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沒有糖尿病這個名字,但是有“解渴”這個病,基本上可以說相當於糖尿病。其實糖尿病在中醫的叫法更形象,它的“消”字包含了三個癥狀:渴飲過度、饑食過度、小便過多。
中醫認為,每個患者的“三耗”嚴重程度不同,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臟腑狀態不同。
向上消為肺陰虛;消除應激是脾虛胃火;突起向下消除,就是腎虛和濁的區別。
癥狀:口渴感突出,時不時需要喝水。喝了它並不能解渴。過壹段時間就會口幹舌燥,尿量增加,排尿次數更多。同時出現煩躁、怕熱、多汗等癥狀。
中醫分析:口渴,大量飲水不解渴,尿頻口幹,這些都是肺陰虛、陰虛肺燥的表現。
治療原則: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處方用藥: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湯等。用天花粉、葛根、麥冬、生地、鮮藕等榨汁。還可使用黃連、黃芩和知母。
癥狀:饑餓感突出,剛吃完就會餓。同時,妳還可能出現身體虛弱、大便不規則、精神狀態差、口渴、四肢無力等癥狀。
中醫分析:這是脾虛胃火的表現。胃火旺盛,胃陰不足,就會餓得很快,饑餓感很強,有口渴的癥狀。脾虛,所以會出現體虛,大便不規律,四肢無力,精神狀態差。
治療原則:健脾清胃。
處方用藥:玉女湯、七味白術散。使用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黃芪、梔子、黨參、白術、茯苓、山藥、天冬、麥冬、生地和葛根等藥物。
癥狀:尿量大,次數多為突出,尿液混濁,甚至如煮鯽魚湯般白,或甘甜粘稠。同時伴有腰腿酸軟、體虛乏力、頭暈耳鳴、口幹舌燥、皮膚幹燥、皮膚瘙癢、口渴多飲等癥狀。
中醫分析:腎虛分不清濁尿,所以尿液中會夾雜細微的水谷,表現為濁尿,白如魚湯。
腰是腎之府,所以腰膝無力是因為腎虛。腎陰虛,陰虛則燥,所以會出現皮膚幹燥、口幹舌燥等癥狀。
治療原則:滋陰補腎
方劑用藥:六味地黃丸加減,用山藥、熟地黃、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黃柏等藥。
以上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方法。當然,時代在發展,中醫也不排斥西醫。而且在控糖方面,西藥確實更有效,所以在中藥調整治療的同時服用西藥更有效,所以中西醫結合更能有效緩解癥狀,延緩並發癥。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得到改善。
#多卡博士超級團隊# #謠言零計劃# #行業招聘計劃#