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下焦虛寒附方

下焦虛寒附方

1,任申徐琪湯

人參粗素(姜汁炒),陳皮(白炒),茯苓(黑皮炒),烏梅(帶核炒)。洗三次,各炒壹兩味,粗篩,每次取壹個三錢畢和壹燈水,炒至七分熟。星期三,不管什麽時候,都要註意保暖。治下焦虛寒,臍腹疼痛,手足厥脫,脈短。

2、鐘乳石丸處方

將鐘乳石(煮漿磨水)、陽起石(酒煮磨壹兩)、附子(破碎去皮壹分為二)、肉桂(剝去粗皮)研成粉末,糯米粥作丸,如梧桐。每次吃30片。食用前用姜鹽湯治療下焦虛寒,脾腎兩虛,腹痛。

3.內骨丸處方

香子(炒二分半)、木香(壹兩)、墨利亞神女(炒壹分半)、豆蔻(去皮三分)、生姜(炒二分)、吳茱萸(湯炒)、胡蘆巴(微炒)、補骨脂(各微炒壹兩)、甘草(炒壹分)。

九味奉上,搗碎成細粉,煉蜜成丸,大如小彈珠,外裹朱砂。每粒藥丸嚼碎,配以溫酒鹽湯,飯前服用。治下焦虛寒,腹痛,尿滑,下焦溫熱。

4.焦紅藥丸配方

川椒(眼睛去掉,嘴巴閉緊的人炸出汗變紅)、附子(剝肚臍各兩片)、幹姜(各壹兩片)。

三味上,道羅為末,用三副豬腎,脂肪膜切薄,鋪在紙上去血。然後鋪壹個重腎,放壹個重藥粉,用三五次濕紙包好,放在火裏燒,熟了就拿出來,揭紙,磨。如果有點硬,加壹點蜂蜜,藥丸大如梧桐樹,天天空心。用溫酒服20粒,逐漸加到30粒。

治療下焦不足、腎虛脾虛、上膈心煩熱、下焦虛寒、腹內驚雷、胸膈氣滯、形體瘦弱。

5.蓽茇丸處方

蓽茇、核桃、幹姜(爆檔)、人參、茯苓(去黑皮)、枸杞子(各煨壹兩仁)、肉桂(前七味,搗碎羅為末,煉蜜而成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用溫酒服20丸,漸加至30丸,治下焦虛寒,腰膝酸痛,肌肉消瘦,漸加。

6.香子丸配方

香子(炒)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附子(裂臍去皮)補骨脂(微炒)幹姜(六味,搗碎羅為末,取羊腎兩對,去筋膜,酒兩升,酒煮至盡,粉爛。更搗成3200杵,藥丸大如梧桐樹,每天用空心姜酒送服30粒,然後飯前服用。治下焦虛寒,便而頻,瘦而弱,不思飲食。

7.稠蒲丸處方

粗而簡(去掉五兩片糙皮)附子(生去皮臍)和胡椒(摘目閉口者取二兩紅)。漿六升,青鹽三兩,姜三兩,切於銀鍋,煮至水盡,焙幹搗碎,泡於餅丸中,如梧桐樹大小,每日三十丸,空心溫酒服。治焦虛寒,暖脾胃,想飲食。

8.和利樂丸處方

瑞香科香參草豆蔻有10味,搗碎成粉,煉蜜,杵搗三二百次。藥丸大如梧桐樹果。吃前用溫酒送服20粒,治療下元乏力,以積寒溫補脾腎。

9.陳翔胡椒丸配方

沈香、蓽茇、附子(打碎去皮)、肉豆蔻(去殼)、木香子(炒)、金釵石斛(銼)、檳榔(銼十五味,以羅為粉搗碎,蜜煉,杵搗碎三五百次)。藥丸大如梧桐樹,每天空心,晚上吃之前。用溫酒服三十粒藥丸。治下元虛寒,溫中強胃。

10.補骨脂丸處方

補骨脂(炒)、附子(炒去皮)、檳榔(銼)、肉豆蔻(去殼)、青皮(用湯浸泡使其微黃)、硫磺(細磨水飛過)、蔥臍(用酒刷略黃)、肉蓯蓉(用酒浸泡壹夜刮去外皮晾幹)、川椒(去目閉目)服用前將末藥混合,尋面,用火包好,煮至熟。把藥拿出來用500到700的杵搗,藥丸大如梧桐樹。每天用溫酒送服30粒,逐漸增加到40粒。治療乏力、尿滑、虛勞。

11.九子丸配方

韭菜籽(用二兩白酒煮十次以上使其變幹)肉蓯蓉(用酒浸泡壹夜,去皮曬幹)粗簡(用姜汁去皮使其香熟)龍骨烏頭(裂臍去皮)鹿角、山茱萸、決明子(去皮)車前子、天雄(用壹兩味焙幹,搗碎成粉,煉蜜搗爛二三百杵)。藥丸大如梧桐樹,每天空腹溫酒服40粒。治感冒,飲滯,陰陽虛盛,谷氣衰,濁濁不分,胃腸虛弱,寒濕倍增,常瀉,飲食不思,懶動,煩躁,常服溫補之氣,滋養胃腸。

12.溫內丸處方

粗而簡(姜汁使壹斤)幹姜(制)甘草(炒)白術益智仁(去皮)五味子,皮上八味,搗成粉。煮面糊是藥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50粒,不分時間。

聖布施總錄

  • 上一篇:古代女性如何避孕?
  • 下一篇:醋、鹽、醬油、香油怎麽去除女生臉上的胡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