彎曲;葉卵圓形或近圓形,長3-9厘米,寬2.5-7厘米,先端短或漸尖,基部心形,兩面被星狀柔毛;邊緣呈不規則鋸齒狀。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達4厘米,頂端有節,被灰色星狀柔毛;花萼盤狀,綠色,直徑6-10毫米,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寬卵形,先端短尖;黃花,直徑2-2.5厘米,5瓣,長7-8毫米;
雄蕊柱為星狀剛毛;心皮15-20,輪狀,花柱5,柱頭頭狀。
果實為倒花盤,直徑約1.5cm,黑色,分果爿15-20枚,先端截形,芒短,有星狀剛毛。
種子腎形,星狀微柔毛。花期7月-65438+10月,結果期10-65438+2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甜、淡、平。
疏風清熱,益氣通竅,化痰利尿。用於感冒,持續發熱,流行性腮腺炎,耳鳴,耳聾,肺結核和排尿困難。
中醫詞典
味甘、性平、無毒。
葉:澀,微溫。
清熱利濕,開竅活血。治療腹瀉,淋病,耳鳴耳聾,疝氣,癰,蕁麻疹。
本草書
甘;光;冰冷的性愛。
疏風清熱;化痰止咳;消腫解毒。主寒;發燒;咳嗽;腹瀉;中耳炎;耳聾;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瘡癰腫毒;跌倒和碰撞造成的傷害
生草藥的性質:
耳鳴耳聾,燉雞,肉也可以。
歸經
肺;腎經
劑量
內服:煎服,30-60g;;或者燉肉。外用:適量,搗實;或水煎熏洗。
註意
孕婦要慎重服用。
利用
過敏性麻疹的治療:幹石磨草壹兩片,瘦豬肉適量,水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