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文獻Macracanthorhychus水蛭
黑頭鱖(1781)屬於棘頭亞綱、後頭亞目、棘頭目。寡棘喙象科。成蟲寄生在豬的小腸內,偶爾寄生在人體內,引起人體包蟲病。自1964中國首次報告人感染病例以來,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均發現人感染病例。該病屬於* * * * *寄生蟲病之壹。
3豬棘球蚴形態3.1成蟲為乳白色或淡紅色,體表有明顯的水平皺紋,尤其是前部。生活時,蟲體背部和腹部略扁平,固定後呈圓柱形,前端粗,後端細,尾端鈍。昆蟲的整個身體由吻部、頸部和軀幹組成。吻部呈球形,可伸縮,周圍有5 ~ 6排尖銳透明的吻部,每排6個,呈螺旋狀排列。頸部短,圓柱形,與吻鞘相連。由於肌肉活動,吻部可縮入鞘內,當吻鞘收縮時,吻部伸長。沒有口腔和消化道,從表面吸收營養。雌蟲大小約20 ~ 65× 0.4 ~ 1.0 cm,有特殊的生殖器官。隨著蟲體的發育,卵巢逐漸分解成卵巢球。受精後,其中的卵細胞通過漏鬥狀的子宮鐘進入子宮,最後通過* * *和生殖孔排出。雄蟲體長約5 ~ 10× 0.3 ~ 0.5厘米,有兩個睪丸,呈長方形,排列在蟲的中間。輸精管末端有八個橢圓形的粘液腺,其分泌物具有封閉雌蟲的作用,蟲體末端有壹個鐘形的交配傘(圖1)。
圖1豬棘球絳蟲成蟲
3.2卵呈橢圓形,暗褐色,大小約為67 ~ 110× 40 ~ 65?m,蛋殼較厚,由三層組成:外層薄而透明;第二層明顯增厚,有不規則的凹凸皺紋,壹端不完整透明,蛋殼容易從這裏破開;內層光滑薄。成熟的卵含有壹種幼蟲——棘球蚴。
感染棘頭乳白色,形似芝麻粒,大小約2.4 ~ 2.9× 1.6 ~ 2.0 mm,前端寬而平,中央因吻部收縮而略凹陷,後端較窄。1/5的體表有7 ~ 8條明顯的橫紋,體表可見吻部、吻部和6 ~ 7個核的雛形。蠕蟲周圍有壹層白色結締組織囊壁。
豬棘球絳蟲的生活史主要寄生在豬和野豬的小腸內,偶爾也寄生在人、狗和貓體內。中間宿主是鞘翅目昆蟲。發育過程包括卵、五加、棘突、感染棘球蚴和成蟲等階段。卵隨寄主糞便排出,因其抗旱耐寒能力強,可在土壤中存活數月至數年。當蟲卵被甲蟲幼蟲吞食後,卵殼破裂,棘球蚴逸出,通過皮膚腸壁進入甲蟲的血腔,最終發展為血腔內的感染性棘球蚴病,約需3個月。
感染性棘頭蟲生活在甲蟲體內的所有發育階段,並保持其對最終宿主的感染性。豬等動物吞食含有感染性棘皮動物的甲蟲(包括幼蟲、蛹或成蟲)後,約1 ~ 3個月後在其小腸內發育成成蟲。人誤食含有活的傳染性棘頭蟲的甲蟲而感染,但人並不是巨大棘頭蟲的合適宿主,所以大部分棘頭蟲在人體內不能發育和產卵(圖2)。
圖2豬棘球絳蟲的生活史
豬棘球蚴的致病成蟲可寄生於人回腸中下部,蟲數壹般為1 ~ 2。棘頭蟲附在有吻部的腸粘膜上,引起粘膜組織充血、出血、壞死和潰瘍。隨後由於結締組織增生,局部形成直徑0.7 ~ 1.0 cm的棘頭結節,質硬,突出於漿膜面,常與大網膜粘連形成腫塊。如果蟲體損害達到腸壁深層,也容易引起腸穿孔和局部腹膜炎。少數患者可能因腸粘連而出現腸梗阻。此外,蠕蟲經常改變其固定位置,從而導致腸壁的許多病變。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偶爾可出現食欲不振、乏力。隨著昆蟲代謝產物等有毒物質的吸收,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腹瀉、陣發性腹痛,以及惡心、嘔吐、失眠、夜驚等神經精神癥狀。此病潛伏期為1 ~ 3。
6豬棘球蚴的實驗診斷在病人的糞便中幾乎找不到蟲卵。目前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癥狀。個別患者因服用驅蟲藥可排出蠕蟲,或因急腹癥手術中發現蠕蟲,可鑒定其形態特征。
7豬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學我國已報道了數百例人感染豬棘球蚴病的病例。因為這種蠕蟲在人體內無法成熟,所以人是這種疾病的傳染源意義不大。豬是壹個重要的傳染源。遼寧、山東、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海南、四川、吉林和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報告了病例。
鞘翅目的壹些昆蟲不僅是棘頭蟲的中間宿主,也是其傳播媒介。目前,我國共有多刺金龜、水刺金龜、大黑鰓金龜等33種甲蟲,成蟲期感染率可高達62.5%。包蟲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特征。在遼寧,葉蜂每年7月中旬至8月初以成蟲羽化,兒童捕食後約30至70天發病。因此,大多數病例出現在9月中下旬。另壹方面,山東在6月至8月患病較多。
豬棘球蚴的感染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在疫區,兒童有燒、煎甚至生吃天牛、金龜子的習慣,所以患者主要是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
豬巨大棘球絳蟲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