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醫生提醒:冬天洗澡不宜過於頻繁。愛洗澡的廣東人要註意了。洗澡次數要根據自己皮膚的承受能力來定,沒必要像夏天壹樣天天洗。洗澡時盡量選擇中性或堿性的浴液或肥皂,避免皮脂被破壞,使皮膚出現魚鱗狀斑塊,引起瘙癢。
很多有瘙癢癥狀的患者反映,腿部、大腿、手臂、背部等部位瘙癢最明顯。醫生解釋:這是因為冬天皮膚和血管收縮,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明顯減少。而且滋潤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醫生告誡皮膚油脂分泌較少的人,洗澡水要比體溫高3攝氏度,即水溫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即可,洗澡時間不要太長,更不要用夏天洗澡用的浴具摩擦。盡量使用弱堿性或中性的肥皂、沐浴露等。,並在沐浴後全身塗抹保濕霜。平時多喝水,穿棉質內衣,不要貪吃辣,少喝酒。如果瘙癢加重,以上措施無效,應盡快去醫院看皮膚科醫生。否則,嚴重者不僅影響休息,甚至會出現苔蘚樣或濕疹樣的改變,導致皮膚增厚、粗糙,抓撓後還會引起皮膚感染。
醫生建議道:
1.可以用含有薄荷、冰片的止癢軟膏止癢。不要隨意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藥物。
2.洗澡時應選擇中性或弱酸性,不含香精、防腐劑、皂基等化學刺激成分的沐浴露。洗澡後塗潤膚劑,有條件的話選擇醫用護膚品(只在藥店有賣,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的護膚品)。
3.穿寬松的棉質貼身衣服,不要在衣服上留下洗滌液等化學成分。
4.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可以用加濕器或種植花草來保持適當的濕度,以減少皮膚水分的蒸發。
5.定時定量喝水,合理飲食,適當增加食物中脂肪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